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新型输油管道动态在线检测原油含水率的方法.该方法基于小波去噪算法,有效地解决了不确定度对含水率在线检测的影响,实现了输油管道中原油含水率在线检测及动态油量精确计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一种水泥生料配料多元素在线分析仪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一种高分辨分多元素水泥生料配料在线分析仪的结果,原理和性能,并给出了精度,稳定性和准确度测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加工中心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离线测量的缺点,研究出加工中心在线检测系统。介绍硬件系统的组成、在线检测原理分析和软件系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设计平面度在线测量方法,并通过实测证明本测量系统可靠、经济、实用、准确度高,为工件测量提出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对汽缸套的无心外圆磨外径加工的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提出了汽缸套外径加工在线检测外径尺寸方案,讨论了与在线检测相关的参数选取,传感器标定,硬件设计等问题。对检测的误差来源与对最终结果的影响作了定性分析,同时分析了同轴度误差可能造成的后果以及检测同轴度误差的方法,确定了在线检测同轴度误差的方案。最后采用计算仿真方法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在线紫外分析仪是用来对石油化工产品进行紫外光谱分析的线检测仪表,该仪表由双单色仪,紫外光源,高灵敏的检测系统等组成。测试系统用短光程吸收池,差试光谱法,对吸光度高达7Abs的石油产品,不经稀释即可进行在线检测。突破了以往采用现场采样,实验室稀释,普通...  相似文献   

6.
佘建峰 《广东科技》2011,20(20):75-76
笔者针对蓄电池实现剩余容量的在线检测、单体端电压测试及落后电池检出、电池体温度测试等功能的检测方法进行详细叙述,同时,就蓄电池传统检测方法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案。  相似文献   

7.
基于实体识别的在线主题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在线主题的检测效率,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体识别技术的在线主题检测方法,利用新闻报道中的命名实体快速判断新到达报道与历史主题的关系,从而减少对报道间文本相似度的计算。实验结果显示,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在不牺牲检测准确率的基础上,显著提高在线主题检测的效率。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成球水份的计量与控制的方案。通过采用两套独立的MCS-8098单片机系统,可方便地对生料回路及水回路进行智能测试与控制,并最终实现了成球水份含量的在线闭环控制。从而为成球质量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D-D中子发生器作中子源,用铅作伽马射线防护材料,设计出一种水泥生料中子分析装置。利用该装置进行了水泥生料的检测,计算出的CaO、SiO2、Fe2O3和Al2O3质量百分含量精度分别达到0.40%、0.40%、0.50%和0.50%,满足水泥生料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在“轴(孔)类工件圆度及表面缺陷在线检测系统”中实现自动等相位分度采样的3种方法,分析了这些方法的优,缺点,并结合实际对这3种方法作了客观的比较。  相似文献   

11.
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水化协同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水泥硬化体的力学性质与其微观组构间存在紧密的联系,水泥硬化体微观组构的形成与发展是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的结果。因此,开展对水泥水化硬化过程的研究,将对于了解水泥水化硬化微观组构的发展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对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以下简称复合水泥)进行水化热测试分析,并且结合扫描电镜(SEM)试验对水泥石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重点研究了复合水泥的水化硬化机理,以探究硅酸盐-硫铝酸盐复合水泥的水化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2.
不同等效原则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算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应用弹性层状理论,研究了不同等效方法对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换算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弯沉等效为指标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值不能很好地反映板下地基的受力特性,会导致板底应力计算结果偏小;而以板底拉应力等效为指标的基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值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基层刚度和厚度变化对板底拉应力的影响。因此,对于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时建议采用基于拉应力等效的换算方法,而基于弯沉等效的换算方法则可用于基层(或垫层)弯沉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矿渣水泥活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矿渣、水泥粉磨成不同细度,以不同掺量、细度的矿粉与水泥相配伍,探讨其与矿渣水泥强度(以活性指数 表示)的关系.研究表明,在矿渣低掺量(质量分数25%)时,矿渣水泥早期(7d)胶砂活性指数与矿渣水泥总体细度、 水泥与矿渣的细度差均有关,即细度差愈大,总体细度愈粗,活性指数愈高;当矿渣掺量(质量分数)大于50%,细度 差与早期活性有更大的关联性———细度差愈大,活性指数愈高.矿渣水泥后期(28d)胶砂活性则与矿渣水泥总体细 度的关联性很大,细度愈细,活性愈高;而水泥与矿渣的细度愈接近,活性愈高.  相似文献   

14.
矿渣抗腐蚀水泥的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雪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6):1390-1392,1396
随着油田的开发,地下流体对水泥石的腐蚀更加严重.通过在G级水泥中添加矿渣,可提高水泥石的抗腐蚀性.加入矿渣的大连G级水泥浆表观黏度下降,稠化时间缩短,水泥石的抗压强度降低,但水泥石强度发展均匀,未出现强度衰退的现象.加入的矿渣填充在水泥石的孔隙之间,参与水化反应;生成大量的针状的钙钒石,使得水泥石孔隙减小,抑制腐蚀性离子的侵入,从而提高水泥石的抗腐蚀性.  相似文献   

15.
施工期间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施工期间高速公路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发展规律,采用振动法实测了不同水泥剂量的水泥稳定碎石材料力学参数,根据实际的施工车辆荷载数据,运用Bisar3.0软件计算了基层层底拉应力,采用基于弹性地基板摩擦约束的收缩开裂模型分析了基层干缩裂缝间距,结果表明:水泥稳定碎石7 d劈裂强度值要大于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推荐值;在相同水泥剂量条件下,底基层采用二灰土的基层层底最大拉应力远小于开裂间距大于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的基层;当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时,基层水泥剂量应大于3.0%,施工车辆重量不宜大于35 t;随着水泥剂量的增大,水泥稳定碎石干缩应变、干缩系数先减小后增大,而基层开裂间距先增大后减小,并在水泥剂量为3.5%时干缩应变和干缩系数最小,基层开裂间距最大。  相似文献   

16.
粉煤灰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了粉煤灰对混凝土热膨胀系数的影响,采用颗粒表面密封法和压汞法研究了不同品种的固相颗粒、孔隙率和龄期对水泥石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并采用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验证了表面密封法的可靠性.实验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固相颗粒对水泥石热膨胀系数的影响大小依次为Ca(OH)2、粉煤灰、水泥熟料、CSH凝胶;水泥石的总孔隙率随龄期的增长而减小;混凝土热膨胀系数随水化龄期的增长而升高,随粉煤灰掺量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粉煤灰对混凝土的热膨胀系数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机场水泥混凝土大板接缝设计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机场水泥混凝土大板的特点,建立了大板接缝宽度和接缝张开量的计算公式,并在某机场的水泥混凝土大板试验段上进行了接缝宽度变化的观测,提出了大板接缝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准噶尔盆地南缘超深层勘探已成为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的重点领域,钻完井工程面临诸多高温高压环境的挑战.在完井试产期间,井筒温度和压力的大幅度且快速下降会改变水泥环应力,易导致套管和水泥环收缩不平衡,产生微间隙.为此,采用厚壁圆筒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套管-水泥环-地层组合体弹性力学模型,利用有限差分程序求解.研究认为,高温高压油气藏试产期间,水泥环的主要失效形式为收缩微间隙失效.以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泉背斜高探1井试产为例,评价试产过程中水泥环失效时井筒压降及温度变化临界值,以及两者与水泥石力学参数的相互关系.该力学评价方法的研究对于高温高压油气藏试产期间水泥环完整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首先通过化学反应动力学原理推导出水泥恒温水化反应速率方程,得出利用水泥水化度α表达的水化反应速率方程;然后联合运用两种试验方法测定水泥恒温(20±1℃)养护水化的累计水化反应热,进而推导计算出水化反应速率随水化程度的变化曲线。最后根据曲线的发展变化规律选择合适的函数拟合计算,从而提出吻合度较高的对数正态分布密度Log-noemal模型,并计算出Log-noemal模型与测试结果的相关系数r高达0.937 3,得出Log-noemal模型比较适合评价水泥恒温水化动力学模型(反应速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0.
采用正交试验法探讨掺入减水剂后各因素对掺电石渣的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确定水泥砂浆强度性能较佳的配方并分析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掺入减水剂后,对掺电石渣的水泥胶砂试样早期抗压强度的影响从大到小的次序分别为胶砂比、水灰比、电石渣掺量、减水剂掺量、减水剂品种、搅拌时间、减水剂的掺入方式.正交试验法确定的水泥胶砂试样较佳的配方为,电石渣掺量为5%;减水剂为J2,采用后掺方式,其掺量为0.5%;水灰比为0.377;胶砂比为1∶1.5;搅拌时间为9 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