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传统民法对法律行为的界说出发,在对我国民事法律行为合法性标准进行质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民法应以设权的意思表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本质标准。  相似文献   

2.
“青春损失费”协议的恰当判断与处理,需要借助民法自然债理论与制度。自然债受民法认可引发对相关行为的法律定位思考,传统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在说明引发自然债的法律行为时存在不足,应进行适当修正。对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性”应作广义理解,行为并非只能作有强制力的“有效”或“无效”的判断,而可以考虑“中间法律行为”的提出。围绕该行为对民事法律行为理论完善作思考,是自然债带来的诸多反思之一。  相似文献   

3.
民事法律行为制度是民法学理论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权利主体制度、物权制度、债权制度这三大民法理论的联结纽带,本文通过研究法律行为概念的由来、界定及其在民法中的功能,对法律行为制度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关于悬赏广告的法律性质,在法学理论界和司法实践中的争论由来已久。如何定性取决于保护行为相对人的价值理念,从而在法律上构建一套有利于保护行为相对人的悬赏广告的法律制度。文章通过对不同学说的利弊分析,认为悬赏广告定性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才更有利于保护行为相对人和体现民法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何灿 《科技信息》2008,(10):207-208
民事法律行为是民法学的基本概念和制度。民事法律行为以意思表示为核心,以设立、变更或终止民事法律关系为目的,按照当事人的自由意志而产生法律效力,是实现私法自治的工具。意思表示作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核心和基本要素,在法律行为制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意思表示必然成为绝大多数法律关系的起点,尤其是私法关系中的合同关系。  相似文献   

6.
民事权利的保护可以分为公力救济和私力救济。私力救济又可以分为正当防卫、紧急避险和自助行为,而我国法律并未对自助行为作出规定。民事自助行为是对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进行保护的重要手段,构建自助行为制度是民事法律权利保障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相似文献   

7.
行政事实行为是行政主体积极作出的不产生直接的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行政事实行为的目的正当性规范是对行政事实行为合法性研究的重要内容,通过对行政事实行为的目的正当性规范进行详细研究,有利于对行政主体滥用行政权力、任意实施行政事实行为、侵害公民合法权益又规避法律责任的行为予以限制,保障法律的正义性。  相似文献   

8.
在对法律行为概念历史观点的评述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立法关于法律行为概念的弊端及时法律行为概念的重构做出论述。笔者旨在对法律行为制度中的法律行为的概念做出重构,法律行为制度的其他内容的重构问题因受出版所限而不在本文中论述。  相似文献   

9.
刘蓓 《当代地方科技》2010,(24):66-66,73
商行为是商法中的重要问题,是商法的核心概念之一,因此研究商行为的独立性对我国商法理论建构与商事立法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我国的学者对关于商行为独立性的问题一直颇有争议,悬而未决。笔者从通过对商行为概念的界定、特征的论述及性质的阐明说明商行为的独特,从而再通过与民事法律行为的对比进一步阐述商行为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0.
物权行为无因性,是法律行为理论体系赋予物权行为的基本特性,存在于任何一种形式的物权行为。分析物权行为无因性,必须从法律行为、物权行为的基本概念入手。物权行为是对物之处分,揭示的是人与物的关系,与债权行为揭示人与人的关系不同。决定物权行为效力的,只能是构成物权行为的四个要件,而不可能是其他,这是依据法律行为理论得出的结论,也是物权行为无因性原则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票据实践中,某一行为是否有效,除判断是否符合法律的规定之外,往往涉及票据行为的解释,票据行为的解释,遵循法律行为的解释的一般原则,但是票据流通的安全性对票据行为的解释提出了特别的解释要求,只有将证券解释和法律解释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解决票据行为是否有效、票据关系是否发生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宪法和普通法律都属于法的范畴,因此教科书中"违反宪法的行为当然属于违法行为",要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共性上来认识的.教科书中"一切违宪行为都要受到追究"的说法,可以理解为一切违宪行为都应当作否定性评价,借以维护公序良俗和宪法本身的权威性,但由于宪法规定内容的广泛性,在现行的我国法律体系中并不是所有的宪法规定的内容都已由具体的法律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而对违宪行为的否定性评价可以包括法律、道德、社会舆论、党纪、政纪等方面的否定性评价.违宪行为与违法行为又存在判断标准、违法主体、审查主体、制裁方式、监督方式等方面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倡导"以岗位活动为导向,以行为能力为本位"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将其应用到装备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学员的综合职业技能,培养学员的职业素养,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践性。该文结合实例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并指出了需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国家法秩序之维持,有赖于行政机关之积极执法,但由于行政机关资源有限,而举报制度又可补充行政机关执法能力之不足,遏止危害之发生或扩大,对公共安全及秩序之维护能发挥极大作用,故国家针对行政法领域内的举报制度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法规以及部门规章,从而对其予以规范。行政机关对举报的答复符合行政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理应视为一种行政法律行为而被纳入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同时,因为举报答复行为与举报人之间存在直接的利害关系,故应推断举报人针对举报答复行为提起行政诉讼时应当具有原告资格,但鉴于司法实务中涉及此类行政行为的诉讼案件存在较多"滥诉"现象,故人民法院普遍将此类行为排除在司法审查之外,因此亟须在司法裁判领域重新为此类行为规整裁判思路并积极探寻"行政滥诉"的规制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现有的民事法律缺少关于暴力威胁这种侵权行为的立法。司法实践中,对暴力威胁行为的认识及其对受害人造成的精神痛苦也往往得不到足够的重视。但英美国家关于暴力威胁行为早已予以足够的重视。毫无疑问,暴力威胁行为的性质为侵权行为。对该行为造成后果的救济方式应加以明文规定,以有利于保护受害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集装箱等运输方式的发展,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民事法律地位具有了双重性。一方面他作为代理人,另一方面又作为独立经营人,这两种法律地位所承担的责任有很大的区别。我国《国际海运条例》将国际货运代理人从事独立经营业务时的地位确定为无船承运人,并为其规定了严格的从业条件。但这并没有彻底解决国际货运代理人的民事法律地位模糊的状态,笔者据此提出了判断其身份的三个标准:即合同条款、运输单据以及经营行为。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从法律行为理论角度探讨了物权行为的内涵,认为物权合意独立构成物权行为,交付和登记非其构成要素。本文还从物权行为与债权行为、事实行为等相近概念之间关系进一步阐明其内涵。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银行剥离的不良资产经过资产公司处置后,新的问题又出现了,许多公司和个人购买不良债权后,纷纷起诉银行,法院按照一般的民事法律关系给予审判,大量案件银行出现败诉承担赔偿责任,使银行再次背上新的包袱。文章试从剥离行为的源头加以研究,并认为银行剥离不良资产行为不具备融事行为的基本属性,是一种国家行政行为,而且,银行所剥离的不良资产过程的一些瑕疵不构成民事侵权,资产公司及以后的资产购买者对银行不应享有追偿权。  相似文献   

19.
共同危险行为制度是现代侵权行为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制度。正确界定共同危险行为构成要件,明确举证责任的分配原则,合理确定共同危险行为人的赔偿责任,高度重视执法的良好社会效果,有利于推进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20.
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是法律行为制度中的基本范畴,其源于“抽象物权契约”理论,成为德意志法系样式的标志,被视为民法上的“任督二脉”。此“任督二脉”的概念、区别、存在的理论基础及效力认定,均为物权行为理论的展开。德国的物权行为理论与立法的实践,对于我国未来物权法是否区分债权行为与物权行为,有重要的认识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