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讨不同温度和光照周期条件下,酰胺类除草剂对鱼类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影响.以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将其急性暴露于致死浓度的甲草胺、乙草胺和丁草胺中72 h,测定它们的LC50值;进一步的,在不同温度和光照周期条件下,将胚胎暴露于亚致死浓度的酰胺类除草剂中研究其对胚胎与先天性免疫系统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差异.结果表明:酰胺类除草剂急性毒性大小为丁草胺乙草胺甲草胺,温度和光照周期会显著影响酰胺类除草剂介导的与先天性免疫相关基因(Interleukin-1 beta(IL-1β),interleukin-8(IL-8)CC-chemokine(CC-chem)和CXCL-cc)的表达量.此外,双因素方差分析揭示:在乙草胺诱导IL-1β表达和丁草胺诱导IL-8表达中,暴露溶液浓度和温度-光照周期之间存在显著的联合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光照和温度会改变酰胺类除草剂对斑马鱼先天性免疫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盆栽试验测量作物株高的方法,分别对甲草胺、乙草胺、异丙甲草胺在不同温度及不同湿度条件下对油菜和玉米的毒力的影响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作用在玉米和油菜上,毒力随着湿度的增加而升高,产生药害越明显;毒力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都会升高,并且在低温条件下药害对作物的影响最严重. 相似文献
3.
采用0(对照),10,20,40,80,160mg/L的甲拌磷给受精后4h的斑马鱼胚胎进行染毒,观察斑马鱼胚胎发育全过程,并在96h摄像,结果表明:斑马鱼卵在24h,48h的半致死浓度分别为25.63mg/L,14.96mg/L.染毒斑马鱼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尾部弯曲、心律消失、发育停止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邻苯二甲酸酯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联合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48 h单一毒性试验和正交试验,研究了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EP)、邻苯二甲酸二正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EHP)4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这些化合物对斑马鱼胚胎发育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以造成胚胎发育畸形甚至死亡,具有特定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4种邻苯二甲酸酯(PAEs)单独作用时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DBPDEHPDEPDMP;在4种PAEs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混合暴露正交试验中,DBP和DEHP存在交互作用,对其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最大;DBP虽然对斑马鱼胚胎的致死毒性和发育毒性影响不明显,但DBP可导致胚胎发育的严重畸形。 相似文献
5.
谷胱甘肽还原酶(GR)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酶,其在生物体的抗氧化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为了研究伽马辐照对斑马鱼胚胎GR活性及基因表达的影响,本实验用不同的辐照剂量(0.01、0.05、0.1、0.5和1 Gy)分别对三个发育时期(原肠胚期、体节期和咽囊期)的斑马鱼胚胎进行了辐照处理.分析了各组GR的活性,并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检测了GR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伽马辐照以剂量依赖的方式调整了斑马鱼胚胎GR的活性及GR基因的表达.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GR活性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量呈现先升高后回落的趋势.这表明,GR是一种可以对伽马辐照作出早期预警的生物标志物.斑马鱼胚胎可以通过上调GR基因的表达,来增加GR的合成,从而提高对伽马射线的防御能力.但是,这种反应和调整是有限度的.咽囊期胚胎比其它两个时期的胚胎对伽马射线的防御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6.
以斑马鱼、大型溞、羊角月牙藻为试验生物,分别测试其暴露于30%唑虫酰胺悬浮剂中的急性毒性,获取其毒性试验结果,再结合农药行业标准中的毒性等级划分标准,评估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以上3种水生生物的急性毒性等级,从而为30%唑虫酰胺悬浮剂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30%唑虫酰胺悬浮剂对溞类(大型溞)48 h-EC50=0.0015 mg a.i./L、鱼类(斑马鱼)96 h-LC50=0.0055 mg a.i./L、藻类(羊角月牙藻)72 h-ErC50=1.88 mg a.i./L、 72 h-EyC50=0.26 mg a.i./L,其毒性等级分别为剧毒、剧毒、高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不同光照方法导致节律紊乱对生物体胚胎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的影响。方法 ( 1)雌小鼠以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反相光照三种光照处理一周后 ,与雄小鼠合笼 ;( 2 )雌小鼠与雄小鼠合笼后 ,孕鼠以持续光照、持续黑暗、反相光照三种光照处理至 18日龄。观察整 18日龄孕鼠吸收胎、死胎情况 ,测量活胎身长、尾长 ,称胎重、胎盘重 ,并分离肝脏 ,称重计算肝脏相对重量比。结果 孕前和孕期反相光照组 ,胎重和着床数显著降低 ,吸收胎数显著增加 ;孕期反相光照组 ,死胎数显著增加。孕期持续光照组的吸收胎数显著增加。结论 异常光照周期可影响小鼠宫内胚胎的生长和发育 相似文献
8.
铜是城市污水中常见的危害性重金属之一.在驯化好的活性污泥系统中,通过改变环境因素(MISS、COD负荷、pH及DO),考察了在不同环境条件下铜离子对活性污泥的毒性作用,以期为重金属废水处理研究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增大MLSS和COD负荷将显著提高微生物脱氢酶活性,有利于微生物抵抗铜离子毒性;在弱酸性与弱碱性条件pH... 相似文献
9.
探究磷化工厂周边水环境对水生生物的生态风险。以斑马鱼为受试生物,分析了某磷化工厂周边溪流水体中磷(P)、汞(Hg)在斑马鱼体内的累积状况及对斑马鱼生长体征和斑马鱼机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含量和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磷化工厂周边溪流水体中P、Hg的平均浓度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限值,在溪流水体胁迫下,斑马鱼生长体征无显著变化;斑马鱼体内SOD活性对磷化工溪流水体的胁迫较敏感。磷化工厂周边溪流水体破坏了机体抗氧化系统的动态平衡,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10.
用Hongland and Arnon营养液培养蒜苗,研究温度、光照和PH对蒜苗锌吸收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H5.0-7.0范围内,锌含量先升后降,在PH6.5时吸收量最大;温度对蒜苗锌吸收影响较大,在一定温度范围内(10-22℃),随着温度的升高锌含量增加,光照对锌吸收积累的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1.
12.
荞麦是一种重要的杂粮兼药用作物,针对荞麦生产现状,从生态条件出发,分析了温度、光照等因素对荞麦生长发育、产量及品质形成的影响,以期为荞麦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发育毒性及运动行为学的影响 《山东科学》2016,29(5):47-53
以斑马鱼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异烟肼对幼鱼发育毒性和行为学的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异烟肼分别处理发育至72 hpf的斑马鱼幼鱼,观察幼鱼的死亡率、畸形率及形态变化,分析幼鱼行为学轨迹。 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有致死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延长而增强。异烟肼对斑马鱼幼鱼的发育过程有致畸作用,表现为脊柱弯曲、卵黄囊吸收延滞、心包水肿、鱼鳔缺失、体长发育延迟和器官空泡化等。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和作用时间的延长,异烟肼组幼鱼行为轨迹减少,运动次数和运动速度显著降低。结果表明,异烟肼(≥4 mmol/L)对斑马鱼幼鱼具有致死和致畸作用,对幼鱼的运动行为有抑制作用,并且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
15.
环境因素对鱼类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影响鱼类免疫应答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温度,季节以及各种水质因素等,在临界温度之内,鱼类抗体免疫应答强度随温度升高而加强,而低温可增强非特异性免疫作用,粒细胞的活力与季节密切相关,水质因素,如放射性物质,溶解于水中的有机,无机,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影响鱼类机体健康,同时对鱼类的免疫功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阿司匹林对斑马鱼胃肠道的毒性研究 《山东科学》2016,29(6):50-55
以斑马鱼作为动物模型,通过胃肠道蠕动功能分析、胃肠道内皮细胞分泌功能检测和肠粘膜组织形态学观察等,对阿司匹林的胃肠道毒性做了初步分析。研究发现,阿司匹林浓度为50 μg/mL时,可以加快斑马鱼胃肠道的蠕动;浓度为50 μg/mL或100 μg/mL时,虽然斑马鱼肠粘膜的组织形态未受损害,但是位于肠粘膜上的杯状细胞的分泌功能会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不同混合关系下甲酚异构体对斑马鱼的联合毒性效应。方法采用等毒性单位比的方法进行了对甲酚、间甲酚和邻甲酚二元、三元混合物的斑马鱼联合毒性试验并应用毒性单位分析法和相加指数法对其联合毒性效应进行评价。结果对甲酚与间甲酚的联合毒性24h内为协同作用,48h为相加作用,72h和96h又表现为协同作用;对甲酚+间甲酚+邻甲酚组的联合毒性在24h内为拮抗作用,24h之后联合毒性作用类型由拮抗作用转变为协同作用。结论甲基酚类化合物随着混合物中化合物种类增加和染毒时间的延长,联合毒性作用呈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8.
小麦谷氨酰胺合成酶(GS)的器官分布及光照对GS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组织印迹法、Northern分子杂交、DEAE-纤维素柱层析技术、酶活性测定以及抑制剂等研究了小麦幼苗各器官谷氨酰胺合成酶(GS)活性的变化和光对GS活性及GS-mRNA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幼苗各器官的GS活性和特性是不一样的。PPT对绿叶中GS的抑制高于根部,对叶绿体谷氨酰胺合成酶(GS2)的抑制强于细胞质谷氨酰胺合成酶(GSI)。组织印迹杂交测定了小麦汁液GS-mRNA的器官组织专一性基因的表达。光对总RNA和GS-mRNA有明显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20.
为了研究温度和光照对大绒鼠能量收支的影响,测定了低温短光(5℃-short photoperiod,5-SD)、低温长光(5℃-long photoperiod,5-LD)、高温短光(30℃-short photoperiod,30-SD)和高温长光(30℃-long photoperiod,30-LD)条件下大绒鼠的体重、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粪尿能、消化率和可代谢能效率。结果表明:大绒鼠在5-SD和5-LD驯化下,体重随驯化时间逐渐降低;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则逐渐增加;粪尿能、消化率、可代谢能效率无显著变化。在30-SD和30-LD驯化下,体重随驯化时间逐渐增加;摄入能、消化能、可代谢能则逐渐降低;粪尿能、消化率、可代谢能效率无显著变化。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大绒鼠能量代谢特征对温度比较敏感。以上结果说明温度是影响大绒鼠能量收支策略的重要环境因子。大绒鼠在寒冷的环境条件下,低温诱导体重降低、摄食量增加,这是大绒鼠在抵抗低温胁迫维持能量平衡时重要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