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6 毫秒
1.
利用靖安油田延长6组岩心分析资料和测井资料分析了靖安油田延长6组中低孔隙性砂岩储层渗透性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油的有效渗透率与中低孔隙性储层的孔隙度、含水饱和度及泥质含量有关。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了油的有效渗透率与储层孔隙度、标准化电阻率及自然电位的关系。应用统计关系计算的有效渗透率与岩心分析的渗透率比较吻合。提出了应用工程测井值计算地层中油的有效渗透率的方法,同时还给出了储层含水饱和度与孔隙度和电阻率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3.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古湖泊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成熟的湖泊系统是沉积有机质汇集的最有利的场所之一,研究区处于水浅、沉积动力学条件不稳定的三角洲水下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环境。研究表明,靖安油田延长组6段的氢指数(HI)值一般极少超过400,普遍小于200,低于我国白垩纪和第三纪的湖泊相烃源岩的同类指标。其干酷根类型以木质和煤质植屑为主。另外,三角洲的保存条件远不如深水区,这是因为该区域的水动力条件使湖泊水难以形成稳定的水体分层。碳同位素(δ^13C) 相似文献
4.
通过靖安油田长6层位的取心井岩心相关的数据信息,利用自吸法对长6油层岩心润湿性予以了严格规范地测定,并研究了自生矿物、地层水、渗透率等因素对润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长6油层岩石润湿性呈现出明显的复杂性,其中最突出的特征是强亲水,也呈现出一定的弱亲油特性,靖安油田长6油层整体为强亲水-弱亲油的润湿性,且中性样品比较少.地... 相似文献
5.
靖安油田杨66区延91油层亚组石油稳产困难,开发难度大,小层之间储层特征差异比较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与储层非均质性密切相关.通过岩心观察及测试、测井资料统计及分析,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对延91油层亚组的延911和延912这2个小层的非均质性特征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延912储层变异系数、级差、夹层频率及分层系数均较高,且... 相似文献
6.
为了连续获取储层毛管压力曲线评价储层孔隙结构,针对储层毛管压力资料非常有限这一问题,以169块不同类型的岩芯压汞资料分析为基础,提出了利用常规孔隙度、渗透率等参数构造毛管压力曲线的新方法,并建立了毛管压力曲线的构造模型。通过与实际岩芯压汞毛管压力曲线的对比,验证了构造模型的准确性,并提出优选综合物性指数模型来连续构造毛管压力曲线。将该毛管压力曲线应用于实际储层评价中以求取平均毛管半径、最大毛管半径和储层含水饱和度等地层参数以及评价储层的孔隙结构,与岩芯分析结果以及油田现场利用测井模型解释获取结果对比表明,新模型计算的结果是真实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上三叠统延长组6段古湖泊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熟的湖泊系统是沉积有机质汇集的最有利的场所之一 ,研究区处于水浅、沉积动力学条件不稳定的三角洲水下平原和三角洲前缘环境。研究表明 ,靖安油田延长组 6段的氢指数 (HI)值一般极少超过 40 0 ,普遍小于2 0 0 ,低于我国白垩纪和第三纪的湖泊相烃源岩的同类指标。其干酪根类型表明 ,沉积有机质的物源较近 ,湖泊水动能较强。由于湖泊生有机质的加入而构成了混合的物源 ,使得干酪根类型以木质和煤质植屑为主。另外 ,三角洲的保存条件远不如深水区 ,这是因为该区域的水动力条件使湖泊水难以形成稳定的水体分层。碳同位素 (δ13 C)的数据范围为 - 2 .5 1%至 - 3.15 % ,显示出湖泊近岸区沉积有机质的特征 ,并可作为湖泊三角洲区混源有机质的佐证。 相似文献
8.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油层组储层成岩作用与成岩相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靖安油田大路沟区长6油层组储层主要为湖泊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岩性主要为长石细砂岩、中—细砂岩.根据大量的铸体薄片、X衍射、扫描电镜、镜质体反射率等分析资料,研究了大路沟区长6储层砂岩的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及成岩演化序列,分析了各种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在成岩作用研究的基础上,划分出了绿泥石-浊沸石胶结相、绿泥石-方解石胶结相、方解石胶结相、泥质胶结相及浊沸石-长石溶蚀相等5种成岩相类型,其中以浊沸石-长石溶蚀相砂体物性最好.依据所建立的主要成岩相类型与测井曲线的对应关系,研究了各小层砂体的浊沸石-长石溶蚀相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9.
通过真实砂岩微观孔隙模型实验.对储层内油、水两相流体的微观渗流机理进行模拟,以求更深层次地了解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分析认为,研究区延长组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很强,且存在储层物性越好,其微观非均质性越强的特点,成岩作用和孔隙结构是影响微观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实验表明,微观非均质性是影响水驱油效果和剩余油形成的内因.在充分认识研究区延长组砂岩储层4种主要孔隙类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验结果,建议相应地制定3类注水开发方案,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型和次生溶蚀孔隙型归为一类,微裂缝型一类,自生矿物晶间微孔隙型一类. 相似文献
10.
安塞油田长6特低渗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安塞油田长 6储层属三角洲前缘相沉积砂体 ,储层分布广泛 ,厚度稳定 ,为正反旋回砂体叠加沉积 ,是一个典型的特低渗透油藏 .通过大量的室内分析资料 ,对储层的沉积特征、孔隙微观结构特征、物性分布特征以及在纵横向上的差异作了深入的分析 ,对渗透率剖面进行了综合分类 .长 6特低渗储层渗透率剖面主要分为三大类 ,不同的剖面类型对油井产量及注水开发效果有不同的影响 .分析可为特低渗油田控水稳油及稳定产量提供可靠的地质基础 . 相似文献
11.
陕北富县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表明 ,陕北富县延长组总体为特低孔渗砂岩储层。沉积岩石粒度普遍较细 ,是导致岩石储集性较差的先天地质因素 ;岩石中“抗压实性”较差的长石、岩屑等软碎屑颗粒含量高 ,加之延长组砂岩又历经了较长的埋藏期 ,因此强烈的压实作用是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又一主要原因 ;较强的胶结作用 ,尤其是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 ,对延长组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晚期溶蚀作用不充分且持续时间不长 ,对储层没能发挥明显的改造作用 ,这也是形成特低孔渗砂岩储层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大量的岩石薄片、压汞曲线、岩石物性分析资料以及沉积相、地震相分析资料,从储层特征分析入手。分析了南堡凹陷北堡地区储层的岩性和成岩作用特征,进一步揭示了目的层储层性质的主要控制因素。结果表明,在北堡地区,东营组砂岩结构成熟度低是储集物性差的基本原因。储层物性演化受成岩作用控制,而本区目的层成岩作用又受岩石的低成分成熟度制约。 相似文献
13.
应用石油地质学、有机地球化学、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理论,综合分析了枣园油田地层、构造、沉积、储层、流体性质及油藏特征,指出孔一段油藏以次生油藏为主,进一步阐明了油气的形成条件。对于预测有利含油气地区、寻找富集区块、开拓黄骅坳陷南区及类同地区找油领域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板桥油田东营组—馆陶组低电阻率油层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与正常油层有明显的差别,通过对板桥油田地质、粘土矿物分析等,综合研究其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认为粒度细、泥质含量高、岩石的亲水性是形成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原因。研究区低阻油层岩性以粉砂岩、细砂岩为主,泥质含量较高,较高含量的泥质充填了颗粒的孔隙空间;以孔喉为主的孔隙类型,使自由水在较细的孔喉中无法自由流动产生束缚水;由于粘土矿物的存在,油层的粒间孔隙受到改造,引起孔隙直径变小及微孔隙发育,加之蒙脱石强烈的吸水能力,导致大量水被吸附于颗粒及粘土表面,同时由于较疏松的高岭石的迁移而堵塞孔喉,使部分自由水成为束缚水,造成油层束缚水含量较高。导致低阻油层形成的次要原因是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作用、较薄的油层厚度及泥浆侵入。 相似文献
15.
在开发过程中,通过有限的地质及测井资料,对低阻油田如何进行判别,是油气田开发中的一个难题。通过对胡状集油田低阻油层系统地研究,分析了低阻油层的成因机理,提出低阻油层的形成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储层展布及微观特征;而地层中具有较高含量的束缚水及高矿化度的地层水是低阻油层形成的主要地质条件,确定了以可动水分析法、电阻率增大值法,并参考录井显示的综合解释方法,在胡状集油田胡五块发现了S3中4-6、9-11层系整装低阻油藏,为老区油气滚动勘探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PACS净化油田污水的性能,试验了PACS处理油田污水的效果.结果表明:PACS具有良好的除浊和去油性能;加入污水中后能使滤膜系数提高;与杀菌剂1227、缓蚀剂KW—204、阻垢剂HEDP配伍良好;投加5mg/L就能使处理后的油田污水的水质达到回注标准. 相似文献
17.
从岩性、物性、孔隙结构、砂体展布等方面。详细讨论了孤东油田上第三系馆陶组不同沉积微相的非均质性,并结合油田开发特征,建立了辫状河心滩、曲流河边滩、河道充填及河道边缘4类主要储层的非均质模式,其中心滩、边滩砂体属中等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最有利的油层;河道充填砂体属中偏强非均质性储层,是油田开发较有利的油层;河道边缘砂体则属较强的非均质性储层,属较差油层。 相似文献
18.
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组二段(Es2)三角洲储层以中细砂岩、粉砂岩为主,储层的埋藏较浅,成岩作用较弱,常见压实、胶结和溶解作用,粘土矿物的转化作用也较普遍,属于早成岩期的B亚期。储层的粒间孔隙发育,以中孔中细喉结构为主,孔喉参数变化范围较大,储层成岩和孔隙结构的非均质性较强。注水开发加大了不同相带的砂体成岩和孔隙结构的差异,进一步增强了储层的非均质性 相似文献
19.
采油废水用于低渗透油田注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东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
对低渗透油田注水特性进行了分析,结合当前环保方面的先进科研技术和宝浪油田的实际情况,在压力过滤预处理的基础上,采用精细过滤技术,开发出一套采油废水处理组合工艺。处理后的采油废水在低渗透油田的回注率可达98%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