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基于粘弹性阻尼层随机性自由阻尼层板简谐响应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粘弹性阻尼层材料参数和几何参数的随机性,用MonteCarlo直接抽样法对自由阻尼层板的简谐响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考察了粘弹性材料的贮存模量,损耗因子以及阻尼层厚度的随机性对复合结构简谐响应的振幅和相位差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共振时阻尼层的随机性对振幅和相位差的影响很大,非共振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粘弹性阻尼装置在结构隔减震控制中的多参数并行优化问题.同时考虑了粘弹性阻尼装置的材料性能和形状尺寸参数的组合优化,从性价比的角度提出了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粘弹性阻尼装置参数的优化模型.以单自由度隔震结构体系为例,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和造价的双重预期目标下,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分析得到,加入粘弹性阻尼装置后,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表明遗传算法在用于多个组仓参数的优化设计时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基于遗传算法的粘弹性阻尼装置在结构隔减震控制中的多参数并行优化问题.同时考虑了粘弹性阻尼装置的材料性能和形状尺寸参数的组合优化,从性价比的角度提出了目标优化函数,建立了粘弹性阻尼装置参数的优化模型.以单自由度隔震结构体系为例,采用遗传算法对其进行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在结构和造价的双重预期目标下,通过遗传算法优化分析得到,加入粘弹性阻尼装置后,结构的位移和加速度都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同时也表明遗传算法在用于多个组合参数的优化设计时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该文基于有限元的模态应变能法研究了粘弹性自由层阻尼薄板,建立粘弹性自由层阻尼薄板的有限元模型,进而求出其固有频率及损耗因子。然后使用工程经验公式对粘弹性自由层阻尼结构进行计算,计算其损耗因子,与有限元法进行对比,将有限元解与经验解进行对比。通过与工程经验解之间的对比给出了有限元法在分析类似问题上的有效性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由阻尼层加筋板的稳态简谐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模态叠加法研究了敷设粘弹性自由阻尼层加筋板的稳态简谐响应,以结构幅频特性曲线的方式来研究粘弹性阻尼以结构响应的控制作用,分析了阻尼材料模量、损耗因子和阻尼层与基层厚度比对结构响应的影响,分析中考虑了结构上下不同位置的结点的情况,结果表明,在相同幅度的情况下,增加阻尼层与基层厚度比比增加阻尼材料损耗因子的减振效果好;粘弹性材料能够有效地控制的共振响应。  相似文献   

6.
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流变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粘弹性胶束清洁压裂液(VES-60)的流变动力学,首次建立了粘弹性胶束的流变动力学模型和方程,并用于描述粘弹性胶束压裂液的形成过程。结果表明:流变动力学模型能够确切描述粘弹性胶束的形成过程,模型计算值和实验值吻合良好,模型参数物理意义明确、合理。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带线性粘弹性弹性支承的多转子系统物理参数辨识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把多转子系统看作复合结构,用动态子结构分析的阻抗匹配法进行动力学计算,用增广拉格朗日乘子法对系统特征方程的系数行列式作迭代计算,获得系统物理参数的辨识结果。该方法可以准确计入陀螺力矩的影响;避免测量振型参数;并利用系统的稀疏模态和小阻尼等特点简化了分析;还介绍了一种建立线性粘弹性弹支多转子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方法。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8.
对高分子粘弹性阻尼器减振机理进行了分析研究,将分数导数模型引入静态特性公式,得出了矩形截面粘弹性阻尼器动态刚度与阻尼的表达式,并利用BEAM法对阻尼器进行了实验测试,实验结果与计算值较相吻合,因此可通过元件的静态特性公式直接计算出矩形截面粘弹性阻尼器的动态特性参数。  相似文献   

9.
四参数粘弹性固体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一种四参数粘弹性固体模型,通过与其他流变模型的比较,可以看出该模型具有简单、实用,能很好的满足工程计算的要求,并且可以广泛应用于线性或非线性粘弹性实际问题的计算之中.  相似文献   

10.
阻尼材料的两个重要参数是损耗因子和弹性模量。为了获得最佳的阻尼效果,不仅要求阻尼材料具有较高的损耗因子,还需要有较好的弹性模量。本文就测定粘弹性阻尼材料损耗因子和弹性模量所依据的主要公式进行了理论推导,并对测得的数据进行了处理,据此选定了几种适用于降低锯切噪声的阻尼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大跨度结构气弹模型风振响应的阻尼修正系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气动弹性模型设计中 ,如果阻尼相似不能在模型设计、制作中实现 ,则须对试验结果加以修正 .因此定义了阻尼比修正系数 ,推导出结构在Davenport脉动风速 (风压 )谱激励下响应和阻尼比的相互关系 ,通过一刚度可调的结构模型 ,分析了大跨度结构气弹模型实测各阶阻尼比相近情况下激励形式和结构模态参数对模型风振响应阻尼比修正系数的影响 .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黏弹性约束阻尼结构模型仿真精度,提出一种考虑频变特性的约束阻尼结构建模方法,并开展了试验验证.首先,对ZN-3黏弹性材料进行动态试验测试,基于最小二乘法获取黏弹性材料模量和损耗因子表达式;其次,根据ZN-3黏弹性材料损耗因子关系表达式,基于考虑频变特性的修正模态应变能法,求解了约束阻尼结构的固有频率和模态损耗因子;最后,以贴敷黏弹性阻尼材料的悬臂约束阻尼薄板为例,从理论与试验两方面校验,结果表明,考虑频变特性的约束阻尼结构有限元模型具有较高精度,与试验测试结果比较误差在5%以内,验证了建模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为使传统的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进一步提高,引入了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通过颗粒运动状态分析和悬臂梁试验研究了填充颗粒对基于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的约束阻尼结构减振性能,探讨了颗粒填充率、粒径和密度对结构的振动响应、复合损耗因子等阻尼特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填充率的增加,复合损耗因子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填充率在50%时损耗因子最高为0.144 7,提高了60.78%,振幅趋于平稳耗时0.257 8 s,此时颗粒呈块状剧烈运动,阻尼效果最为理想;填充等直径钢球颗粒的粒径由0.8 mm增至2.0 mm,复合损耗因子仅增加0.001 5,振幅趋于平稳耗时仅差0.003 9 s,对结构的减振性能无明显影响;填充不等直径的钢球颗粒的质量比为1∶1时,复合损耗因子最大为0.159 1,进一步提高了10%;填充颗粒质量相同时,密度小的材料减振效果最好,体积不变时,密度大的更佳可见基于非阻塞性颗粒阻尼技术的填充颗粒能够提高约束阻尼结构的减振性能.  相似文献   

14.
为增强大型风力机叶片抑颤效果,从增加叶片的结构阻尼角度出发,以8MW风力机叶片为研究对象,通过铺层设计和阻尼层位置设计为建立阻尼叶片有限元模型提供基础.分别以SHELL181单元和SOLID185单元模拟叶片上下蒙皮和阻尼层,对无阻尼叶片和阻尼叶片两种模型进行模态分析,探究阻尼层厚度变化对原叶片整体质量、固有频率及结构...  相似文献   

15.
为了有效地控制仿射传播聚类的全局搜索和局部搜索,将仿射传播聚类视作一个搜索能量函数最小值的方法,提出一种基于动态阻尼因子策略的动态阻尼仿射传播聚类.使用两阶段动态阻尼因子策略,使得仿射传播聚类迭代过程中阻尼因子不再是静态固定值,而是自适应的动态改变值,构造了1种线性策略和2种非线性策略来动态改变阻尼因子的值.在标准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动态阻尼仿射传播聚类避免了仿射传播聚类发生震荡,同时可以加快仿射传播聚类的收敛.  相似文献   

16.
为了减小发动机的振动伤害,对发动机的扭转减振器进行了研究。首先,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基于MATLAB/SIMULINK软件,建立发动机扭转减振器仿真模型,在不同的工况下进行了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扭转减振器的工作性能主要与其振幅放大系数的值有着直接关系。扭转减振器的阻尼系数、刚度以及转动惯量等都对振幅放大系数有一定的影响;并且从实验还可以看出发动机扭转角度的平衡点起初随阻尼系数的增加而增大,到了临界点后将随着阻尼系数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在设计发动机扭转减振系统时应综合各参数建模,将阻尼系数的值设置在平衡点附近,以取得最佳的阻尼效果。  相似文献   

17.
热激励微悬臂梁谐振器品质因数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基于对影响微悬臂梁谐振器品质因数的内摩擦、支座损耗、氧化层(或镀层)损耗和分子阻尼、空气阻尼和压膜阻尼等阻尼机制的理论分析,计算出不计成型槽阻尼时微梁在高真空、分子阻尼或粘性空气中谐振的品质因数,提出较小的成型槽宽度可以降低在粘性空气中谐振的微悬臂梁谐振器的品质因数。制作了成型槽宽度不等的电热激励-压敏电阻检测硅-二氧化硅双层结构微悬臂梁谐振器,测试了其在粘性空气中的品质因数。实验数据表明:对成型槽宽度大于梁宽度的微悬臂梁谐振器,测量值与计算值符合较好,反之具有较大误差。  相似文献   

18.
本提出了考虑轴承刚度、阻尼振型的叠代求解方法,以及根据振型规格化加载求多支承转子系统的各阶共振放大因子或模态阻尼,并提出了按转子——支承系统的各阶共振放大因子最大值最小或各阶模态阻尼最小值最大的判别准则来确定弹性阻尼支承的参数,可适用于多质量多支承变截面的大挠性转子系统。  相似文献   

19.
转子弹性阻尼支承最佳参数选择的理论及程序计算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考虑轴承刚度、阻尼的振型叠代求解方法 ,以及根据振型规格化加载求多支承转子系统的各阶共振放大因子或模态阻尼 ,并提出了按转子———支承系统的各阶共振放大因子最大值最小或各阶模态阻尼最小值最大的判别准则来确定弹性阻尼支承的参数 ,可适用于多质量多支承变截面的大挠性转子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