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个体心理素质与教育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引起个体行为变化,个体的心理素质起到中介和过滤作用。受教育者的心理健康、心理品质和心理能力,是制约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习动机、情感因素和性格因素,影响智育效果;社会自我和心理自我制约德育的实现。无论知识接受转化为智能的智育,还是道德情操养成的德育,都是教育受体的个体心理内化与外显的结果。心理素质教育和良好素质结构的完形,是教育效果最佳实现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2.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日本民族既崇尚虽小不弱的“扩大”,又追求精微细致的“缩小”,并形成了在“缩小”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扩大”的轨迹。  相似文献   

3.
中学英语教学中,随着学生年级增高,课程内容难度增大,部分学生便开始走下坡路,“学困生”这个群体就出现了。症结并不在智力高下,也不在基础没有打好,而主要是由于心理方面的问题。有的学生因为在英语学习中遭遇挫折和失败,便被困难吓倒,灰心丧气,不思进取,这是一种“消沉心理”;有的学生抵制不住各种游乐场所的诱惑,沉醉其中,荒  相似文献   

4.
词义的演变往往反映出社会的变革,“百姓”一词历经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不同时期,词义发生了从表示达官贵族,到被统治的平民,到社会的主人的文化变迁。由于中国封建时代特别长,而新社会才有几十年的历史,时间尚未褪尽“百姓”一词里的封建色彩,因而,我们在使用这个词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个词的文化积淀,以免产生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5.
Kara作为维吾尔语颜色词的基本词汇,在历史文化的发展中,带有其鲜明的文化色彩,折射出本民族的哲学思想、社会生活、审美心理和思维表达方式,本文试对Kara一词的文化附加义作一些探析。  相似文献   

6.
心理素质作为人的整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试对心理素质及其特征、开展心理素质教育的意义、心理素质的培养方式和途径等几方面作简要的分析,希望能引起更多的对心理素质教育的思考、关注。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指出心理素质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发展成才以及教育教学的改革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心理素质是与大学生的学习、学术研究和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心理品质的综合表现。心理素质与能力、人格特质、心理健康及创造力既有密切的关系,也存在着差别。大学生心理素质建构应以人的大脑发育规律为基础,以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为依据,将理论思考与实证研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探讨了心理素质的内涵,探讨了心理素质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鲁迅以历史“中间物”的文化视角,清醒地认识并批判了中心意识下的民族自大病,礼治文化下的主奴根性,“仁”学框架下的个体与群体,以及传统文化中“静”的精神等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所积淀下来的文化心理特点,这对中国人走向真正意义上的自强、自立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13.
优秀教练员应具备的精神素质有冒险精神、敬业精神、竞争精神、牺牲精神、吃苦精神和痴迷精神;而应具备的智力包括洞察力、预测力、决策能力和直觉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