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烤烟品种K326为试材,研究了密集烤房散叶装烟方式的烘烤工艺。结果表明,与常规烘烤工艺相比,阶段排湿和低湿烘烤工艺均利于烟叶水分散失,提高烤后烟叶化学成分的协调性,改善了烟叶外观质量,烤后烟叶上中等烟率显著提高了9.2%、3.6%,下等烟率显著降低了18.6%、11.4%,杂色烟率显著降低了52.4%、17.3%,烤后烟叶的均价上升13.6%、8.7%。因此,密集散叶靠背装烟方式采用阶段排湿和低湿烘烤工艺有利于提高烤后烟叶质量,但阶段排湿烘烤工艺更适宜。  相似文献   

2.
混合能源密集型烟叶烤房烘烤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烟叶的烘烤质量,降低烘烤能耗与人力成本,本文采用煤、电、油作为供热能源,配套密集烤房作为试验烤房,与传统的单能源密集烤房进行烘烤对比试验,其中:两类烤房的鲜烟叶的装烟量为4500 kg左右,采用挂竿方式进行烘烤。结果表明:与普通密集烤房相比,混合能源密集烤房中1 kg干烟的能耗为2.2元,降低了0.8元。对两类烤房烘烤的烟叶进行评级,混合能源密集烤房的上中等烟的比例达81.46%,比普通烤房比例高出6.91%;混合能源密集烤房的1 kg干烟的收购均价为21.92元,比普通烤房高出0.43元。  相似文献   

3.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物联网技术的普及以及无数烟草研究人员的基础研究为烟草农业现代化、智能化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宝贵经验,将烟叶烘烤由人的主导转为机器智能控制这一问题的研究条件已然成熟.本文阐述了当前鲜烟叶素质判断技术、烘烤工艺匹配技术以及自动化烘烤技术的研究进展,并设想了烟叶智能烘烤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旨在为实现烟叶烘烤智能化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空气能热泵烤房应用于烟叶烘烤的经济性和适用性,以烤烟品种中烟100为试验材料,对比分析空气能热泵烤房和燃煤密集烤房对各部位烟叶烘烤的综合成本、烤后烟叶经济性状,并进行了两种能源类型烤房的空载升温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燃煤密集烤房相比,空气能热泵烤房较燃煤密集烤房每千克干烟叶烘烤可降低成本43.48%,在投入运行9年之后累计综合成本开始低于燃煤密集烤房,烤后烟叶均价提升9.67%,空载条件下各温度点之间升温速率均衡,平均升温速率快于燃煤密集烤房。空气能热泵烤房在节能省工、增质提效方面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微型烟叶烘烤专家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重点介绍了美国Microchip公司推出的单片机Pic16c71的主要硬件结构软件特征,采用新型免调试集成电路温度传感器制作干球,温球温度探讨头,以此为核心,结合我省先进的烟叶烘烤经验,设计出低成本,高性能的简易烟叶烘烤专家系统,最后讨论了该系统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减轻烟农种植烤烟的劳动强度,提高烟叶产量和质量。方法:通过对地膜标记等距移栽技术试验大田生长情况和烘烤烟叶质量的调查。结论:该技术实施,降低烟农劳动强度,烟叶产量较高,烟叶光照充足,烘烤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7.
初烤烟叶的变黄期是烟叶烘烤的后熟过程,也是进一步提高烟叶变黄程度和烟叶质量的重要过程,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出现烤黑烟或烤青烟的现象。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品种型号为云99烟草烟叶的腰叶初烤变黄期的适宜温湿度的条件,以期为提高烟叶的烘烤技术提供试验规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以云烟85为试验材料,采用四层气流上升式密集烤房进行烘烤,运用自主设计智能化调控烤房内气流方向运动的设备,改善烤房内的温差、温度、相对湿度和冷凝水含量,进而减少烟叶霉变发生率,并与常规烘烤进行对比。在烘烤过程中的12~48h之间,调控密集烤房内气流运动的设备运行之后,烤房内温差快速下降,并在1.5℃以下的范围进行波动,始终小于对照组;处理组的低温层温度升高,相对湿度下降,顶部冷凝水含量减少;处理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于48h时,处理组和对照组的烟叶霉变发生率分别为14.7%和31.6%左右,且处理组的烤后霉变烟叶明显少于对照组。通过合理调控烤房内气流运动的方式,具有明显防控烤中烟叶霉变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上部烟叶烘烤质量,以烤烟红花大金元品种试验材料,分析不同主脉处理方式下的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的保水力、变黄特性、失水特性、变黄失水协调性以及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结果表明:保水力为常规处理破筋处理去筋处理;烘烤过程中去筋处理失水较快,协调性较差,破筋处理失水均衡,协调性较好;去筋处理烘烤前期变黄速度前期较快后期较慢,协调性较差,破筋处理变黄速度较快,协调性较好;失水与变黄协调性为破筋处理常规处理去筋处理;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和橘色比例表现为破筋处理常规处理去筋处理,含青、挂灰、杂色等低次等烟比例表现为去筋处理常规处理破筋处理。可知,破筋处理有利于烟叶烘烤过程中变黄与失水的协调,且可提高烤后烟叶烘烤产质量。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烟叶烘烤试验箱内流热场分布的均匀性,采用计算流体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模拟了试验箱内挂满烟叶情况下的气流场和温度场,结合正交试验法探究了箱内导流板结构和布置位置对气流均匀性和温度均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考虑交互作用下,导流板角度(A)、导流板高度比(B)和导流板距离差(C)3个因子对试验箱内总均匀性影响的主次顺序为AB>B>AC>C>A>BC,交互作用明显。使箱内总均匀性效果最佳的导流板参数组合为A2B1C2,即导流板角度120°、导流板高度比1∶5、和导流板距离差77 mm。加装最佳组合导流板的温度不均匀度相比无导流板的温度不均匀度降低了62%,速度不均匀度相比无导流板的速度不均匀度降低了68%,改善效果明显。研究成果在改善烟叶烘烤试验箱烘烤质量、提高烟叶烘烤效率以及保证良好烟叶烘烤工艺数据库的建立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作好烤烟采摘、烘烤调制是保障生产优质、低烟碱、低焦油含量、安全性烟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从烟叶成熟时所表现的特征及烘烤调制过程中对温、湿度的调控几方面阐述了应把握住的技术要点,为烟农生产优质烟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2.
作好烤烟采摘、烘烤调制是保障生产优质、低烟碱、低焦油含量、安全性烟叶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本文从烟叶成熟时所表现的特征及烘烤调制过程中对温、湿度的调控几方面阐述了应把握住的技术要点,为烟农生产优质烟叶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密集烘烤过程中不同调制工艺对K326烟叶中致香物质的影响,提高烟叶质量,采用4种调制工艺(A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B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C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D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测定烟叶在烘烤过程中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调制工艺对不同部位烟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的影响差异显著.下、中、上部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质量分数的最高值分别出现在烘烤结束阶段、烘烤中间阶段和烘烤前期阶段;下部烟叶采用香气前体物质深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调制工艺,中部烟叶采用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高度积累型调制工艺,上部烟叶采用香气前体物质中度转化、致香物质中度积累型调制工艺,烟叶中类胡萝卜素降解致香物质质量分数最高.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烟叶烘烤过程自动化控制的特点和难点,并根据我国的现状及自动化技术的最新发展成就,探讨了在烟叶烘烤过程中应用满意控制策略的可行性及系统构成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15.
《应用科技》1999,(3):37
专利号:ZL96232552.X 目前几乎所有烟叶烤房使用的温度表均为普通干湿温度表.烤烟专用干湿球温度表根据烟叶烘烤工艺的特点,在温度表与湿度表之间的表盘上,鲜明标出烟叶烘烤过程中的变黄、定色、干筋三段期温湿度线,使烟农一看便知是否应调节烤房温度和湿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烟叶烘烤计算机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根据烘烤过程中烟叶的生理生化变化特性,提出相应的烘烤工艺,并根据这一烘烤工艺完成了计算机自动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文章就系统硬件与软件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最后介绍了该系统的实际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7.
明确了烤后烟叶挂灰的内涵,指出含水量大的烟叶产生挂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变黄期温度过低,转火过急,发生了“棕色化反应”,应加强田间管理,在烘烤方面高温脱水变黄,缩短小火时间,降低烟叶变黄程度,延长中火时间,低温定色,达到温湿度平衡,提高烟叶烘烤质量.  相似文献   

18.
某厂铝合金汽车散热器在投入使用仅数天后,即发生穿孔泄漏现象.经过检查发现在散热器管的内表面较均匀的分布着腐蚀点,形貌上属于点腐蚀.点蚀孔及散热管内表面的能谱分析均检出有氯元素,对冷却液进行化学分析发现其氯离子含量偏高,某样品中氯离子含量甚至高达187mg/L.铝散热器的点蚀穿孔泄漏是由于使用环境介质中氯离子对铝合金材料表面钝化膜的破坏造成的;冷却液是环境介质中的氯离子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MSC51单片机的简易烟叶烘烤自动监控仪。该监控仪能够对烤房内温湿度进行自动检测和控制,实现烟叶烘烤的自动控制。与其它的同类产品相比具有设计简单、价格低和使用方便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研究烟叶采收方式、成熟度和凋萎时间互作处理对烟叶淀粉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烘烤时间推移,烟叶淀粉含量降低;烟叶分片采收时淀粉降解量在烘烤36h内最大,而带茎采收却在烘烤24—60h最大,且降解持续时间长;采收方式、成熟度、凋萎时间均影响烤烟上部叶淀粉含量,以成熟度影响最大,采收方式次之,凋萎时间再次。烟叶成熟时带茎采收、适当延长凋萎的互作处理组合(A1B2C2)淀粉含量最低,有利于提高烤烟上部叶可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