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浅析汉字构形对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维方式是指人们用以处理信息和感知周围世界的一种思维习惯。文化是生活在一定地域的人们的社会行为,它影响人们的认知过程和思维方式。汉字又是中国文化的载体,因此,汉字的特点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中国优秀文化传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延续的基础和动力,是中国人五千年传承至今的最主要的心理习惯、思维定势,对中国特色外交思想、外交战略和外交行为产生了深刻影响,是构建中国特色外交理论的文化源泉。"天人合一"的独特宇宙观决定了中国人重整体思维的基本特点。"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优秀文化传统,决定了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合"文化在中国外交中表现为对当今世界两大主题"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倡导与践行。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隐喻理论将隐喻看作是一种语言的变异体,一种用于修饰话语的修辞现象。然而隐喻不仅仅是一种修辞手段,它在本质上是人们用一种事物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认知思维方式。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必然会产生一些差异。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及英汉隐喻的文化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举世闻名的瓷器发源地,被美誉为"陶瓷王国"。陶器是初民日常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器具,对初民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必然产生重大影响。陶器文化价值的核心就体现在制陶术对初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巨大影响上。制作陶器的生活实践启发了对政治的认识思维,启发了对宇宙的认识思维,启发了对文学的认识思维,启发了对艺术的认识思维,训练了真正科学思维。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也是文化的载体,学好一种语言同时也是学好与这种语言相关的文化。要在对外汉语教学的过程中做好文化的传播工作,就要从汉语体现的汉民族文化、行为模式体现的汉民族文化以及由跨文化交际中的差异等方面去解释剖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及其所涉及的汉民族文化传播的问题,从而使教师与学生能够更好地交流和沟通,使中国文化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植入学生的心灵,使教学得以顺畅地进行,文化得以顺利地传播。  相似文献   

6.
重视地区文化间的差异,因地制宜地开展广告活动是许多国际品牌本土化的广告战略。国际品牌在中国化过程中,依照中国消费者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特点,创造性地运用了中国文化中的表现元素,有效地传达了产品信息,树立了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7.
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不同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比如面对“死亡”这样一个人类都共同面临的、无法回避的客观事实,中西方的人们就存在着种种的差异。而“死亡”作为文学中永久表现的题材,在中国和西方的文学作品中也往往具有不同的表现方式与情感态度。这当然也是受到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所致,而其中,宗教的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宗教是一种具有多种表现形态和丰富内涵的社会性文化现象,它千百年来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即使在似乎没有什么宗教传统的中国,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方式,更不用说深受宗…  相似文献   

8.
中英文中蕴涵的语言文化思维差异,往往给大学生的英语写作造成一定的障碍.也是写出中国式英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一部分中英文化中的语言文化思维深层次上的差异,希望对提高跨文化交流,提高语言实践技能,改进教学内容与方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死亡委婉语面面观--从死亡委婉语看中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死亡委婉语承载了极其丰富的文化信息.通过汉英死亡委婉语对比这一角度,分析了中西文化在民族心理结构、思维方式、宗教文化、地域文化、传统积淀、社会行为和价值准则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周易》的“象”思维方式,是中华传统思维方式的元点和代表,它给中华传统文化带来的正负面影响都是重大的、深层次的,可以说正是这种思维方式决定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面貌、特性和走向,决定了中华民族特有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审美意识及风俗习惯.这种“象”思维方式自然而然地深透到了中国人的人体运动方式中,影响着太极拳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不可译性按其产生的原因可分为语言上的和文化上的,文化上的不可译性是由于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产生的。中国与西方英语国家在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地域文化、思维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差异是文化上的不可译性产生的原因。克服这种翻译障碍的途径是加强文化交流,扩大不同语言之间的共性。  相似文献   

12.
朱振雷 《科技信息》2008,(18):192-192
认知语法认为,认知是语言形成其构造的内在动因之一。从地域,宗教,文化和思维四个方面分析引起中英两国人民认知行为差异的原因,以及由此导致的中英文语法形式的差异,可以论证语法规则的形成与运用,与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体验有关,体现了人们的认知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李敏 《科技信息》2010,(30):181-181
在现代社会,商业广告已渗入生活的每一角落。在广告翻译中,文化因素是翻译者应该优先考虑的重要问题。本文分析了中国和西方国家的文化因素,这包括习俗差异、消费意识形态以及思维方式等。根据这些差异,本文在广告翻译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杨芊夏 《科技信息》2012,(12):260-260
体育文化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逐渐丰富起来。文化是一个内涵与外延非常丰富的概念,中西不同的文化背景形成不同的体育文化。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哲学基础、体育语言符号、体育思维方式、宗法制度、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等方面。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和西方体育文化是世界体育文化中两支艳丽的奇葩,中西体育文化的差异与互补将会促使形成新的世界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15.
道德思维方式是人们在道德情境下 ,在解决道德问题的过程中所形成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与思维倾向的统一。中西传统的道德思维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异性 ,主要表现在 :中国环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线性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保守性道德思维方式与西方的批判性道德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的直觉性道德思维与西方的理性思维方式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根基在于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两者有差异有相通,可以相互契合、相互补充.唯物史观与中国民本思想、唯物辩证法与中国辩证思维方式、科学社会主义与大同社会理想、共产党员修养与君子人格之间具有契合性.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强大思想武器,是中国共产党思想建党的理论依据;中...  相似文献   

17.
上下义关系一度是语义学和二语教学的研究重点。从思维和文化的角度对汉英名词性上下义关系进行分析,为探索语言与思维、语言与文化的内在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用“X+3”上下义模型分析语料,发现汉英名词性下义词在基本级和变称级上的构词法有差异。差异表明,汉语文化是综合、直觉和意象的,而英语文化是分析、理智和逻辑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和古希腊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中国和古希腊的数学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两国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制度及社会文化上的差别,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上的差异。从以上这些方面分析,中国古代数学的衰落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9.
思维方式作为一种心理定势反映着文化,中华民族和西方民族由于文化的差异而导致了彼此思维方式的不同。探讨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应从文化与哲学基础着手,使双方文化各显其更为光彩、独特的一面,以达到彼此间了解和借鉴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晶 《科技信息》2009,(30):341-341
文化与非语言交际是密不可分的,而非语言交际的民族性,是由历史、文化、习俗和心理因素的差异决定的。在语言交流中,人们往往重视语言的正确性,忽视了非语言交际行为的文化的差异。值得注意的是,非语言行为的差异比语言行为的差异所引起的文化冲突更为严重。了解非语言文化知识,把握非语言交际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有助于交际畅通并有效地进行,本文拟从非语言文化差异的现象、成因以及对策方面讨论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