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为改善四川彭州山区农村民居室内居住热环境,降低冬季采暖能耗,结合当地气候特点与经济条件,提出了适宜性的绿色被动式建筑设计方案策略,并在彭州市大坪村进行了新建民居工程实践。通过对新建民居的室内热环境进行实际测试及计算机模拟,并与现有砖混民居作比较,结果表明新建民居有较好的保温节能效果,验证了该策略的可行性与有效性。新建民居建成使用后,通过居住满意度调查,当地居民对于新建民居的整体满意度达到95%。在此基础上,又推广建设200余户左右,对于我国山地乡村新建民居建筑的节能减排、生态化建设有指导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迁安市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人群的两周患病率为16.6%,慢性病患病率为21.6%,15岁及以上人口身心健康不佳的比例为29.2%,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居民两周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医疗保障制度居民两周患病率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医疗保障制度居民慢性病患病率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的具备情况,并探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为有关部门制定干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2008年全国健康素养调查四川省的数据,以居民健康素养总得分为因变量,年龄、性别等人口和社会学因素作为自变量建立多水平模型,分析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主要因素.[结果]影响四川省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包括文化程度、收入、年龄、性别和职业,其中文化程度和收入起主要作用.[结论]具有不同特征的人群其健康素养水平也不同,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提高健康信息的可读性,提高人群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9个市(盟)农村居民的实地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模型分析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障的满意度较低。文化程度越高的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障满意度越高,养老金发放标准越高农村居民对农村养老保障满意度越高。农村居民的性别、年龄、健康状况、人均纯收入、新农保的投保标准对农村养老保障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村养老保障,提升农村居民养老保障满意度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留住乡愁记忆”是乡村旅游及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文章以阆中市五龙村为案例地,通过构建乡愁记忆影响肌理概念模型,运用感知测度分析、Logistic回归模型等方法,对居民视角的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居民对乡愁记忆的总体感知水平较高,但个体感知水平差异显著.影响居民乡愁记忆感知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文化程度等属性特征,其中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对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呈显著正向影响关系,文化程度对乡愁记忆感知程度呈显著负向影响关系,其影响大小序次为代际年龄>居民身份>居住时间>文化程度.这说明地方失忆危机以及乡愁主体的属性特征对乡愁记忆感知的共同影响作用较强.因此,应从“主体-客体-表达方式-响应路径”四维一体的实践模式复兴或重构乡愁记忆的空间场域,实现乡愁记忆再生产,激励世代在地居民的主体性,进而促进五龙村乡愁文化旅游的内生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三峡库区(重庆段)部分区县乡村聚落的农户问卷调查所得数据,运用二元选择Logistic模型,分别从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等4个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影响因素和意愿进行了回归分析与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性别、文化程度、家庭总人口数和对现居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为影响农户参与集中居住的主要因素。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农户家庭基本情况、基础设施状况及农户心理认知状况4方面中,农户个人基本情况对于农户集中居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文化程度、家庭年总收入、对现居村庄生产生活环境的满意程度等因素与农户集中居住呈正相关关系;家庭总人口数、耕地面积、亩均粮食产量等因素与农户参与集中化居住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可见,三峡库区乡村聚落不同特征农户对于集中居住的意愿是不同的,影响参与集中居住的因素也存在着差别,鉴于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引导乡村居民适度集中居住的相关建议。这对新农村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建设保障性住房作为国家解决中低收入人群居住困难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需要对其具体建设成效进行评估.文章从微观层面出发,以社区居民为切入点,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质性研究等方法,对广州市2个不同时期建设的典型保障房社区居民的居住满意度进行评价,进而对保障房建设提出一定建议.研究表明,棠德花苑和龙归城这2个典型保障房社区的居民居住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棠德花苑作为早期建设的保障房社区,其居住满意度相对高于后期建设的龙归城,但总体满意度仍处于一般水平,呈现出"物质环境满意度高,人文环境满意度低"的特点.龙归城社区作为近期建设的保障房社区,其居民整体居住满意度水平较低,呈现出"对社区物质环境极不满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对于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意义重大。鉴于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优化还有很大的空间,通过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方法,对2008-2019年间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现状、消费结构水平和消费结构的动态演变进行阐述,分析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因素并度量各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对安徽省农村居民八类消费项目的横向和纵向对比发现,食品烟酒和居住两项生存型消费支出数额较大,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项劳务型消费近年来呈现较强的增长势头。为优化安徽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需要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村居民收入,引导消费类型由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健全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了更加深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北京市新农村建设,本文以北京市远郊山区房山区为研究对象,选取了青龙湖镇庙耳岗村和长阳镇保合庄村这两个典型村,从农村居民的角度出发设计了问卷调查并实地考察了农村居民对居住环境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运用主成份分析法,归纳出影响村民满意度评价的主要因子,力求为北京市远郊区新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理论依据,以及为全国其他城市郊区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农村信息服务现状及建设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安徽部分农村的调研,简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农村信息服务的现状,揭示了农村信息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农村信息服务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以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研究为基点,采用社会心理学的面对面访谈调查法,选取河南省7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78户农村居民作为访谈对象,以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为访谈核心内容,结合历年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及相关统计信息,系统分析了农村居民出游限制因素.结果显示,现阶段我国农村居民出游主要受以下几种因素限制: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仍相对较低;受传统思想影响较深;出游意识较差;旅游营销活动接触较少.最后提出了3点建议,即培养农村居民出游意识,争取国家与企业的扶持以及学界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13.
农村社区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基本路径之一,其模式受土地、人口、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介绍了新型农村社区的内涵与特征,通过调研山西省首批农村社区建设情况,阐述了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山西省不同区域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模式,以推动山西省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4.
农村文化建设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要求,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村文化的存在基础和发展空间不断弱化,以致钢筋混凝土正逐步淹没生态文化和传统文化。本文通过调查研究河北省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与保护的现状,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为我省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与保护提出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针对湖北省武汉市近郊H村农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展开的调查结果显示,城郊农民有着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收入和学历较高的农民具有更为积极的政治参与意识。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增强源自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效。目前还存在着制约农民政治参与意识的诸多因素。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乡村空间"负"效应已日渐凸显,主要表现在乡村人居环境的恶化。维护和谐的乡村人居环境对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国家稳定有着重要的意义。从居住条件、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乡村发展水平五个方面,构建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进一步从上述五个方面对湖南省1991~2007年间乡村人居环境进行动态评估。结果表明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虽在逐渐改善,但因生态环境恶化和公共服务滞后,其发展水平仍处于一般水平。最后,从乡村居民和政府两方面对湖南省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对策进行探讨,认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主体是乡村居民,政府的支持和引导是关键。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昌黎县境内的冬季鸟类,于2009年12月至2010年2月,采用路线调查方法,对昌黎县东北部进行了冬季鸟类初步调查,发现赤麻鸭(Tadorna ferruginea)、白尾鹞(Circus cyaneus)、戴胜(Upupa epops)、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黄喉鹀(Emberiza elegans)和灰头鹀(Emberiza spodocephala)6种鸟类能够在昌黎越冬,其居留期属河北省新记录。  相似文献   

18.
文章根据《新疆统计年鉴》中1990~2010年的数据,通过多元回归的方法从经济发展、农村收入结构、产业结构、政策体制、资源因素等五个方面对新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进行实证分析。以城乡收入差距比作为被解释变量,选取了8个解释变量,分别是人均GDP、城乡二元对比系数、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占家庭纯收入的比重、第二三产业所占比重、财政支农比重、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人均播种面积、城乡教育水平等。得出各个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大小:农村经营性收入占纯收入的比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大、财政支农比重排第二位、城乡二元对比系数排第三位、人均播种面积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山西省农村科技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山西省农村科技建设,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