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姜太荣 《石河子科技》2001,(4):46-46,57
所谓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语言读书,这是语文教学中很重要、很常见的训练,也是教学实践中常被教师忽视的一个方面. 朗读是对语言的直接感受.好的文章应该尽量让学生通过朗读来理解和体会.文章中准确、形象、生动的语言,必须通过朗读才能更充分地体现出来.文章读得越好,越能说明学生理解的深透并受到感染,就如同站在作者的立场说这番话一样.因此,文章一旦被学生高声朗读就会变得好懂和易解,这就是所谓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朗读,可以使学生了解词句的各种结构,掌握词句结构.  相似文献   

2.
朗读教学是高质有效的语文教学的综合体现,有人把“朗读”定为有效的语文课堂教学的底线。可见,朗读是否高效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最大因素之一。而在日常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朗读训练目标模糊、训练内容繁多、训练过程无序、训练形式单一等一系列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尽最大可能地在课堂上呈现出高效朗读呢?我认为可以弹奏以下三部曲:  相似文献   

3.
对于初中学生,既要考虑减轻他们的负担,又要使其较快提高英语水平。为此,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摸索到了较为适应一些生源并不理想班级的教学方法,即首抓“听说读写”中的“读”(“读”指“朗读”、“阅读”两部分),朗读到一定熟练程度达到背诵;阅读大量题材广泛的文章,逐渐提高速度,并将两者结合,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以前的教学中,语法始终是最重要的部分,如句子、句子成分、句型转换等。过分注重语法教学而忽视T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以致一些在TOEFL考试中超过600分的考生与英美人士对话时常结结巴巴、辞不达意。而相当一部…  相似文献   

4.
语文教学从朗读下手──朱自清的朗读教学理论殷作炎朱自清在1946年连续发表了三篇关于语文教学要从朗读下手的专论,即《朗读教学》、《诵读教学与“文学的国语”》、《论诵读》。三篇专论现在都收集在《朱自清文集》第3集里。①为什么要从朗读下手什么叫“诵读”?...  相似文献   

5.
美与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精读》含语言美、思想美等丰富的美育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以“挖掘教材价值潜能、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为旨归,通过“朗读 背诵”、“思想大交锋”及“编剧表演”等来进行美育教学。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是培养语感最行之有效的捷径,更是读者心声的复活,它能够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语感素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有效开展朗读教学,真正发挥其效能。  相似文献   

7.
张媛 《科技信息》2012,(9):148-148,191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最受推崇的方法之一。学生可以在朗读的同时,通过眼、耳、口、脑的共用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并能够陶冶情操。但是有很多教师不重视朗读,认为朗读只是学生熟悉课文的一个手段,并没有认真探究朗读对语文教学的作用,也没有正确的指导学生朗读文章。只有在普通话教学中重视朗读教学才能让学生进一步提高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8.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如何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因为,朗读是语文训练之一,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内心世界的有效途径。从心理过程来看,朗读是一个由脑、口、耳、眼、心等多种器官协同工作的一个过程。因此,离开了朗读,语文课就索然无味。  相似文献   

9.
“朗读”最简单的概念便是“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而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显然不是这种简单意义上的“念”,而是学生正式地学习书面语言一个重要的过程,是学生从认读到默读,这样一个语文能力有序的训练过程。充分的朗读课文,可以使学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要“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具体表现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林华君 《科技信息》2012,(24):198-198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教师可以通过朗读帮助学生纠正字音,有利推普;二、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朗读效果,合理安排教学环节;三、教师可以借朗读辅助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四、学生可以通过朗读来提高阅读理解与写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朗读是阅读方式之一,是积累语言、增强语感、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手段。时下,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存在着机械化的“模板”式或泛读化的“放羊”式状况。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教学理念是相悖的。诚然,把握朗读的价值取向,立足文本的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方能走出朗读指导的阴霾。  相似文献   

12.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有助于理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获得。朗读是指一种语言活动,主要通过语音形象具体表达文章中的思想感情,它在学生理解文章内容、陶冶情操和发展语言中发挥着积极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教师指导不足、目的不明确、教师抽查形式化等问题。该研究者将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围绕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策略进行初步探析,希望能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一、朗读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 1.朗读的时间不够充分。一节课只有短短的40分钟,学生朗读的时间却不到5分钟,朗读练习往往是来去匆匆,在预习性的朗读中,老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连一遍课文都未读完,教师就“啪-啪”鼓掌示意学生停下,马上转入下一程序,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是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环。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因此,小学语文课堂的朗读教学应注意把握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樊月朝 《科技信息》2009,(27):I0229-I0229
朗读.就是用清晰响亮的标准语音有感情的读出文章来.是将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活动,同时,也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途径。“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胸中能装有百十篇范文、几百首诗歌,就如涓涓细流汇成大海,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自古以来,人们都非常重视朗读在学习和教学中的运用,“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诌”,是人人都知道的名言,而白居易则是读书以至“口舌成疮”方有大成。  相似文献   

16.
叶素萍 《科技信息》2009,(17):221-222
诵读,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具生命力感染力和最为精彩纷呈的因素。本文以龙湾区开展“我心中的好课”获奖的三位语文老师的教学设计为契机,就目前语文诵读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设置悬念,激发兴趣,让学生在期待中朗读”、“教师范读,读出神韵”、“创造性朗读,或补白想象,或揣摩言外之意”、“精彩讲解,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背诵”的拳措,使诵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其无限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效率低下,学生不喜欢语文,这一直困扰着许多教师。我认为这与我们教师本身的教学方法不无关系。有的教师上语文课根本听不到读书的声音,忽视朗读,只重分析,一篇优美的文章被支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兴味索然,教师在讲台上讲得口吐白沫,学生在座位上听得昏昏欲睡。用这样的方法教语文,学生怎么能学好语文呢?其实,语文教学离不开朗读,中小学生年龄普遍较小,形象思维比较发达,再加上语文课文文质兼美,也适宜朗读,因此朗读是一种科学的教学方法。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深深认识到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分量和作用。具体地说:一、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从心理学角度讲:学生的学习情绪很大程度上是受兴趣支配的。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爱学的老师。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按照理想,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不是诸如等级或往后的竞争便利等外来目标。”因此,诱发兴趣已成为课堂艺术所追求的第一个,也是基本的一个艺术效果。而朗读则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的一种重要方法。朗读是变无声文字为有声语言的阅读方式,好的朗读是一种艺术。中小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如果老师能语音标准,字正腔圆,有声有色,以声传情,活灵活现地再现课文的意境,学生觉得语文是鲜活...  相似文献   

18.
朗读在我们的语文学习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通过朗诵获得对文章的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是非常重要的任务。我们在语文的教学中始终需要注重在课堂中对于学生朗读的培养,朗读能力的提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课文中的思想感情,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往往都有关于朗读的教学设计.于是,关于朗读的评价,也显得尤为重要.针对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我们应该实施以“规范”为目的的评价;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或者避免学生因为错误朗读产生挫败感,就应该实施以“鼓励”为目的的评价;为了修正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让学生读好关键词关键句子,就应该实施以“引导”为目的的评价;而为了使得学生开拓思维,也为了适应他们擅长形象思维的年龄特征,就应该实施以“启发”为目的的评价;而为了让学生有创造性的理解,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我们还可以大胆地进行以“创造”为目的的评价笔者试图从“评价”这一角度出发,对评价的类型做出梳理,并且辅以教学实例作为例证,以求在朗读评价方面提供一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常言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朗读对于感悟理解语言文字的作用之大。小语教材中所编选的均是文质兼美的篇章,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因素,适合进行朗读训练。朗读训练中,必须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纠正学生中易出现的唱读、顿读等不良习惯。通过范读、引读、赏读、美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对于一些特别适合朗读训练的文章,教师大可放手让学生朗读,做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动情,以读入境,并让学生反复体味、涵咏,提高他们的朗读能力。这样,通过感情朗读,学生就能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情境之中,与作者的情感融为一体。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课文前后两部分分别描述了圆明园辉煌壮丽的景观和英法联军毁灭圆明园的经过。作者情绪由先前的骄傲、自豪转为愤怒、悲痛,在沉抑的口吻中结束全文。朗读中,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前后语调、情绪的对比读,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使学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这样的朗读才能促使学生对语言文字感知得全面,理解得深刻,品味得到位,为积累和运用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