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4 毫秒
1.
地方治理视角下的农村公共产品多元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地方治理理论,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问题,认为要进一步强化和优化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主体性地位,同时拓展包括市场以及第三部门等在内的供给主体,使之成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重要渠道,以保证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  相似文献   

2.
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困境及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和谐农村,而和谐农村必须依靠公共产品的和谐供给。由于长期存在公共产品供给的城乡二元体制以及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的不科学,造成当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困境。因此,要从优化供给制度,改革供给的模式,疏通农民的利益表达渠道等方面创新,才能走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3.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产生的宏观背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则是实施新农村建设乃至新时期解决整个三农问题的关键。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本质是农民、农业和农村急剧增长的公共产品需求与农村严重短缺、失衡和低效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之间的冲突。在形式上,它主要是市场化政府经济行为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上的尝试;在实质上,它是政府、社会组织与农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在改革中的重新塑造。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大课题下,本文列出了这项政策和实践研究的六个基本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先后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后至税费改革前以及税费改革后三个时期。本文从制度变迁分析入手,对这三个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探讨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及其形成机制,提出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长期一来实行的城乡不同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成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认真分析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演化逻辑,构建新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对于促进我国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结合建国后农村经济制度的演进,采用"供给主体—决策方式—筹资方式"的分析框架,对我国人民公社时期以来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先后经历了人民公社时期、改革开放后至税费改革前以及税费改革后三个时期.本文从制度变迁分析入手,对这三个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筹资制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理论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是农村经济与社会正常运转和发展的保障,而且也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必然要求。基于社区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考察我国农村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现实,是改善我国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前提与基础,也是提出有针对性的公共政策建议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9.
“三农问题”历来是我国理论界和实践中的焦点之一。本文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角度入手,对国内有关农村公共物品研究五大主题进行了评述.第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演进研究;第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困境及原因的研究;第三,农村公共物品的供需矛盾的研究;第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模式的研究:第五.对国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借鉴的研究。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主体研究应该加强的三个新趋势。  相似文献   

10.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许多问题。长期以来,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研究缺乏创新。“交易成本”和“集体行动的逻辑”这两个分析工具可以很好地解释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出现的问题。降低交易成本,提高自愿性集体行动的可组织程度,是完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1.
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中国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难点和重点,而在农村发展中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又是重中之重。目前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存在着供给主体错位、供给总量不足、供给结构失衡、供给机制扭曲等问题,应拓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渠道、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公共产品概念的基础上,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目标和要求,着重从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公共产品的价格和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等方面分析了中国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中存在的问题,并从转变职能、健全机制和完善制度的角度提出了解决中国公共产品供给问题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一事一议"项目中涉及到的农田水利、道路交通设施、教育基础设施、医疗卫生条件等都是农村公益事业项目,属于农村公共产品。但从"一事一议"项目的议事前提、议事原则、基本特征来看,这些项目又有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农村公共产品,它具有有限的非竞争性和有限的非排他性,其范围较宽泛,适用性较强,既有纯公共产品的一些特征,又有私人产品的特点,介于两者之间,更多地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分析公共财政的本质入手,指出公共财政就是一种民主决策提供公共产品的活动。公共产品是与私人产品相对立的概念。它具有非排他性和消费上的非竞争性两个本质特征。另外,社会产品中还存在着混合产品,这些产品提供的利益一部分可分.一部分不可分。教育产品应归属于这一范畴。对教育产品的归属认定后,本文认为农村义务教育具有强烈的公共性,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是处理好“三农”问题的工作核心。  相似文献   

15.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主要根源有政府财政支出体制不够完善、市场监管角色不到位、社会政策和保障制度不健全及公共资源配置效果不佳等。对此,通过深化公共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建立多元化的公共产品供给体系、加强对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衡、规制全面的社会政策和保障制度及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来促进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相似文献   

16.
公共产品供给不足严重制约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约因素主要是:公共财政投入不足;尚未建立多元的供给机制;公共政策的困境等。在“绿箱”政策框架内扩大公共产品供给,应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按WTO规则界定政府职能;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刺激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  相似文献   

17.
在产品相对过剩和外资企业咄咄逼人的形势下,各级政府要更加关注民营经济公共品供给的方式和质量,要尽量克服公共品供给过程中缺乏针对性、多样性和动态性的现象,供给主体要自动补位.要创新发展民营经济公共品供给的发现机制和表达机制、供给渠道的选择机制和实施主体的培育机制.地方政府的产业规划和为民营企业的信息保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三农"问题是困扰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而农村公共服务是"三农"的短板,严重影响了"三农"问题的解决。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措施以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是增加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效率、破解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的重要机制。我国农村初步具备了公共服务社区化的条件,使公共服务社区化成为可能:农村社区建设的提出与实践为公共服务社区化打下了基础;农村管理体制改革、城乡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战略的实施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条件和机遇;农村居民对公共服务零距离需求的企盼以及农村面临的社会与经济、就业、公共服务供给困境等外部压力为农村公共服务社区化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