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柴达木盆地盐湖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盐湖资源是柴达木盆地的主要优势矿产资源.作为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区,柴达木盆地如何在盐湖资源的开发中协调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其中水资源的用量分配是这一问题的关键.本文在研究柴达木盆地盐湖区水资源现状的基础上,以维持盐湖现有水位不变为原则,根据流域水量平衡的原理,对理想状态下各主要盐湖的生态需水量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的沉积环境。方法利用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及其分析技术,分析了现代青海湖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并与柴达木盆地第三纪盐湖的沉积环境特点进行了对比。结果柴达木盆地第三纪咸化湖泊沉积碳酸盐岩中富集δ13C与δ18O,具有较高的Z值,并且大多与海洋碳酸盐岩碳氧同位素区间值重叠,说明第三纪咸化湖泊的盐度与海相相当或高于海水;柴达木盆地硫酸盐的δ34值大大超过海洋硫酸盐的δ34S值,且在第三纪盐湖的演化过程中具有化学分层特征,在湖盆下部产生了强烈的硫同位素分馏现象,导致较高δ34S值蒸发岩沉积的形成。结论柴达木盆地第三系盐湖沉积地层中可发育较丰富的油气资源。  相似文献   

3.
 柴达木盆地沉积有巨厚的晚新生代沉积物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是研究晚新生代以来气候与环境变化、构造运动与盆地演化、成盐成矿规律的理想地区。通过对柴达木盆地钻孔和剖面的含盐地层测年数据进行总结,并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川活动和构造运动进行对比,认为柴达木盆地成盐期与青藏高原第四纪冰期及构造运动阶段具有一定的对应关系。柴达木盆地西部盐湖和干盐湖中通常发育有倒数第二次冰期及末次冰期的石盐层,某些盐湖中还有希夏邦玛冰期、望昆冰期、中梁赣冰期的石盐层;迄今为止在柴达木盆地东部的察尔汗盐湖区中仅发现末次冰期以来的石盐层。冰期环境下的干冷气候及冰川扩张,造成盐湖补给水源的减少,有利于盐类物质的沉积。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部科技》2009,8(6):35-35
近日,中科院资环局对青海盐湖所完成的院重要方向项目“盐湖水-盐体系动态过程与资源持续利用研究一以柴达木盆地那棱格勒河尾闾盐湖为例”进行了验收。  相似文献   

5.
 中国钾盐资源短缺,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柴达木盆地盐湖是中国重要的钾盐资源基地,其钾肥产量(以氯化钾计)占国内总产量87%,对保障国民经济及农业发展所需、平抑国际钾肥价格、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作用。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浅部盐湖钾盐资源量有限,强力开发的保障时间不可持续,近年柴达木盆地西部深层富钾卤水勘查发现,埋深350 m以下存在新类型大型卤水钾盐矿床,有望成为中国最大钾肥生产基地察尔汗可靠的后备资源接替区。  相似文献   

6.
青藏高原盐湖微型和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通常是指粒径在0.2~20 μm之间的真核浮游生物。高原盐湖中微型与微微型真核生物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近年来对高原盐湖中微型与微微型真核生物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主要类群的分类学和多样性研究进展,论述了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在不同盐湖中的分布差异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自身的局限。最后对中国未来加强盐湖中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研究提出了4个建议:加强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遗传多样性研究,开展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的纯培养技术研究,充分挖掘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潜力,以及推动盐湖微型与微微型真核浮游生物功能研究。  相似文献   

7.
青海盐湖股份综合利用二期是以氯化钠和天然气为原料生产聚氯乙烯、氢氧化钠、合成氨和尿素的大型联合化工工厂。30万t/年合成氨,33万t/年尿素装置地处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察尔汗盐湖,放射性仪表用于青海盐湖股份综合利用二期工程尿素装置高压合成塔,该装置由中国成达工程公司设计。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因其巨厚的新生代盐湖沉积成为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古湖泊演化、气候环境演变以及盐类资源钾盐勘探开发的热点地区之一。而磁性地层年代学是这种长尺度湖相沉积研究中必不可少的定年方法。总结了早期柴达木盆地各个沉积中心的磁性地层结果,详细描述了近年来已发表的最新3个千米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成果,包括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沉积中心的梁ZK02孔和梁ZK05孔、察汗斯图拉沉积中心的SG-1孔。根据新的磁性地层年代结果,重新厘定了柴达木盆地西部沉积中心的第四纪底界深度,并为探讨柴达木盆地第四纪气候变化、青藏高原阶段性隆升和新型的砂砾层卤水资源提供了精确的年代制约。  相似文献   

9.
 基于柴达木盆地的地理、气候、水资源和盐生植物等自然条件,综合分析了该地区发展盐湖农业的资源基础,重点讨论了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以盐渍化的土地为主,区域内积温较多、热量条件较好,咸水、微咸水资源及动植物资源丰富;农业用地仅占土地总面积的0.17%,有大量宜农土地未被开发,撂荒面积大;草地占土地面积的46.64%,但海拔、气候、交通等条件限制其利用;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2.87%,破坏较严重;盐碱地占总土地面积的11.68%,且资源丰富,几乎未被利用。柴达木盆地资源基础丰厚,开发潜力巨大,建议在该地区建立农业示范园区,发展盐湖农业,加强盐生植物研究,合理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了了解盐湖尾闾盐沼区元素的迁移与富集规律,以柴达木盆地西台吉乃尔湖地表水和地下水为研究对象,通过布点设置和采样,分析了硫酸镁亚型盐湖尾闾盐沼区水资源中主要有价元素K、Na、Mg、Li、B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西台吉乃尔湖尾闾盐沼区地表水元素含量同一流域下游高于上游,分布富集以蒸发浓缩为主,同时受淡水河稀释作用,表现出北部低、南部高的趋势; pH越大,元素含量越低。地下水元素分布与降水淋滤、地下径流和原始卤水调控有关,K、Na、Li含量空间分布差异明显,随经度增大,K、Li含量先下降后上升,Na含量稳步下降,Mg、B含量呈震荡变化。以上研究为柴达木盆地盐湖中有价矿产资源的形成和沉积机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柴达木盆地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地层,为岩性油气藏勘探提供依据,本文在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指导下,综合利用露头、岩心、钻井、地震等资料,结合盐湖盆地的沉积特殊性,对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层序界面进行识别与层序划分.研究认为将柴达木盆地柴西南古近系-新近系地层划分为13个长期旋回更为合理,提出缓坡带、陡坡带、低凸地区和湖盆区4种不同沉积单元的层序发育模式,指出层序旋回结构对岩性圈闭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储集砂岩的发育状况与中期旋回密切相关,有利储层主要发育在旋回结构向上"变深"的非对称型下部.  相似文献   

12.
综合利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岩心以及测井、地震等多种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的定量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以三级层序为单元对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柴达木盆地古近系发育冲积扇、辫状河、洪泛平原、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浊积扇7种沉积相类型;受盆地构造演化作用的控制,柴达木盆地古近系沉积经历了水体由浅变深的演化过程;阿尔金山西段的山前陡坡带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浊积扇-湖泊沉积体系,阿尔金山中段的山前缓坡带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柴北缘及柴东地区主要发育辫状河-洪泛平原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北缘下、中侏罗统古地理及盆地类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柴达木盆地北缘侏罗系后期改造强烈,地层赋存复杂,从地面露头、钻井、地震等资料入手,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对下、中侏罗统岩相古地理进行了定量研究.认为早中、侏罗世时期该区主要发育湖泊相,以滨浅湖-半深湖相为主;现今下、中侏罗统的分布范围并不代表其原始沉积盆地的边界,原始沉积盆地的北边界在南祁连山边界大断裂附近;北缘早、中侏罗世时期为伸展断陷盆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青藏高原东北部全新世风成沉积剖面的年代数据应用概率密度方法结合年代数据分布情况重建了该区全新世风沙活动历史.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北部早全新世风沙活动强烈,但也存在不同尺度的空间差异,表现在共和盆地、柴达木盆地及青海湖盆地风成砂都广泛发育,但青海湖盆地同期还有古土壤发育,冬给措纳湖流域在这一时期也有少量的风成砂层出现;中全新世古土壤广泛发育,风沙活动较弱,整个东北部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晚全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风成砂发育较好,而共和盆地古土壤广泛发育,同时青海湖盆地风成砂和古土壤均有出现,说明风沙活动强度的区域差异较大,这可能是由于局部地区受到了人为活动强烈干扰的影响.风沙活动强度与区域有效湿度密切相关,区域有效湿度较高时,风沙活动较弱;反之,风沙活动较强.另外,大面积湖泊的存在使得青海湖盆地和冬给措纳湖流域全新世风沙活动的特点与柴达木盆地和共和盆地不尽相同,湖泊水位与湖泊增湿降温效应的相互关系以及物源供给特点可能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年代数据的概率密度方法相对于频率统计直方图具有一定的优势,充分利用了单个年代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特点,能够反映年代数据的范围和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物源方向、指导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的研究,在重矿物类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碎屑岩的重矿物进行了矿物稳定性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系的重矿物以稳定矿物锆石、磁铁矿、白钛矿、石榴子石为主;而且稳定矿物含量大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表明该区物源搬运距离较长,离物源区较远;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究区分为五大重矿物组合带。综合分析得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存在三个物源方向:北西部阿尔金山物源区、小赛什腾山与赛什腾山物源区、东部的祁连山-绿梁山物源区。各物源方向为独立物源供给,但在冷湖地区则受到阿尔金山和小赛什腾山物源区两者的共同影响。柴北缘中部地区的物源供主要有有两个方向,阿尔金山物源,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Ⅱ号构造;赛什腾物源,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Ⅲ号构造。  相似文献   

16.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自下而上划分为5个层序。对野外露头、岩心、测井、地震和地化等资料的综合研究表明,本区主要发育冲积扇、扇三角洲、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以湖泊相为主。冲积扇相可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端3个亚相;扇三角洲相、三角洲相均以前缘亚相为主;湖泊相则可分为滨湖、浅湖和半深湖3个亚相。不同层序发育时期内各种沉积相的发育规模不同。各种沉积相在空间上有规律分布:在南部斜坡和北部的哑叭尔、全吉地区主要发育冲积扇和扇三角洲沉积,在盐湖和察尔汗地区主要发育河流三角洲沉积,其他地区发育湖泊沉积。各个层序的沉积相平面展布表明半深湖沉积位置和沉积中心有由西向东不断迁移的趋势。在综合分析各种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研究区的沉积模式,并指出研究区的有利勘探带大致位于涩南—金达一带以及驼西鼻隆、台东鼻隆、涩东鼻隆等北斜坡构造发育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