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蚀》三部曲一举成就了茅盾的小说家之名,且产生了广泛而长久的文学影响.从创作心理上看,茅盾通过《蚀》三部曲营造了一面“镜子”,追求主体的统一,想象更加成熟的理想自我.通过对照“时代女性”形象,茅盾终于摆脱了“迷狂”状态,走出了心理上的低谷,这也昭示着“《子夜》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论述了《野蔷薇》中“时代女性”群像的特征、个体的差异和作者细致入微的心理剖析手法,从而探讨茅盾短篇小说创作独特的人物塑造及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3.
(一)就这般,他那狂风暴雨似的悲痛的急湍,用最悦耳的诗的音调和多采的语言来表现。雪莱《奥菲乌斯》奥菲乌斯是用诗的竖琴来倾诉自己的悲痛的。同样,当一个时代为愤怒和痛苦所抑迫的时候,它也就要借助震撼灵魂的巨响来宣泻自己郁积的情绪。可以这样说,二十年代末的“愤激”小说和革命文学的勃兴,正是那一特定时代的愤怒和痛苦的产物,是剧烈动荡的社会意识、社会情绪孕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4.
茅盾在他的小说处女作《蚀》三部曲中刻画了一群个性鲜明的“新女性”形象,文学史上称她们为“时代女性”。丁玲的早期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为中国现代文学创造了一个“莎菲性格”,她后来的多篇小说人物都是“莎菲型”形象的拓展和延伸。比较分析茅盾的“时代女性”和丁玲的“莎菲型”女性形象,可知: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时代女性”是革命的理想主义者,而莎菲女士是启蒙的个人主义者;在生活的逆境面前,“时代女性”在绝望中求生,莎菲女士却在颓废中耗尽生命;在对待爱情的态度上,“时代女性”狂热地追逐爱情只为填补内心的空虚,而莎菲女士执着地将灵肉一致的爱情作为自己矢志不渝的追求。  相似文献   

5.
《诗经》作为我国诗歌创作的源头,显示出诗歌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比如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创造性运用,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对深化主题、渲染气氛起到的重要作用等等。而人物形象塑造作为《诗经》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在《诗经》研究史上却没有给予足够重视。《诗经》在抒发情感的同时塑造的种类繁多、形象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国风》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人物形象群体,也是当时伦理道德规范和审美标准的艺术体现。体现了周代婚姻作为礼之本,不仅是关乎家庭的大事,更是关乎王朝基业的大事,有着深刻的周代礼乐制度的烙印。  相似文献   

6.
章长城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57-59,66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8.
朱晓静 《科技信息》2011,(28):166-167
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富有现代色彩,原因之一在于奥斯丁通过塑造两种类型的女性形象——"龟"与"兔"——探讨了当时英国社会的女性地位问题,对女性所遭受的父权制压迫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讽刺和谴责。尽管这两类女性的处事态度截然不同,却同样陷于父权制压迫的困境,是被动的"第二性"。  相似文献   

9.
<百年孤独>中女性形象主要体现了人类精神的深刻境遇,塑造她们命运的悲剧力量之形成原因则是孤独,孤独的来源又从爱的失缺发端.  相似文献   

10.
许晶  李晓岚 《科技信息》2012,(5):260-260
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代表作小城畸人中呈现了一系列的畸人形象,其中对女人有很多细腻深刻的描写,让读者深深的感受到转型社会中的女人命运的颠沛,揭示了传统女性遭受的伤害与压抑和伤害形成的社会根源。  相似文献   

11.
《古诗十九首》此类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游子思妇的现实生活状态和精神生活压力所承受的巨大痛苦。汉末的宗法和取士制度,驱使文人不得不离井背乡,常年漂泊在外。这些文人或在仕途作无望的追求,或在异乡逃避政治的迫害,因而更渴求有爱情和家庭的温馨,从而使孤独而屈辱的心灵得到慰藉。诗中尽书羁旅行役、相思怀人之苦。  相似文献   

12.
解放区作家所塑造的一系列翻身女性形象一反之前扭捏的女儿之态,她们英姿飒爽,健康开朗,在政权的支持下终于获得了作为人的尊严和价值,这是历史进程中的一大进步。不过,女性话语在强大的民族解放话语中被有意地遮蔽了,女性政治地位的提高并没有解除文化心理上对于男性的依附感,她们作为第二性的从属地位没有改变,女性意识是仍是相当匮乏的。  相似文献   

13.
林香扬 《科技信息》2010,(21):336-337
昆德拉认为:小说家是存在的勘探者,小说的使命在于“通过想象出的人物对存在进行深思。”文学批评家诺.弗莱也曾断言:“我们在小说之外永远也看不到的东西.往往是我们要到小说里寻觅的东西。”陈忠实的《白鹿原》正是在活生生的历史存在和血肉生命的结合中塑造出一系列真实而又有独创意义的中国劳动妇女形象,并试图通过她们对自身生存状态的深思。对命运捉弄的奋争来闪现其人格力量和美好素质.给人以极大的灵魂震撼力和深刻的历史启迪。  相似文献   

14.
茅盾曾说,在旧小说中,他喜欢《水浒》和《儒林外史》,并说,“如果有什么准备写小说的年青人要从我们旧小说堆里找点可以帮助他‘艺术修养’的资料,那我就推荐《儒林外史》。”然而,在他自己创作的全部短篇、中篇和长篇小说中,通篇运用《儒林外史》讽刺笔法写作的,则仅有3个短篇:《有志者》、《尚未成功》和《无题》。这3篇小说的故事、人物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他在以前创作的《春蚕》、《秋收》、《残冬》相似。茅盾晚年在《一九三五年记事》中曾回忆到这3个短篇的创作经过,并且谦逊地写道:“我这三个连续的短篇,用的是讽刺揶揄的笔调,在我的短篇小说中也算别具一格。后来有人把这三  相似文献   

15.
《觉醒》是凯特·肖邦的代表作品,评论界对其主题曾褒贬不一。本文通过对作品中三个主要女性人物:“沉睡”的阿黛尔、“觉醒”的埃德娜和“清醒”的雷兹的解读来进一步分析作品主题中女性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16.
狄更斯是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本文通过探析其巨著《远大前程》中的女性形象,颂扬了狄更斯的人道主义精神,并揭示其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作家所固有的性道德、家庭道德等方面的理念。  相似文献   

17.
乔治·爱略特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女权主义作家.她的作品继承了英国批判现实主义的传统,又开创了现代英国小说心理分析描写女性形象的先河,对后来的英国文学有非常深远的影响.这在其代表作《马德尔米契》中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8.
“三言”、“二拍”中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现在来看,她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意识,并以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和崭新的文学形象,突破了过去封建理教束缚下传统女性的守旧形象。本文试图从寻求爱情婚姻自由、挑战封建禁欲、追求女权独立、彰显个人聪明才干、肝胆行侠等五个方面,深入考察分析“三言”、“二拍”中的女性形象塑造情况。  相似文献   

19.
“三言”、“二拍”有一个重要的内容,这就是反映商人生活。它塑造了几十个栩栩如生的商人形象,这些商人形象的出现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其独特的意义:其一,在此之前,中国文学对商人生活的反映是很有限的、不全面的,有些甚至是带着某些偏见的歪曲反映,而蒋兴哥、文若虚这样的商人形象的大量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商人经过几千年的艰难跋涉,终了走进了中国古代文学形象的画廊,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气息,增添了新的光彩。其二,这些商人形象既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沃土,又表现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时代精神,基本上体现了中国古代商人文学的特色。目前,我们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  相似文献   

20.
张群 《科技信息》2013,(4):230-231
本文通过对电视剧《走西口》中不同类型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深刻体会到晋商家族中的女性对生命以及人生价值的追求的变化;进而通过对晋商女性对晋商兴衰作用的探讨,指出女性在晋商中的重要性,并揭示出本文写作的意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