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8 毫秒
1.
一、“技术科学”的含义当今,是世界先进诸国围绕高技术展开炽烈国际竞争的时代。对于科学技术来说最重要的是振兴“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关于前者的重要性已有许多的专家进行了论述。这里就“技术科学”的振兴问题进行探讨。世界上最先提出“技术科学”这一概念的是中国的物理学家钱学森。由于在科学里产生出“工学技术”的理论,所以钱学森将过去常常不合的“自然科学”和“工  相似文献   

2.
80年代末,美国国会参、众两院一致通过了一项、命名199年1月1日开始的今后10年为“脑的10年”》的决议,这是美国国会首次对一个具体的学科领域作出方百、期长达10年的决议。其后,国际脑研究组织(IBRO)希望各成员机构都能力促本国政府以各种方式给予支持,使“脑的皿年”成为全球性行动。据估计,仅美国每年就有5000万人罹各种神经系统疾患——其中包括重要的精神疾患、遗传性和退行性疾病、中风、癫清、嗜浪症、先天性神经系统损伤、环境性神经  相似文献   

3.
人脑是人的智能、意识等一切高级精神活动的生理基础,但是经典的神经科学在解释后的复杂功能方面遇到很多困难.用电子计算机和数学方法伽于究神经系统和脑的功能,是本世纪四十年代以来的一个研究方向,目前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理论.《关于神经网络和脑的某些数学理论》介绍了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目前,全世界的科学家正在大力进行的一项科学研究是对人类大脑的研究,被称为“最后的科学尖端”。 在美国,早在布什总统执政时就通过了一项“脑的10年”的研究计划。此项计划,目前仍在进行中。与此同时欧洲各国也都将此类研究项目列为国家级科研项目,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工作。 大脑研究的范围主要是认识、记忆、思考、意识、行动等“高次脑机能”生命现象。在自然科学中,“高次脑机能”一直被视为最难以接近的领城,其难度很像数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对大脑的科学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林森 《世界科学》2000,(11):11-13
右脑之谜 科学家们发现,大脑之谜很大程度上就是右脑之谜。以下是科学家对右脑的评价。 右脑是祖先脑右脑有一个隐蔽得很深的重要功能:保留和储存通过遗传因子留给后代的全部信息,因而被指称为“祖先脑”。右脑储存的祖先遗传因子,随时随地都向后代昭示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的方向。与右脑有别,左脑是储存着出生以后所有信息的“自身脑”。 右脑是无意识脑它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深层基础。左脑是“意识的”心理过程的中枢。做梦、顿悟、灵感等“无意识”心理过程,则主要是右脑的功能。左脑不会“说话”,它缺乏语言功能。 右脑是节能脑右…  相似文献   

6.
逆转脑死亡     
什么叫死亡?在绝大多数国家,脑功能不可逆转的丧失——或称“脑死亡”——是死亡的判定标准.但据国际媒体2016年4月22日报道,致力于所谓“修复”和“复生”技术的美国保健公司——生物夸克宣布,死亡或许并非“不可逆转”.该公司将挑战极限,测试死亡是否真的不可逆转.  相似文献   

7.
脑银行     
王凡 《大自然探索》2001,(11):12-12
有这样一个银行,存在那里的东西是得不到利息的,就是连本金都无法退还。这个银行的工作人员希望更多的人将他们最宝贵的东西──大脑存进去,这就是“脑银行”。 位于哈佛大学麦格里医院的脑组织研究中心,就是一个“脑银行”。这个银行里所存的东西是人的大脑,而不是金钱。 数十年来,“脑银行”一直在不懈地寻找他们的“客户”,希望并鼓励人们死后将自己的大脑存入他们那里,尤其特别欢迎那些患脑病的人将自己的大脑送上门。对于此事,“脑银行”是非常认真和严肃的。 很多人绞尽脑汁地猜测为什么“脑银行” 对收集人脑如此感兴趣,如…  相似文献   

8.
当国内用户沉醉在WAP、“彩信”、“彩e”等所提供的移动电子邮件功能时,“黑莓”却以更简便、更安全的特性而在北美独领风骚。2001年的“9·11”事件使得“黑莓”大出风头。在美国通讯设施几乎全线瘫痪的情况下,“黑莓”仍然能让美国副总统切尼及时接收关于灾难现  相似文献   

9.
分形理论近10年来发展很快,许多国家出现了“分形热”、“分形浪潮”。最近几年来,我国学者在分形的理论及应用方面也作出了许多贡献。鉴此,四川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  相似文献   

10.
张继恒 《科学》2000,(12):59-60
北京师大天文系副教授刘文中和北师大实验小学刘梦二位老师,对笔者在《科学》2000年4期上发表的《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一文(简称“文1”),进行了学术讨论,并在《科学》2000年9期上发表了题为《关于“个位数之和法与哥德巴赫猜想”之商榷》一文(简称“文2”)。汕头大学数学系骆伟祺老师,在《科学》2000年10期上发表了题为  相似文献   

11.
安志敏 《科学通报》1976,21(2):89-89
最近在我国刊物上所开展的关于人类起源问题的讨论,对于进一步弄清人和猿的本质区别以及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劳动创造人类的基本理论,是十分有益的.从1962年吴汝康同志在《巨猿下颌骨和牙齿化石》一书中,把人科分成两个亚科,提出了“生物人”、“社会人”以及“天然工具”等概念以来,我多次提出过商榷,吴汝康同志  相似文献   

12.
近三十年夏季气候变化的大尺度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严中伟 《科学通报》1988,33(19):1487-1487
关于十年际气候变化的研究是当今气候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近几十年来北非Sahel地区的显著变干已广泛地引起研究人员的兴趣。对一些局地气候观测的分析表明,可能存在更大范围的变化。但目前对这种气候变化的空间结构的认识还很少。本文基于对全球1950—1980年间气候资料的分析,描绘出这30年夏季气候变化的某些大尺度特征,并指出各地气候在60年代出现较大变化,反映了某种“气候跃变”(climatic jump)的性质。  相似文献   

13.
接近于人脑功能的新型洗衣机松下电器公司电子机器基础理论研究所所长藤原义博说:“本公司用模糊理论生产的新型洗衣机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欢迎,现在每月产量已增加到3500台,但仍供不应求”。这是松下电器公司于1990年2月在家用电器行业中运用模糊理论生产出来的第一号家电产品。这种新型洗衣机的售价大约比原有的全自动洗衣机贵1万日元,但一直很畅销。模糊理论的洗衣机为何能受到消费者青睐?它同原有洗衣机究竟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藤原说:“运用模糊理论制造的新型洗衣机具有原有全自动化洗衣机所没有的两大优点,一是能针对着脏的不同情况自动洗涮干净。衣物脏的情况也不尽相同,如沾上了泥垢的.沾上了油污的,一般的污垢等。在家庭洗脏衣服时,一  相似文献   

14.
蒲慕明 《科学通报》2023,(35):4749-4750
<正>成为领跑者,就要有更多科研无人区的“探险家”.脑科学是自然科学领域重要的前沿学科,类脑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科学研究的热点,被各国视为未来经济增长点和引领新科技发展的引擎.国家“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重点布局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等重大研究领域,国家科学技术部于2021年正式启动了“科技创新2030-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重大科技项目.为推动中国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及在大湾区推动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产学研融合示范,  相似文献   

15.
八年前,一组研究大脑的专家们作出判断,探讨人体最复杂的器官的功能的最好方法,就是试验把大脑的一部分在计算机中“培育”。这个试验和它产生的关于大脑功能的新奇理论可能象相对论使物理学发生巨大变化一样引起神经科学的彻底革命。科学家们已制造出塑料心脏,并把肌肉细胞在培养皿中培养。但是能模拟的大脑的一部分在计算机中培  相似文献   

16.
爱因斯坦三大领域四大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05年,爱因斯坦一连写出6篇论文,尤其在3月到9月这6个月内,在3个不同领域中,他作出了4个有划时代意义的贡献。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第一篇论文(写于3月)是关于光的基本性质的,提出“光量子”理论,把1900年普朗克创立的量子论大大推进一步,对早已成为定论的光的波动理论提出有  相似文献   

17.
我所指的意识是指晕厥或昏迷时丧失的那种经验。它是在无梦睡眠时,在头部受击时,缺氧时或脑手术中对第三脑室内壁施加压力时所丧失的主观经验。在正的方面,可以把对未受麻醉的脑施于局部电流诱发的感觉、幻肢痛、以及精神清醒时的主观经验包括自我意识均包括进去。现在将我的学说与其他解释作一些比较。突现理论我们现有的观点可归属于精神的“突现”理论,它须同过去的、主要由格式塔心理学派提出的其他突现理论区别开来。它与其他突现理论的区别在以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赵忠尧1930年做的实验在促使物理学家在1933~1934年间接受QED理论的过程中所作的贡献。文章指出布莱克特(Blackett)和奥克里尼(Occhialini)在1933年提出的关于空穴理论的关键性的建议是建立在确认赵忠尧的“额外散射射线”是来自电子对湮灭这个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9.
严火其 《大自然探索》1999,18(1):120-126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引起了科学界对我国传统学术的浓厚兴趣。本文对我国传统的作物生长发育理论作了讨论。(1)《农说》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2)“五行”与作物生长发育;(3)《知本提纲》关于作物生长发育的理论。  相似文献   

20.
洪都 《科学之友》2005,(7):38-38
在这个“纪念”的年份,爱因斯坦是关键词。因为他,联合国将2005年确定为“国际物理年”——100年前,26岁的爱因斯坦连续发表5篇论文,推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从此,一切都不同了,而那一年,人们管它叫“奇迹”。爱因斯坦的科学思维来自他对世界一种纯真的看法,他相信可以用“思想的实验室”来建立对真相的简单描述。孩童般纯净的视角,甚至使他对人类政治也抱以乐观的态度。那个时候的欧洲,也的确弥漫着阳光般的情绪。关于“人类进步”、“理性胜利”的神话不断被续写,知识界一派欢欣鼓舞——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将他们抛入前所未有的困惑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