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气宇轩昂卓然不凡,它是历代有识之士的精神营养,也是今天知识分子投身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古人精神信念的不足与局限。这种消极方面在今天仍值得警惕。古人精神信念中的不足,首先是追求信念过于关注现实,因而社会行为中缺少了探索客观真理的动机;其次是人生信念过于世俗,因而社会行为中缺少了超越性追求;第三是处世信念过于圆滑,因而思想和行为中缺少了独立性。这三个不足,曾妨碍了中国古代的科技发展。以史为镜,方能明得失、知兴替、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2.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主流媒体负责人和资深科技记者共同评选的2015年国内、国际十大科技新闻于2015年12月27日揭晓,反映了过去1年中国和世界科技创新取得的新进展,反映了中国科技界、新闻界对科技创新前沿及应用前景的关注,也反映了社会公众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促进人类文明持续繁荣进步的期盼。  相似文献   

3.
我们中国是从不重视创新,或忽视创新走向现在有意识地建没创新型国家.30年前,1978年中国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媒体上也有大量的报道回顾"科学的春天",之所以被称为科学的春天,就是因为这次大会为从事创新活动的各界科技知识分子恢复了应有的名誉,开始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科技创新治理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在科技创新治理内涵的基础之上,引入政策扩散、府际关系、职能转变三个视角,进一步梳理和归纳地方政府科技创新的治理目标、治理工具、治理模式和治理绩效,最后提出科技创新治理未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上海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抢占科技创新战略制高点,提升上海创新"高度";打通体制机制瓶颈障碍,加快上海创新"速度";厚植科技创新人才优势,夯实上海创新"厚度";打造更优创新创业生态,提高上海创新"浓度",努力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本期封面故事关注将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关注这些科学家身上"沉下来"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加强基础科学研究对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具有重要意义。与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要求相比,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短板依然突出。近来中美贸易摩擦更加引发了社会对中国基础科学研究的关注。中国建设成为科技强国究竟需要怎样的基础科学研究支撑,值得反思。在分析中国基础科学研究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基础上,结合基础科学研究的新特征,研究认为建设科技强国呼唤高质量地发展基础科学研究,高质量发展基础科学研究需要高水平的政策和管理,特别是需要关注基础科学研究的厚积、交叉互动、人才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
文心 《今日科技》2014,(11):33-33
<正>这是一场关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科技经济沙龙,是一场驱动创客、创新、创业互促互融的中国首届创客论坛。11月25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浙江省科学技术厅主办,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管委会、临安市人民政府、浙江省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杭州青山湖科技城(高新区)管委会等联合承办的第二届浙江青山湖·科技创新论坛在临安举办。邀请了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科技部火炬中心、省市科技  相似文献   

8.
科技全球化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重要的发展潮流,科技的的价值已经渗透进社会生活的各个部分,其核心在于科学技术知识跨国界的、相互融合和交互的流动趋势,这也是推动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全球化使得中国机遇和挑战并存,同时也使得中国的知识分子能够在更深层次上思索自身的价值以及应当承担的历史使命。当代知识分子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武装自己的头脑,注重科学与人文的学科交融,努力建立有利于创新的科技生态系统,传播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普及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9.
《苏南科技开发》2006,(2):22-25
随着全国科技大会的胜利闭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顺利出台,我国将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成为全国各地最热的关键词。关注区域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我刊将于本期起连续推出“关注:区域科技创新”专题,第一期详尽介绍苏州在开展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全国科技大会的胜利闭幕,《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的顺利出台,我国将进一步推进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成为全国各地最热的关键词。关注区域科技创新,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中国发展的主旋律。我刊将于本期起连续推出“关注:区域科技创新”专题,第一期详尽介绍苏州在开展自主创新方面取得的成绩和经验,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国家奖励科学发现、发明创造、鼓励科技进步的科技政策和措施,极大地调动了科技工作者的创造热情。那么,一项获奖成果的奖金是如何分配的?对向来羞于言钱的中国知识分子来说,奖金分配这样的问题更只能意会而不言谈。本刊对这一禁区做了大胆探试,在问卷调查的同时,还就相关问题采访了部分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科技管理部门及课题负蠢人。请跟随记者一起来关注——  相似文献   

12.
金科 《今日科技》2005,(12):18-20
国家知识产权局和中央电视台联合举办的年度特别节目《CCTV2005创新盛典》即将在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隆重推出。作为国内媒体首次以产品“创新设计”为主题制作的特别节目,今年是第二年(原名《2004创新设计之夜》)。特别节目利用央视全球新闻采集的优势。争取将全球创新设计最新产品一网打尽.捕捉全球科技最新成就.关注世界一流公司新产品开发.借以促使中国企业关注科技创新.推动中国从“中国制造”迈入“中国设计”的阶段性跨越。  相似文献   

13.
秉承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焦点、引导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的原则,以科技创新强国为主题,力图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时刻,通过政府、学界和商界的多元互动和多视角共同探讨,进一步探索科技创新强国,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在北京光华新年论坛上,专家学者就国内高新技术企业界所关注的问题,以三个视角进行了诠释,望能对业内人士有所指导、借鉴或启发。  相似文献   

14.
10月27日,令全国科技界、企业界关注的2006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活动周暨杭州高新技术展示交易会在杭州隆重开幕。来自国家科技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全国百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领导、专家和数千家企业的企业家和科技人员纷至沓来,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已成为我国重要的技术交易与科技合作平台。目前,我国各种科技合作活动众多,为什么人们对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特别关注?创新才有活力,正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才使得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办得一年更比一年红火,以一个更具特色、更高水平、更有成效的现代化技术要素市场活跃在中国科技…  相似文献   

15.
《太原科技》2012,(4):110-110
2012年3月22日,由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万钢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战略研究要特别关注经济低迷期的技术变革与产业发展,制度创新与体制改革,科技发展惠及民生,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多次强调指出:中国成为世界科技强国,必须拥有一批世界一流科研机构。目前,北京、深圳两地的新型科研机构发展势头迅猛,独特的运行机制和骄人的创新成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它们在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北京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深圳建设国际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中发挥了巨  相似文献   

17.
区域科技发展与协同创新是中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国创新资源和主体要素的区域空间配置呈现出集聚效应明显、城市群和"微中心"双向发展、新的创新要素引领城市中心商务区转型发展等特点。未来的区域科技创新发展需要关注发挥中心城市在创新要素空间配置中的枢纽作用,合理规划和引导不同尺度空间的创新要素集聚发展,在局部区域形成有密度、有高度、有浓度、有社会支持度的"四度"创新共同体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8.
《杭州科技》2012,(5):20-22
多年前,日本对中国的科技创新工作就开始了密切的关注。在日本文部科学省的一次会议上,2007年至2010年在日本驻华使馆工作、现任日本文部科学省官员的伊佐进一演讲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不认真思考中国,日本就没有未来"。美国也时常讨论中国的科技力量,2012年5月的一天,美国华盛顿国会山,一场关于中国创新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知识分子目前大约为2000多万,虽然只占总人口的2%左右,但在社会中却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之一。当前,在全党全国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的时候,知识分子作为创造第一生产力的主体,他们在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如何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的知识分子特点,正确处理好知识分子问题,做好党外知识分子的统战工作,对于实施科教兴国  相似文献   

20.
<正>作为一名奋斗在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在学习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笔者非常关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高质量发展,必须牢牢抓住“科技现代化”这一核心关键支撑,铭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为主动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挑战,回答“国有疑难可问谁”,我们更需增强科教兴国强国的抱负,肩负起科技创新的重任,率先实现科技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