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北京现代化建设脚步的加快,北京迎来了城市建设开发的高潮,当我们在享受城市现代文明的便利、舒适时,我们又为城市个性的消失而叹息.越来越多历史建筑的消失,使得北京这个曾经拥有众多历史文化辉煌的城市越来越面临着发展与保护的双重困惑.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如何开发的讨论不绝于耳,25片保护区之一的什刹海由于近期酒吧街迅速漫延引发的无序问题以及周边一些古建文物被拆除也倍受关注.一时间,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如何鱼和熊掌兼而得之的争议此起彼伏,西城区科委也以“挖掘什刹海历史文化价值,规划保护区未来发展战略“为题组织了不同领域的专家进行了系列研讨.专家们从历史沿袭、功能定位、改造与保护、开发模式等多方因素入手,对比国际、国内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成功经验,失败教训,会诊什刹海地区的发展.为西城区下一步做好什刹海地区开发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  相似文献   

2.
北京不同区域的胡同文化有很大差异。基于历史与现实的调查,针对什刹海东西区域的胡同文化进行研究,发现什刹海东西城区在布局、设施、商业、人口密度、外来游客密度等存在差异,研究认为胡同格局形成于历史上不同作坊的划分,并和地形有一定关系;东城区主要以居民生活为主,西城区主要以商业活动为主,本文通过对两区域不同性质差异的分析为两区域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北京,既是一座年轻的现代化的大都市,又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城市.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北京市城市建设与旧城保护这对矛盾日益突出,如何进行旧城保护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城市滨水区是展现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居民休闲文娱程度以及城市形象和文化风貌的重要地带.本文在充分对比分析国外城市滨水区文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实地考察,了解了北京市滨水区文化的发展状况,并着重比对分析了什刹海、昆玉河、转河和北土城河四处典型城市滨水区文化发展的差距和问题,为北京滨水区的文化开发和建设提供改进的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成都宽窄巷子历史保护区资源的独特性和原生性,结合其与城市文脉的关系实地的调研,从旅游保护与开发的角度探讨其发展,力图将今天历史街区建设与其自身的历史文化传统,环境风貌有机结合,用科学、创新的旅游开发理念,为其街区旅游的发展寻求优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科技潮》2006,(12):22-22
什刹海文化旅游区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有40余处文物保护单位。有位于北京旧城中轴线北端的钟鼓楼,有北城仅存的德胜门箭楼,有著名的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等众多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将城市古城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文化艺术设计相融合,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艺术设计手段来保护与建设,呈现出古老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历史的记忆.探讨在设计中,一是如何去拆除、重新建设;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加,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有特色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西安古城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改造,达到振兴古城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再现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文化城镇是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载体,反映着城市历史文化传统的延续和发展,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然而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历史文化城镇在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无可避免地经历着新的变化,许多具有历史意义的传统文化街区的历史真实性正在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陌生的贴着现代化标签的毫无历史文化底蕴的"新生代面孔".在现代化建设中,为了保护历史文化城镇整体的独特风貌并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如何有效地、合理地开展历史文化城镇的保护和发展工作,让历史文化城镇能和谐健康的发展是城市管理者和规划师们的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9.
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需要妥善处理好古都与首都、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与城市现代化建设以及新建筑与传统旧建筑的三个关系.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她的建设既要继承、保护灿烂的历史文化,又要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接续上当代社会主义两个文明空前伟大的建设篇章.改革开放以来北京尽管在文化建设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落后于经济建设和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塑造全国文化中心形象的六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城市改扩建过程中,对历史文化街区经常是拆除旧有建筑,重建新"文物",使得城市特色逐渐消失,变得"千城一面";如何保留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特色,成为城市建设中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文章以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为出发点,通过问卷调研及深度访谈的方法,对比分析台北市与喀什市在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过程中的异同点,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适用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5月24日,由北京社科院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编写的《北京蓝皮书:北京文化发展报告(2015—2016)》(以下简称蓝皮书)在北京举行发布会。蓝皮书以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视野中的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为主题,以2015年度的北京文化发展、文化建设新进展和新动态为基本内容,从首都文化建设与文化发展战略、城市文化与公共文化服务、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经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首都文化交流传播等四大专  相似文献   

12.
历史文化名镇(名城)的保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在其保护过程中也遇到诸多难题,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历史文化古镇(古城)保护与开发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本文以淮安市河下古镇为例探讨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历史文化古镇的保护与开发.  相似文献   

13.
"经营城市"与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水平“经营城市”是中共北京市第九次党代会就北京城市发展建设提出的明确要求,而且是在北京要率先实现现代化这一背景下提出的要求。同时,做好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也是党中央、图书馆对北京城市发展建设提出的具体要求。这两者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同一体的两个方面,而不是对立的两个方面。北京提出“经营城市”理念包含着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利用也可以引入“经营城市”理念。为此,北京应进一步全面普查历史文化遗存,深入发掘这些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进行合理保护和充分利用。  相似文献   

14.
刘俊 《科技潮》2012,(4):56-59
引导老字号"扎堆"发展,维护老字号的知识产权,鼓励有条件的老字号申遗,建立老字号专属档案……近期,拥有北京老字号半壁江山的西城区率先出台《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若干意见》,目的是为了解决老字号现有遭遇的困难.同时,西城区还将设立老字号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000万元,加快推进老字号集聚区发展建设.意见预计到"十二五"末,将有近百家历史上曾经存在但已消失的老字号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复名,此外20多家消亡老字号将重建.  相似文献   

15.
科研力量雄厚,应用技术突出德胜园区及周边分布着中国有色金属研究院、北京自动化研究所、北京工业卫生研究所、中国航空规划设计院、北京煤炭设计院、华北电力院等国家级科研设计单位,具有雄厚的技术转化潜力和产学研结合潜力,为科技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创业环境。文化底蕴深厚,人文环境优越德胜门箭楼、北海、什刹海、历代帝王庙等一大批历史文化古迹映托出西城区深厚的文化底蕴;北京动物园、双秀公园、人定湖公园、北京海洋馆显示出浓郁的人文环境;西城区智力资源密集,教育发达,著名的北京四中、八中等中学享誉海内外。这些条件为  相似文献   

16.
大遗址是展现历史文化和国家尊严的重要地区。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深入发展,许多大遗址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面临威胁,亟需保护。实践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遗址的保护一定要与开发利用相结合才能得到落实和保障。本文针对城郊型大遗址与周边地区城市开发建设之间的突出矛盾,结合西安曲江新区的案例,提出强调空间管制区划和资源保护规划、构建文化产业社区等发展思路。在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这一原则的同时,将大遗址保护与文化产业发展联系起来,对我国大遗址周边地区的城市开发建设模式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对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内的文化资源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现状进行了系统梳理和个案分析,提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两个认识误区,即文化遗产保护并不等同于文化生态保护和文化生态保护不是一项孤立的文化保护工作;认为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要实现对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就需要重视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以此营造一个多元文化平衡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从而有利于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同时也可为辽东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撑。最后从文化整体保护视角提出了辽东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18.
胡建南 《海峡科学》2004,(5):12-12,15
在城市建筑全球化过程中,文化趋同现象和特色危机,人与传统的地域空间分离,地域文化和特色逐渐衰微、消失,城市和建筑物的标准化和商业化,如何保持中国城市地域文化特色,保护民族传统,按照人文的、历史的、自然的、特色的使传统与现代融合得更好,这是目前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城市水源地保护是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重要内容,水源地保护区的发展更是城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以合肥市为例,通过分析含肥市水源地保护区的发展现状,揭示合肥市城市水源地保护、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合肥市城市水源地科学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建设郑州商贸城的同时,如何发展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使二者互相促进,互为动力,是郑州社会、经济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也是影响未来的重大战略问题。本文针对郑州商贸城建设中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历史、文化资源开发、营造城市文化环境、塑造文化名城的新形象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发展性意见和可行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