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21世纪的新道学文化战略——中国道家文化的综合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比较西方文化、儒家文化、佛教文化等多种文化的基础上论证了道学文化作为21世纪文化战略的必然性,并提出取中外文明之精华对道家文化进行综合创新,形成新道家学派,从而创立有时代精神的新道学的历史使命。全面揭示出道学的精要,阐述了新道学的文化观、社会观、伦理观和个人生命观,指出道是人类知识之根、学术之本,它是宗教的终极信仰,哲学的智慧之源,科学的原始公设,美学的最高境界,伦理的基本价值取向,世界文明的坚实支点,人类精神回归的家园。  相似文献   

2.
中国鬼文化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而起源,陪伴着人类的发展而发展,因而对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鬼城”丰都更是鬼文化的集大成者。研究鬼文化的目的在于吸收其精华,使之为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3.
全球网络化正在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客观趋势,文化博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网络化趋势在促进人类共同文明成果传播的同时,扩大了不同文化的事实差异,降低了人们的文化品位.我们应该适应网络化带来的新变化,坚持先进文化的性质和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建设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与文化进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深刻矛盾决定了现时代和未来时代的人类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即建立新型的人地关系。建立人地新关系的根本依托是文化进化。新型人地关系建立过程中的文化进化又将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深刻的变革,它应当以“天人合一”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作为文化基因,遵循人类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借助文化的传播、渗透和先导作用,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文化气候,从而将新型人地关系的价值观、发展观逐渐落实到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去。  相似文献   

5.
论文化与国际关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关系研究已经经历了三个阶段.人际关系和文化关系正成为国际关系研究的新重点.在今天,各国和各民族文化依然是神圣的,同时也将逐渐成为人类"现代文明"的丰富的"亚文化".我们需要多元的"亚文化",必须容忍可能的"反文化",但不能姑息"反文明"反人类"的行为.  相似文献   

6.
论生态文化及其若干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探讨了生态文化的定义、结构、特性,及其与科学文化、人文文化、民俗文化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主张生态文化是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某种推演和表现,是人类生态文明的进化过程和结果.区域生态文化从一定意义上反映区域文明程度.世界先进生态思潮和先进生态实践方式具有全球意义.区域生态文化的创新及其相互之间的共融、共生与共荣,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随着人类社会的日益生态化,人类文明不断向生态文明迈进。生态文化必将不可抗拒地发展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主流文化.  相似文献   

7.
工业技术并非文明暴力的代名词,而是人类突破自身局限的能动体现.工业技术文化与生态文明之间,也不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的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实现共生共存、相互促进的和谐对象.从生态审美的角度来看,工业技术文化既是认知论美学的认知领域,又是存在论美学的现实场域.技术审美文化不应当成为一种脱离身体、灵肉、大地的美学异类,而应当回到自然与人共生和谐的生态审美世界中来,回到人类自身的感官存在中来,在生态文明时代确立新的美学标准.  相似文献   

8.
全球网络化正在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的客观趋势,文化博弈正在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规律。网 络化趋势在促进人类共同文明成果传播的同时,扩大了不同文化的事实差异,降低了人们的文化品位。 我们应该适应网络化带来的新变化,坚持先进文化的性质和要求,针对性地开展建设性工作。  相似文献   

9.
新世纪文化创新与大国形象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新遭遇的一个强敌就是中国的文化失败主义,这是对内而言;对外而言,中国文化形象模糊不清.内部的虚空与外部的游移不定是中国最大的文化安全问题.内部的协调和团结、外部的蒸蒸朝气,是中国文化健康发展的必要保证.文化创新是要培育一片生态世界,其契机就是太空文明、也就是时间空间本体论.中国经济的崛起正好与太空文明同步,新的文明时代将是一个后传统的时代,传统文化的精髓依然对这个世界产生重要的精神作用.太空文明开拓了崭新的人类经验,将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触媒.随着文化世界观的逐步拓展,中国的文化创新也必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开始:从体系创新、范畴创新、艺术创新,到文学创新.中国文学批评是文化创新的窗口但问题很多(殖民化、肤浅化、炒作化是其主要弊端).有必要进行文化清理和思想重建,以引发中国文化艺术精神之建构和中国形象之重塑革新生机.  相似文献   

10.
文化能量学说视域中的"原生态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化能量学说揭示了作为支持人类社会有序运作的复杂开放系统——文化具有物质、能量及信息的属性和"自主进化"的能力。从人与资源环境关系的角度看,人类从原始文明过渡到农业文明以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的驱动力,是生态环境条件约束下文化对资源的识别、选择和利用。"原生态文化"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势话语中获得被认可与强化,既是"全球化"背景下地方文化崛起的表征,也是人们对工业文明展开间接批判的表述。生态危机的提前到来,是工业文明泛滥所加剧的族群间以及族群内部成员间的无序竞争所驱动的对自然资源无休止掠夺与控制之恶果。从学科定位的角度,"原生态文化"应当归属于人类学、民族学学科范畴,是"文化相对论""他者"视域中的本土知识建构。  相似文献   

11.
弄清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真实内涵,是全面领会和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通途,对解决文化问题上的模糊认识、担忧思想,意义重大。文章从文化及其特点、传统文化的形成及特征、中西方文化异同及文化不断更新等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传统优秀文化和一切文明成果综合的大众化是文化的主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文化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2.
河洛文化是指产生在河洛地区的区域性文化,是这一区域的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记载了现实生活的世俗场景,也展现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深厚底蕴,挖掘它对我国体育的平衡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平顶山学院学报》2013,(4):104-106
伏牛山地区独特的环境条件和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华夏民族孕育、繁衍的生息之地。这一地域的先民创造的灿烂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平顶山学院伏牛山文化圈研究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此,进行专门研究:从对伏牛山文化圈概念的提出到对该地区所产生的各种历史文化现象的梳理和研究,历时数年,汇集成《伏牛山文化概论》一书。本书是伏牛山地域文化研究的力作。  相似文献   

14.
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实施“人才工程”的有力保障。文章从建设有序的校园文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适应人才培养需要的校园文化三个层面,阐述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总结了校园文化对教育发展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5.
闽南文化的思想内涵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闽南文化是中国地方传统文化的一朵奇葩,蕴藏着深厚的思想内涵。通过正确的途径和机制,我们可以从闽南文化中挖掘出重要的当代价值,发挥出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的时代意义,并进而将其转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青年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姚治中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3):37-41,88
皋陶(yao)文化是中华民族文明萌芽时期呈现的文明曙光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的主要基石之一。皋陶文化不仅是皖西地方的,也是中华全民族的。科学地研究皋陶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必需。  相似文献   

17.
论河南民俗文化与河南民间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处中原,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时代承传的民间民俗文化是悠久历史文化在民间的积淀.同时也反映了中原地区独特的民间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8.
炎帝和黄帝一样是中华民族从野蛮走向文明时代的英雄人物的象征和化身。把炎帝说成是某一地方的某一具体历史人物。炎帝文明代表了某一地区的文明都是不确切的。炎帝神农氏的文化反映了中华民族敢于开拓、重视创新、重农尊农的精神文化。弘扬作为民族人文始祖之一的炎帝文化,有利于当前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9.
目前流行一种把民族文化"符号化"的倾向,似乎一个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必须创造一种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特征才能展示本民族的存在。产生这种倾向的理论原因是对文明和文化关系的错误认识,现实原因是文化"商业化"需求的表现,造成对民族文化价值的误解。文章从文明、文化和民族文化价值观角度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古琴艺术是一种文化象征,它折射出当今世界依然耀人的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芒,引领烦躁不安的现代人类返朴归真,转向大自然的山水天地之间。保护和发展古琴艺术,不仅是某种艺术样式的延续,更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必须;不仅为了重温古老的历史,更是为传统的文化艺术融进今日世界潮流的必须。岭南古琴的演奏营造了清、微、淡、远的意境;构筑出抒情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