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进程中,阅读风气逐步在社会上流行,其中不缺乏各种小说,但是较受欢迎的乃是先锋派的小说,主要是此种小说派系的创写风格不会拘泥于传统的小说写作形式,并给社会大众呈现了新颖的故事情节和小说风格,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家就是余华。余华是一个把传统小说写作风格转变较为彻底的作者,其小说不仅仅是在内容上具有极强的创新性,其叙事的风格和手段也空前绝后。所以该文简要地从余华小说的叙事内容、时间、距离等方面积极探索了余华小说的叙事艺术,从而给社会大众一个真实有效的阅读指引。  相似文献   

2.
余华早期的作品以审美的眼光看待世界,讴歌人性之美。20世纪80年代,余华毅然改变这种创作风格,着力渲染血腥、死亡、暴力、杀戮,用审丑的方式揭示人性恶,展示人与现实的紧张关系。90年代以后,余华的创作理念又回到审美之中。这种由审美到审丑、再由审丑回归审美的创作倾向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形态,揭示了人性恶的渊源,体现了余华创作心态的日趋平和、创作理念的日臻成熟。  相似文献   

3.
余华与苏童、格非、孙甘露等人被称为中国当代的先锋小说家,大约是十几年以前的事。那时余华的小说写作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相比,确实表现出极其鲜明的先锋品格。他以大量的实验文本如《一九八六年》、《世事如烟》、《难逃劫数》、《往事与刑罚》,进行着叙事方式、叙事话语的革命性转换。在这些小说里,余华将怪异、丑恶、罪孽、荒诞、宿命等残酷地掺杂成一体,营造了一个与现实表层生活和世界相去甚远的阴冷、幽暗的人间地狱。在这人间地狱里没有丝毫的温柔。而构成他这一阶段小说的总主题便是死亡,死亡幽灵般地在他的小说中无处不在地…  相似文献   

4.
潘军在小说中非常注重与读者和社会保持叙事的距离,对于这种距离的纯技术追求日渐演变为一种风格.而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潘军向读者展示了他写作的智性.距离与智性构成了他叙事的主导风格.  相似文献   

5.
周大新的小说创作在关注故事的同时也追求艺术的完美,在叙事手法上不仅继承了传统的叙事方法,也加入了自己的创新,用多变的叙事视角、多种叙事策略和独具匠心的小说形式向我们呈现出南阳盆地里的众生相,书写着人性的善与恶。  相似文献   

6.
朱美禄 《南昌高专学报》2004,19(4):33-35,39
先锋文学深受西方文学的影响,对旧有小说模式也有所反动。它在艺术形式的探索上,主要表现为叙事革命、语言实验和零度写作三个方面。叙事上主要表现为片段性和零散化;语言上只有封闭的能指而没有所指;在写作风格上追求无我的中性写作。先锋文学取得了不可忽视的成就,而它的不足,恰提出了吸收外国文化应如何进行创造性转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檀香刑》是莫言走向民间写作立场的发轫之作,其实,在它之前的众多重要作品中,同样蕴涵着民间写作的特征。这在他作品中的语言风格、叙事风格、叙事视角、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有表现。  相似文献   

8.
墨白不是那种一鸣惊人的作家,他依靠自己扎实的写作不断地进步,从情感的零度叙述,到复仇-迷失-死亡的坚硬母题的揭示,从人性和生存本真的皈依到叙述观念的变化和叙事技巧的运用,墨白的早期创作一步步走向了自我,形成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墨白的这种创作姿态,使企图给墨白在文学排行榜上定位的努力都将变得十分困难。  相似文献   

9.
犹太民族出身的文学家索尔·贝娄,在其小说创作中从自身流浪式的民族生存史、追求自由和精神回归的特性出发,深思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的终极问题。他以诙谐、幽默的笔法阐述了自己对社会、人类的哲学性思考,其极具现实主义和回归乐观主义的主张使其成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剖析堕落的社会现实,详述人性的善与恶,但也对人性光明的一面加以肯定,给我们开启了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0.
金代女真族的民族性格浸染到北方地区作家散文创作之中,使得散文的风格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要而言之。其间关联主要有勇悍猛鸷的个性与气骨格调的劲健、纯朴质实的旧俗与剀切直言的追求、纵酒聚谈的嗜好与叙事传奇的倾向这三个方面。这种从民风到文风的漫染,展现了充满新鲜活力的女真文化对传统散文中雄健质朴气质和叙事谈辩传统的激活。并为文学由中古向近古转变注入了先导因子。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80年代崛起的先锋派,是一个小说流派,该派创作风格把传统叙事模式彻底打破,审美对象就是叙事的本身。余华是先锋派作家的代表,是一个把传统颠覆得最彻底的作家。他的作品不仅内容上非常创新,小说的叙事技巧更是前所未有。本文从叙述学的意义上对余华的叙事艺术进行探讨,为更深刻的理解其小说叙事艺术的趣味,体验其小说的先锋作用。  相似文献   

12.
蔺素云 《科技信息》2012,(6):187-187
两次布克奖,一次诺贝尔文学奖,这早已使库切成为世界文坛上响当当的名字。但他一贯干脆冷峻的思想却深埋于名誉的光环所无法抵达之处。在这部提名2005年布克奖的新作《慢人》中,库切秉承了他一贯的语言风格,却在文体上收缩了故事情节的成分,加大了哲学思考的比重。作者采用独特大胆的写作手法,把现实主义小说和元小说这两种完全不同的创作模式结合起来,并让作者参与到所创作人物的生活中去,剖析并反思作家的创作过程及“现实主义性”。作品消解了不同流派小说之间的界线,并解构了作者的叙事权威。  相似文献   

13.
法国新小说作家阿兰.罗伯—格里耶(Alan Robbe-Grillet)对中国新时期作家余华80年代后期的先锋小说创作有着很大的启发,余华至少在两个向度上受到了罗伯—格里耶后现代主义小说观的影响:第一是背叛传统现实主义,对认识论和本体论提出怀疑,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真实观;第二是质疑传统文学中人的中心地位,学习罗氏的物化叙事,并将其"视觉净化"理论拓展到其他感觉领域。在借鉴罗氏叙事理论与技巧时,余华表现出选择上的主动性,没有盲目追崇和机械接受,而是对其作了相应的变通和移植,去除其不合理的成分,融入了富有本土色彩的内容,建立起自己的精神乌托邦。  相似文献   

14.
新写实小说着力于现实主义的艺术追求,继承了中国现代文学展示人性扭曲的传统,在表现生活本来面目的同时,揭示了历次畸形的政治运动和由此形成的不正常的政治生活对人性的扭曲,揭示了贫穷,愚昧对人性的扭曲,也揭示了当代社会市场经济冲击下形成的金钱观念对人性的扭曲。  相似文献   

15.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读者经常看到的是人类的恐惧、暴力、死亡等人性恶的景观,然而作家真正要呈现的是人类当下的生存状态和与之抗争的进程。在叙述人类当下的生存境遇中,体现了余华对生存困境的关注和积极探索,这不仅带来作家人生观、世界观的变化,也带来作家叙事风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邱美煊  高洁 《龙岩学院学报》2009,27(6):48-51,60
张艺谋将余华小说<活着>改编成电影后,在时空设置、思想主题、叙事视角、审美风格方面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许多评论家所诟病--论者多过于追求"文学性"的统一.而从电影与小说二者之间传播介质的区别、表现方式的差异、接受群体的不同等方面论证,张导的改编具有充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李师江是"70后"作家中对小说创作具有清醒意识的作家,他的小说创作从身体写作的无耻叙事,到都市小说的狂欢化叙事,再到古典白话世情小说的老实叙事,变化很大。无论哪种风格,诚实化叙事都是他小说创作的生命,也是作品成功的关键。在不断的文学转型中,李师江的小说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18.
余华早期小说的独特性在于既提供了一个空间,消解了简单化、观念化的弊病,同时又没有因为迷恋叙述技巧而割断文学与人生的联系.既注重叙述的探索,又关心人的存在,这是余华的写作得以穿越文学与现实的原因,同时也给余华的写作带来了危险,或许这也是促成余华转变的动力.  相似文献   

19.
论余华的小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华是一位优秀的小说作家。他早期的小说以冷漠的风格 ,表现阴谋、死亡、暴力以及世界的混乱与悖理 ,以极端化的风格表达了对生活常理和社会规范的怀疑与颠覆 ,反映了作者与现实之间敌对、紧张的关系 ,代表了 1980年代先锋小说对于生存状态探索方面的成就。生存的苦难则是他 1990年以后小说的基本主题 ,这也体现了一种从启蒙知识分子到民间的价值态度的转移 ,生命的欢悦、善良、温情和达观化解了他早期作品中暴戾的激情。余华冷漠的叙事风格受到法国新小说和鲁迅、卡夫卡、海明威等作家的影响 ,而生动、丰富、准确、富于想象力的细节描写和语言的简洁、精致、流畅成为他重要的艺术才能。对细节的重视既是余华的一种重要才能 ,同时也成为他创作的一种局限  相似文献   

20.
郑成志 《龙岩师专学报》2003,21(2):24-25,28
余华是先锋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在八十年代中后期他发表了一系列极具形式感的小说。到九十年代,随着他对小说艺术和人类生命本真探索的拓展其创作出现了转型。《呼喊与细雨》就是余华小说创作转型期的代表性作品,本文试图从余华对叙事艺术的探索和对人类生命本真的追寻的融合上来论述这部长篇小说,阐明余华在“反叛”前期小说只注重形式实验而不注重作品精神内涵的缺陷,从而重建了他的先锋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