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五四女作家有着浓郁的伊甸园情结,她们不仅描写男与女和谐的伊甸园,而且还打破性别、种族、阶级界限,描写了人与人和谐的多彩花园。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民族女作家中,维吾尔族女作家哈丽旦·依斯热依勒和哈萨克族女作家哈依霞·塔巴热克具有自觉的叙事艺术探索意识,她们推出的中篇小说《轨道》和《魂在人间》,为新疆少数民族女性文学提供了可供叙事学研究的文本。本文从叙事视角、叙事特征、民族叙事传统的继承与创新等方面比较这两个文本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3.
针对维吾尔族女作家哈丽旦·伊斯热依力的小说集《城市没有牛》进行分析,主要考察在社会历史变动中当代维吾尔族城市女性的艰难生存现状,审视她们复杂多样的既有压抑、扭曲也有萌动、觉醒的女性意识,并认识作家对于女性生存现实与精神意识现状的复杂心态。  相似文献   

4.
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成长为新世纪的优秀教师的重要因素,是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据调查。目前有半数以上的师范院校的女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认同传统的性别角色定位、自我期望值较低等性别意识问题。重视高师女生的性别意识并通过各种途径推动她们树立正确的性别意识应成为高师院校的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5.
双重边缘的书写——论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东南亚女性华文写作中,马来西亚华文女性文学发展极为迅速。华裔女性作家的双族性,多地域经历使她们成为了双文化或多重文化人。本土性与华族性的交融在发展中逐渐变得广阔而丰厚,在世界多元文化语境中传达出马华女作家的现代生命意识和深层文化体验。写作对于马华女作家,不再只是宣泄个人情感或自我的言说和分辨,而是女作家独特女性意识的确认和自身精神价值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6.
女性文学在新疆的崛起,对女性文学的发展是一种进步,但不同地域的文化对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识所产生的影响不同。两位作家创作的年代属于女性文学、女性主义、女权主义热潮的年代,但她们的创作词语和意识还没有像内地的女作家那样开放和大胆,相比之下,少数民族女作家还缺乏这种强烈的女性主义观点,她们对女性主义的伸张和表现还停留在最基本的层面。  相似文献   

7.
明清女作家弹词创作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奇观,她们的创作往往表现一种自娱自乐的态度。而弹词的女扮男装故事中表现出来的对女性才华的肯定和对女性情感世界的流露进一步揭示了女作家的写作心态,反映出她们飞升的白日梦。  相似文献   

8.
民国往事:论五四女性小说四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性别诗学的视野来看 ,不仅女性小说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有着重要意义 ,而且一些迄今仍相对被轻视的女作家的叙事同样也具有独特的价值。以文本批评的方式对冯沅君、黄庐隐、石评梅、苏雪林等四位女作家的作品作出讨论 ,对她们的小说创作在现代中国女性叙事中的实际意义作出重审 ,可以从一个方面开启中国现代小说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知识女性性别意识觉醒后,她们渴望寻求一种生存的理想之境,然而面对传统与现实、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压力和两难选择的困境,她们不得不在夹缝中徘徊、挣扎。而且,在今后很长时期内,仍将背负双重重荷前行。  相似文献   

10.
伊迪丝·华顿是二十世纪初叶美国文坛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被誉为"女性主义的先知".通过仔细研读华顿的<罗马疟痰>和<欢乐之家>两部作品,可以发现其小说创作中的两类典型人物--为争夺夫权而陷入嫉妒和敌对状况的女性;具有朦胧自我意识,面对强大的性别制度既妥协又抗争的女性.华顿借助她们表达对妇女处境的严肃思索及人文关怀,进而窥视美国上层妇女所处社会环境的错置现象以及女性独立意识的形塑过程.  相似文献   

11.
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尤其以汤亭亭、谭恩美、任璧莲和邝丽莎等为代表,在当代美国文坛的影响愈来愈大。作为女性作家,她们在作品中都关注并探讨女性生存境况以及女性如何争取权利,流露出强烈的女权主义意识。具体来说,作品中的女主人公或通过无声的反抗,或将自己定位为双性同体,或结成姐妹情谊,以此对抗父权制的压迫,表达追求男女平等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赵玉莲 《皖西学院学报》2007,23(4):61-65,153
以陈染、林白为代表的当代女性"个人化写作",在女性话语模式和女性欲望的书写上,突破了女性作为人的主体意识与本能欲望被强大的男权中心社会意识、叙事语体所覆盖的局面,挣脱男性话语无所不在的桎梏,挑战男权文化。然而女作家们在"私人空间"中的"身体书写",在对男性社会性别角色进行大胆的反抗、突围的同时,也在自身的局限中,无可奈何地陷落于男权文化的陷阱。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时期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意识形态的转型,女性意识的苏醒,女性作家在小说创作中呈现出走进城市的状态,她们在城市中找到了对世界、生命、社会的情感体验表达方式.同时,由对城市的反思走向对女性自身历史的审视,进而对人类文明进程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新时期女性文学从繁荣到逐渐走向个人化的创作状况,分析了改革开放后因为女性作家的思想、意识、观念发生了根本的改变,她们的情感、心理、审美态度也发生了改变,文学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灿烂,只是繁荣的背后总是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得失之间该有些思考.文学不能媚俗,要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创造出真正有意义的作品.  相似文献   

15.
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家角色的转换、商品意识的觉醒等现实因素,促使作家自觉使创作适应文化市场规律,这无形中影响和制约了作家的创作自由。文章论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作家行使创作自由权利的真实状况,并分析其成因以及探讨作家该如何面对。  相似文献   

16.
试析中国“新女性”作家对杜拉斯的接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新女性”作家从各个方面模仿和接受了杜拉斯。文章主要从中国“新女性”作家身体叙事与自传性写作上分析她们与杜拉斯的一致性,认为这种类似的创作方式既有对杜拉斯的接受,也是女性创作的一种特有方式。  相似文献   

17.
金红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25-30
作为20世纪90年代颇具代表性的女性文学作家,林白小说的个人化、生命体验、叙述方式及对内在灵魂的揭示有她独特的特点,而在这些特点的传达中,"意识流"潜在而又特立独行地存在。概括地讲,它是叙事结构上的意识流,一种夹杂了情节叙述成分的独白式意识流;它更具理性特点,在自由联想等技巧运用方面显得更连贯更紧凑;它还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意识流,来自灵魂深处、生命的悸动;它始终指向个体生命,指向时时紧张而颤动着的女性心灵。  相似文献   

18.
五四新文学作家以启蒙精神导师的姿态高声呐喊着登上了历史舞台,但在汹涌的革命浪潮的裹挟下,他们逐渐丧失了社会启蒙主体的身份。他们不再是作为现代意识的启蒙者而存在,而是作为现代革命意识的被启蒙者而存在。这种社会身份的转换,看似急剧偶然,实则有其必然的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9.
在日益全球化的语境下,跨域写作的海外华语文学已经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一脉,它的崛起在某种程度上起到了文化重建和文化史重新书写的作用。文化身份是作家在异域确立自我主体意识和获得自我归属感的重要表征,生活在两种文化夹缝中的海外华语作家在文化身份上呈现了鲜明的混杂性和双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