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范畴化是人脑认识世界的高级功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词汇的范畴化来理解一词多义和多词一义,以打破传统学习方法的局限,提高阅读理解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语义是对世界进行范畴化和概念化的过程。很多语义现象都能从范畴和范畴化过程的角度重新审视,得到新的理解。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大特性。本文利用范畴化理论分别对基本范畴词和上位范畴词的模糊性进行了分析,对比了两者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辐射性和链性多义都是基于家族相似性和原型范畴理论,但是它们的语义变化方式不同,辐射性多义有共时也有历时变化,而链性多义多经历了历时变化,词的原始义与在尾的引申义发生了“连锁联结”现象,词的非认知理据丧失或变得模糊。语义和句法是不同的范畴,它们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也应区别研究,保留结构的辐射性多义发生语义范畴化,改变结构的辐射性多义发生语义范畴化和句法范畴上的非范畴化,但是它们都没有发生语义非范畴化。链性多义的首尾意义发生语义非范畴化,但在句法范畴上没有发生非范畴化。本研究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多义词,而且有助于理解多义词的范畴化和非范畴化及其它们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范畴化是认知科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人们认识世界万物的重要思维工具。范畴化的结果就是大量的范畴。本文将表示范畴或者范畴概念的词称为范畴概念词。本论文结合语料库对众多种类的中英文事物名称进行对比,从中发现了两种语言的命名中范畴概念词的应用情况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5.
董伟 《科技信息》2008,(2):264-264
原型范畴理论是基于人类认知基础上的范畴化理论。本文以认知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提出在词汇教学中,要重视基本范畴词的学习,重视多义词的讲解,重视隐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6.
于艳  陈全献 《科技信息》2009,(2):99-100
从Hopper和Thompson提出去范畴化的概念并对名词和动词两种词类范畴的去范畴化现象进行研究之后,国内外很多的学者进行了更多的广泛深入系统的研究,但是作者发现他们对去范畴化概念的定义及其翻译还未能达到统一,无一质疑Hopper和Thompson划分词类的标准。本文试图在分析Hopper和Thompson、刘正光等人名词去范畴化的研究的基础上修正并进一步明确去范畴化的定义:去范畴化是范畴成员丧失原有范畴的本质特征游离出此范畴的动态过程。去范畴化的结果是范畴成员的再范畴化。词类去范畴化和词类再范畴化共同构成了词类范畴化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词多义现象是人类语言的一大特色,但语义学家对一词多义的研究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传统语义学在解释多义词多项意义之间的联系时,虽然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但其研究局限于语言的内部结构,忽略了其底层的认知机制。认知语义学家认为多义现象的产生和理解是通过人类的认知手段,如范畴化、隐喻和转喻机制、概念合成机制等实现的。本文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对一词多义现象进行剖析,试图揭示这种语言现象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的视角研究一词多义现象,运用原型范畴理论以及隐喻和转喻理论对一词多义现象形成的内在机制进行了阐释。词多义现象的认知研究可以提高人们理解、运用语言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狭义词在语言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究其原因,这种现象与人们对世界的认知有很大关联,不论汉语、英语还是其他语言,均是如此。狭义词的隐喻性显而易见,并产生了不同的类别范畴。狭义词与同义词和反义词等有着联系与区别,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认知和理解的角度出发,引导学生去认知、归纳并运用此类词汇,使之扩大词汇量,并由此及彼,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必然属性,作为语言变体之一的立法语言也必然离不开模糊性。从语义学角度,在原型范畴理论的框架下,主要采用中关刑事立法语料,通过定性定量分析的方式,从范畴化角度剖析立法语言中的语义模糊性,通过展示其成因及形成过程,从而证实立法模糊性存在的普遍性与必然性,有利于对立法模糊性的全面理解与正确对待。  相似文献   

11.
在加法范畴局部化的基础上证明了拟A be l范畴的局部化范畴仍然是拟A be l范畴.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提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当以基本范畴词为核心,重视基本范畴词的学习,重视对多义词中词义变化的讲解、转喻和隐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原型范畴理论下的范畴化特征为:范畴是建立在属性基础之上的,是心智运作的结果;其边界是模糊的,属性是动态性的;范畴成员之间是不平等的,范畴化能力与语言能力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4.
非范畴化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范畴成员逐渐失去原有范畴特征,又同时获得新范畴的特征和功能的过程。它是一种思维创新方式,反映了词语在原有概念基础上的认知发展,是人们在语言使用中的创新意识的体现。语言实体在非范畴化过程中,其意义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主观化,可以说意义主观化是非范畴化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讨论k范畴,k上G-范畴,k上G-分次范畴在局部化下相应范畴的保持问题,考虑k上G-分次范畴的冲积范畴与局部化的关系,证明了[S-1]#G≌(#G)[S-1].  相似文献   

16.
范畴化是人类的认知活动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过程,范畴化的结果形成范畴。在范畴化过程中,诸多因素及其共同作用的结果造成对同一范畴原型的认知差异,运用范畴和范畴化的相关理论分析这些认知差异,探索造成这些差异背后的主要原因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文化习俗因素、生活环境因素、科技发展因素、生活经验因素和年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形成的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范畴的概念,指出这是中国古人对文学进行理性思维的结晶,是关于文学的认识和理论思维形式的基本概念,其下往往统领着一个文学理论概念系列。认为要认定一个语词从普通语词和一般概念上升为理论范畴,当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含义相对明确,指向比较清楚,具备明显的理论属性;是同类文论概念的统率和新的同类文论概念衍生的基础;在文论史上曾得到广泛的关注、接受和运用。范畴是从总体上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基本概念,是事物某方面本质属性和关系的最大概念,故高于一般概念。探讨概念上升为范畴的标志并非要把范畴和概念的区别绝对化,而是避免“范畴”一词在理解和使用上的泛化。  相似文献   

18.
语法是人类对纷繁复杂语言现象的抽象化和模块化,即范畴化。然而,由于客观事物的连续性、多样性和多变性,人类的思维在认识世界和借助语言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过程中都发挥着积极主动的作用,语法范畴与概念范畴间必然存在差异性,因而导致了语法范畴的模糊性。  相似文献   

19.
一词多义现象在很多人类语言中普遍存在,本文从认知语言学视角出发,应用范畴化,原型和范畴理论等相关理论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以期对认知语言学中相关理论加以进一步掌握并对现实存在的语言现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基本层次范畴参与构词的理据、来源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汉语普遍使用基本层次范畴来表达下属范畴,其身份是偏正式复合词中表“类属”特征的中心语素,形成“指别+类属(基本层次范畴)”的分析型表达方式;从认知角度来看,由基本层次范畴所表示的类属特征构成符号显性理据的基础,其理据义最贴近交际义;一些意义宽泛的根词在汉语词汇化进程中被挑选出来,逐渐变成构词能力强、具备类属特征的基本层次范畴;从跨语言比较角度看,分析型表达方式具有明晰、经济和能产等优点,因而在不同语言中具有相当的普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