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尼洋河流域洪水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针对尼洋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和资料情况,利用基于混合线性回归模型的黑箱子模型方法建立了包括尼洋河流域工布江达、巴河桥、更张、八一等站的流域洪水预报模型,并采用1997~2002年汛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别率定各站相应的洪水预报模型,采用2003年汛期的水文观测资料分别验证率定的水预报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模型方法具有一定的精度,可以用于作业预报.  相似文献   

2.
以贵州修文径流站近30年的实测月径流资料及气象同期实测数据为基础,结合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法以及偏相关分析法,探究喀斯特小流域径流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5—2012年,修文河流域径流年际变化呈不显著的上升趋势。季节波动差异明显,夏季流量最大,秋季次之,春季再次之,冬季径流最小;月均变化趋势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变化趋势,整体趋近于n型变化。年际变化周期大致为3年、5年和10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降雨对径流影响最大,呈显著正相关量,与气温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西藏尼洋河水样中的溶氧值、水温、无机营养含量,pH和悬浮物等分析发现,尼洋河的溶氧值在5~9月低,11~3月高,水温5~9月高,1、3和11月低,pH为7.9~8.4之间,呈碱性,悬浮物为0~16.4 mg.L-1,溶氧值,pH,悬浮物和水温随时空变化而改变;硝酸盐氮>氨氮>总磷>亚硝酸氮,金属成分的含量以Zn最高.  相似文献   

4.
5.
气候是水文循环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气候的变化将对流域的水资源配置产生直接的影响.为研究气候变暖背景下松花江流域的径流变化情况,本文选择松花江下游的支流汤旺河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归分析、Mann-Kendall检验以及小波分析方法对汤旺河流域晨明水文站1956~2013年的实测径流资料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汤旺河流域径流量年内分布呈单峰型,径流量最大的月份为8月,夏季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57%.径流量年际变化表现为下降趋势,但下降趋势并不显著,平均下降速度为2.33亿m3/10a.流域年径流量存在18年、9年和5年这3种时间尺度下的循环周期.从18年主周期对流域径流进行分析,可推断在来一段时间将出现一个丰水期.  相似文献   

6.
基于SWAT模型的古浪河流域径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采用RS、GIS技术建立的土地利用数据库、土壤数据库和气象数据库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WAT模型的石羊河典型流域——古浪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以2000—2003年作为率定期,2004—2005年作为验证期,对模型进行了参数率定和验证.其中,率定期模型的效率系数和水量平衡系数分别为0.62和1.26,验证期分别为0.75和1.00.结果表明,SWAT模型适用于该流域.在此基础上对古浪河流域降水和径流的时空分布进行了分析,表明人类活动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7.
为了深入分析藏东南尼洋河流域水文特征及产汇流机理,对该流域降水径流水量平衡问题进行研究。基于尼洋河流域工布江达、巴河桥、更张等水文站日降水、流量等水文气象观测资料,对采用传统泰森多边形法计算的尼洋河流域面平均雨量小于径流量这一现象进行分析,提出降雨径流水量平衡问题;针对尼洋河流域地形地貌特征、降水空间分布规律和测站分布的实际情况,提出尼洋河流域面平均雨量分布式计算方法,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目前对尼洋河流域降水空间分布特征缺乏正确认识;采用传统的泰森多边形法计算面平均雨量是导致出现水量不平衡问题的主要原因。指出尼洋河流域面平均雨量计算应考虑降水的垂直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8.
气侯转型对玛纳斯河流域径流的影响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气候转型,根据近50年玛纳斯河上下游气象、水文资料,采用5年滑动平均、模比系数差积曲线、线性趋势等方法,分析了气候转型对玛纳斯河径流的影响。结果显示:玛纳斯河流域50年以来的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气温增长率为0.38℃.10年-1,降水量也呈增长趋势;由于气温、降水增加趋势明显,导致1987年以后玛纳斯河径流呈增长趋势,洪水和洪灾发生的频次增加,这表明玛纳斯河流域气侯的变化已出现由暖干向暖湿转型的强劲信号,预计玛纳斯河的丰水期可能持续至2050年。  相似文献   

9.
基于遥感和GIS的尼洋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1978年的Landsat MSS、1988年的TM和2001年的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对影像进行了最大似然法分类,得到三期土地利用图,用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引入转移矩阵、变化动态度指数等,对尼洋河流域的土地利用时空变化过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三期土地利用图中,裸地是最主要的土地利用类型;1978—1988年和1988—2001年两个时期中,耕地面积变化最大且增长速度最快,其重心先向西北移动然后转向东南区域;草地在西北和东南区域增加尤为明显;裸地则持续减少,主要转移为耕地和草地,重心明显西移;林地在前十年先是增加,而近十几年来由于开垦为耕地而持续减少;人口增长带来的消费需求、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政策因素等人文驱动力决定着尼洋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1978年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和1988—2001两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进行了遥感分类得到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采用了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引入转移矩阵、变化动态度指数等描述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的指标,对尼洋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时空过程分析,最后,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新疆开垦河流域水文特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垦河流域是天山北麓东坡诸小河区中的最大河流,特殊的地形构造使开垦河流域成为天山北坡的一个高降水量地带。采用开垦河水文站46年水文资料,利用水文统计从气候、径流、洪水、泥沙、水质等方面分析了流域水文特性的变化,为合理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祖厉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布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富霞  任东 《甘肃科技》2009,25(21):43-44
运用基尼系数理论研究祖厉河径流的时间分布均匀度问题,计算了该流域的年径流基尼系数,年径流基尼系数序列呈递减趋势,表明该流域径流的年内分布趋向均匀。暴雨的持续减少,是径流年内分布趋向均匀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杨旭  申泓彦  王超  杜军  邱士可  宋松敏 《河南科学》2022,(11):1786-1793
分析伊洛河流域的径流变化特征,量化不同因素对径流变化的影响,对于科学应对该地区及黄河下游的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采用Budyko假设方法定量计算人为因素和气候因子对伊洛河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发现:(1)伊洛河流域黑石关水文站的年径流量在1961—2020年间显现为显著减少(P<0.05).(2)1985年是伊洛河流域黑石关水文站1961—2020年径流时间序列数据的突变年份.(3)人为因素、降水量和参考蒸发量对伊洛河流域黑石关水文站径流变化的贡献率分别为55.72%,52.42%和-8.14%.本研究对维持伊洛河及黄河下游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参考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甘肃葫芦河流域径流变化的SWAT模型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SWAT模型模拟研究了甘肃葫芦河流域过去9年的径流变化.结果表明:20世纪80-90年代流域径流减少的主要原因是气候变化.在此基础上,根据未来不同气候情景的变化趋势,模拟了葫芦河1985年的径流变化.得出气温影响相对较小,降水变化对葫芦河流域径流量的影响较大,径流量随降水的增加而增大,随气温的升高而减小.在气温降低配合降水增加的情况下,径流响应最剧烈,且呈明显增加趋势;相反,气温升高且降水减少不利于径流的产生,减少了实测值的61%.  相似文献   

15.
玛纳斯河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玛纳斯河流域5个基本气象台站建站以来的数据资料,利用1961~2003年的月平均气温、降水量及肯斯瓦特水文站径流量的观测记录,使用数理统计和时间序列方法分析了该流域气温、降水和径流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43年该河流域气温升高显著,且年降水量呈增加趋势,降水量偏多集中在4、5、6三个月。计算玛纳斯河地表径流与气候的相关性,建立二者的回归方程,定量分析该流域气候变化对径流变化的影响,结果得出:当该流域5~9月平均气温增加1℃时,年径流量会增加或减少1.3%;当该流域5~9月气温出现±2℃(或±3℃)的变化时,年径流量会做出±2.68%(或±4.0%)的正响应;当该流域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10%时,年径流量会偏多或偏少1.98%;当水文年降水量偏多或偏少20%(或30%)时,年径流量会做出偏多或偏少3.95%(或5.93%)的正响应。  相似文献   

16.
土壤抗蚀性是评价土壤侵蚀潜在发生可能性的重要综合性指标,研究高寒河谷地带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为土地利用模式优化和资源整合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藏东南高寒区尼洋河流域5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的3大类、13个土壤抗蚀性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土壤团粒类指标和有机质能很好地反映土壤抗蚀性,0.25 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5mm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0.25 mm非水稳性团聚体质量分数、水稳性指数、平均重量直径、团聚体结构破坏率、有机质7个指标对土壤抗蚀性的影响最为明显,是表现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土壤抗蚀性的最佳指标.各抗蚀性指标值基本表现出(0~15)cm(16~30)cm规律.通过建立权重求和模型发现0~15 cm表层土壤抗蚀性能远远大于16~30 cm;最终,通过叠加法得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抗蚀性评价从强到弱顺序为:灌木林地(SL)、天然林地(NF)、农耕地(CL)、河滩林地(BL)、人工林地(AF).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遥感和GIS的尼洋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1978年的Landsat MSS遥感影像和1988—2001两年的TM/ETM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分别进行了遥感分类得到三期土地利用现状图,并采用了GIS空间分析技术。通过引入转移矩阵、变化动态度指数等描述土地利用空间动态变化的指标,对尼洋河流域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了时空过程分析,最后,探究了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流域径流过程会发生显著改变.利用M-K法、有序聚类法、Yamamoto法对无定河流域径流量进行水文变异诊断,利用IHA/RVA法对变异前后径流情势进行对比分析,并量化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改变的影响.结果显示:1)1970-2007年无定河流域径流量呈现显著减小趋势,并在1971年发生减小突变;2)突变后径流情势发生改变,径流量年内分配、极端流量及其发生时间、频率、平均延时等均具有较高改变程度;3)枯水期平均流量、最小90日平均流量和高流量平均延时可作为识别无定河流域径流量突变的关键指标;4)无定河流域径流量的减少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且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36.57%和63.43%.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乌鲁木齐河流域气温观测资料,分析了气温的日、月、年变化的特点。并分析了气温随高程的变化,表明在不同季节和不同高度范围内气温递减率是不同的,提出了计算气温递减率的公式,为冰雪融水和蒸发计算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自回归模型与解集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玛纳斯河流域的水文规律,分别应用二种随机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进行模拟,二种随机模拟的实用性检验结果表明,自回归模型较解集模型更适用于该流域水文模拟。这对于生成该流域长系列的洪水、工程设计与分析具有指导意义,从而为该流域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