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域文化就是以自然环境和地域地貌为标志所形成的特色文化。这种文化明显地制约着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作为人们精神生活之一的文学阅读,也必然地受着或多或少的影响:一是作品中的地域文化因素,二是地域文化对读者文学阅读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研究文学创作。首先对地域文化和地域文学做了简要的叙述。再以此视角来分析近代上海的女性文学,从战争、城市和女性三方面分析其各自与文学创作的关系,得出正是由于战争这一特殊环境和上海这一典型城市形成的独特的地域文化,才造就了一批杰出的女性作家及其作品。  相似文献   

3.
当代河洛文学的权力书写有着浓郁的河洛王都文化色彩。洛阳十三朝古都所形成的千年王都文化语境,对河洛文学所描写的“世界”和河洛作家产生深刻的形塑。河洛王都的战争频发与权力交替,使崇权唯上的权力文化极为兴盛也别具一格,它只关乎权力而没有正义感和道德感。王都文化里的权力叙事与生存苦难并行,以苦难来彰显权力的重要,以权力来反衬苦难的沉重,使我们无法从单一向度对当代河洛文学的权力书写作出扁平型的情感与价值的判断。  相似文献   

4.
从性别研究角度看,投影在文学艺术中的有男权话语也有女权话语,还有两种性别话语彼此扭结、共存其中的“性别复调话语”。透视历史上的“凰求凤”、“人神恋”文本,对于研究者从深层次上把握作为文字叙事模式的“性别复调”,多有裨益。  相似文献   

5.
美国华裔文学和非裔文学中都有大量的性别暴力描写,其共同点在于,它们都是少数族裔反抗白人霸权的反话语,是从边缘向白人中心的挑战。非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反映了黑人女性受到的压迫,控诉了白人种族主义。以赵健秀为代表的华裔文学中的性别暴力描写,只是一种虚构和“臆想”,试图颠覆所谓华裔模范族裔的神话,但是这种性别暴力指向的是白人女性,最终达到的效果只是印证白人主流的“可怕逻辑”。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湖泊文化中,中国的鄱阳湖以其优越的地理区位、悠久的历史沿革、深厚的文化底蕴、闪耀的作家群体,与俄罗斯贝加尔湖、美国肯塔基湖,以及中国的青海湖、洞庭湖等并列"世界十大名湖"。历代以来环绕在鄱阳湖周边的湖泊文化景观、文学现象及其诗人、作家群体,他们的时空履痕,他们的创作实践以及他们的文学生态,形成了独特的鄱阳湖文学景观。环鄱阳湖地域的文学特质、文学景观及其文学传承,大可以演奏一部洋洋洒洒、气势恢宏的鄱阳湖之歌。  相似文献   

7.
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长篇小说《夜色温柔》采取了多种叙述视角,尤其是女性人物视角的灵活运用,折射出这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性别政治关系,即女性人物从对传统的父权制权力关系的认同,发展为对传统父权制社会权力关系的挑战和颠覆。  相似文献   

8.
唐宋以来,泉州地域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特别在明代以来更凸显出它的地位,在当代戏曲文学和诗歌方面更是令世人瞩目。泉州地域文学特点鲜明,与其他区域的文学有明显的区别。了解泉州地域文学,有助于闽台文学的交流和合作。  相似文献   

9.
文学是新疆锡伯族人民保存和发扬民族文化的重要工具,从性别视阈观照,新疆锡伯族文学是一个处于文化边缘的民族对母族文化的固守与重构。新疆锡伯族文学作品潜在的生育母题映照出远走他乡的民族难以释怀的"失根"焦虑;锡伯族作家们回到历史去追寻和建立新疆锡伯族的父亲谱系却无法挽回父系传统的败落;在悲怆的历史中走向前台的锡伯族女性形象昭示了锡伯族文化变化的端倪。锡伯族文化传统已融入了新的文化因子,呈现出文化重构中的变异特征。  相似文献   

10.
社会性别视角介入中国当代文学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纠正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中的性别偏见,重新评价女性创作的文学意义和文化价值,拓展文本阐释空间;同时,有利于引导学生建构先进的性别观,尤其有助于促使女大学生构建健康完善的人格,增强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1.
女性意识是很难界定的。20世纪西方的女性主义者明智地承认,一些女性作家的笔力和叙事话语不一定就能代表女性世界的呼声,而在杰出的男性作家笔下,却能显现出女性的情怀与爱心。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在“性格与环境小说“中,就敢于超越“天使或魔鬼“的传统偏见,真正吐露出西方一代女性的心声。  相似文献   

12.
13.
2005年10月在河南大学召开的"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性别"学术研讨会,是在中国女性文学研究取得显著成就、亟待进一步深化和发展的形势下召开的,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意义.本次研讨会以"文学与性别"作为主题,就"性别与相关文学理论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史的性别审视"、"现当代文学中的两性关系模式"等话题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14.
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的对垒。女性性别意识在历史和残酷现实竞争中不经意蜕变雄化,性别迷失。文学是人学,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象中,女性文学在女性主义高涨的浪潮里,同样返照着女性自救征途上无法避免的男性化倾向。其现状源于沉重的“第二性”历史和四面楚歌的残酷现实,而女性文学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必然是摆脱男权意识和男性性别参照,认识自我,认识人类已有的文明和秩序,寻求与外部世界抗争和合作的勇气,寻找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回归。  相似文献   

15.
四川的"巴山作家群"是新时期文坛具有一定实力和影响的地域文学群落.立足于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对中国文化侵蚀的现实,在分析了它们创作流变和兴起原因的基础上,史论结合,以点带面,指出当代地域文学给我们的启示:在民俗与现代的双重语境里,保持民俗的声音;在区域与世界的双重空间中,拥有区域的领土;在边缘和中心的双重视觉下,固守边缘的身份.从而揭示地域性--民族性--世界性的当代中国文学的美学运演规律.  相似文献   

16.
性、性范畴和社会性别是三个不同的性别概念,其中社会性别是性的社会关系的产物,包含着丰富的社会性和文化性内容。中国的社会性别制度,从母系社会到父系制度,经历了一个微妙的两性较量过程,西周时期基本定型。中国优伶也在这种定型的性别生态环境中,开始形成了自己的“文化构造”方式。  相似文献   

17.
面对强大的男权社会的对垒,女性性别意识在历史和残酷现实竞争中不经意蜕变雄化,性别迷失。文学是人学,在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影象中,女性文学在女性主义高涨的浪潮里,同样返照着女性自救征途上无法避免的男性化倾向。其现状源于沉重的“第二性”历史和四面楚歌的残酷现实,而女性文学真正意义上的解放必然是摆脱男权意识和男性性别参照,认识自我,认识人类已有的文明和秩序,寻求与外部世界抗争和合作的勇气,寻找女性真正意义上的生命本体回归。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嬗变过程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的发展史,也是西藏这一地域本身在现代社会中的变迁史。研究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变迁对探究当代以来地区文化发展进程和社会经济变迁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追溯当代西藏文学中地域文化的嬗变历程可以发现,西藏文化中体现的地域特征对于作家创作的影响具有基础作用,而文化源流和宗教信仰则引起作家对于民族文化与人类文明、人性与生命的深度思考,从而影响作家对人的精神追求的地域性文学表达。  相似文献   

19.
随着当代文论中跨文化研究的全面展开和女权主义批评的方兴未艾,性别诗学的建构如今也已受到理论界的关注.但诸如究竟如何认识其学科形态、怎样把握其问题意识,迄今仍不清晰.现以"女人与小说"这一传统话题作为案例,通过对女性与现代小说发展的互动关系的考察,以及对女性与小说创作的内在诗性关系的具体梳理,为这一诗学视野的建构提供一种实践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从古代女子教育透视目前的性别平等教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至今中国都不乏论述女子教育的教育家,女子教育思想也逐步趋于丰富和完善。当今社会女性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显现,性别平等教育问题受到许多教育家的重视。以古代的女子教育为起点,从社会性别角度分析了性别平等教育问题的现状,并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