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十二月二十日出版的一期美国“新闻周刊”说:“美国加强中东的行动正转入高速度。”美联社十二月十四日援引美国驻中东国家的一个大使馆官员的话说,美国正采取最迅速的实际措施,以“加强这个地区的防御能力”。还有,最近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和英国外交大臣艾登在巴黎三外长会议期间举行讨论中东问题的秘密会  相似文献   

2.
1956年7月26日晚上,英国首相艾登爵士正在唐宁街官邸大宴宾客的时候,忽然他的秘书仓皇地跑进来在他耳朵边轻轻地说了几句话,使得那位一向老成持重、不动声色的艾登爵士那张因为喝了香梹酒而显得绯红的脸,不由得刷地变白了。艾登爵士这几天正因为跟在美国杜勒斯屁股后面拒绝贷款给埃及修筑阿斯旺水坝,而对可能发生的后果感到不放心,却想不到埃及的阿卜杜勒·纳赛尔总统一下子就击中了大英帝国的一处要害。阿卜杜勒·纳赛尔总统以豪迈的声音,在亚历山大港自由广场上向埃及人民庄严地宣布了苏彝士运河收归国有。将近一百年来套在埃及人民脖子上的锁链挣脱了,埃及人民发出了怒潮似的“马布鲁克”(道贺)。当这  相似文献   

3.
杜勒斯病且死矣。在这期间,美国一些资产阶级报刊议论纷纷,忽然大加恭维杜勒斯的“政绩”。有的还替杜勒斯编年表;有的则把他对各项问题的中心论点加以汇编,仿佛怕他的后继者忘怀似的。杜勒斯被描绘成为从来未有的最伟大的美国国务卿。明眼人一望而知,华尔街指挥棒下的这阵“合唱”,正是为了掩饰杜勒斯一贯坚持的战后美国“战争边缘”政策的破产,正是为了遏止因杜勒斯去职而引起的西方国家广大公众反对杜勒斯政策的愈来愈强烈的呼声。美国专栏作家季普曼写道:“我们目前所处的情况在美国现代历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因为没有一个总统曾经在战争与和平问题上给予他的国务卿这么大的权力的。这种权力虽然是总统给予的,但在事实上已经  相似文献   

4.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955年最后一天发表了一篇“除夕声明”,对过去一年中美国推行“实力政策”的结果和新的一年继续这种政策的前景作了简短的申述。杜勒斯在声明里举出了美国在1955年的“军事联盟”的数目,就此证明美国“已经做了很多事情”来巩固自己的地位和对付苏联。杜勒斯鼓足了勇气替自己吹嘘说,1956年,“自由世界”还会“扩大自己的影响”。他表示在新的一年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2月8日在芝加哥发表的演说中重弹“实力政策”的老调,他装作看不见美国外交政策到处碰壁的事实,而大事吹嘘已经发了霉的所谓“威懾力量”和“报復”政策。他誇耀北大西洋集团、东南亚集团之类的美国所拼凑的侵略集团,并且再一次表示德国统一问题必须按照美国的条件来解决,这就是由军国主义的西德来并吞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杜勒斯还竭力鼓吹美国的“传教士的精神”,表示美国必须用这种精神来传播美国式的“自由”的福音。一句话,杜勒斯死抱住不放的政策就是:继续以“实力”为后盾在全世界强迫推销奴役别国人民的“美国生活方式”。但是,杜勒斯的“理想”与现实是不是协调的呢?人  相似文献   

6.
杜勒斯说了这么一句话:如果我是到中东去作战的一名美国士兵;我身旁要是没有英国和法国士兵,我会感觉安全得多。听听,这话多么蛮横。莫怪英国的“每日镜报”要骂杜勒斯是一个“十足的笨蛋”了。杜勒斯是在一种什么场合下,说了这么一句十足笨蛋式的话呢?原来前些日子,美国国会正在讨论艾森豪威尔主义。杜勒斯拼命吹嘘美国的力量足以在中东防止共产主义的“侵略”;如果美国单独担负起这种“神圣的”任务,就会方便得多;如果英法仍然插足中东,那么美国就不大方便。杜勒斯说得十分露骨,他是在继续逼迫英法退出中东。在美帝国主义分子看来,中东必须要有外来的统治者;英法退出中东,中东就会成为“真空地带”;而美国就应该掮起艾森豪威尔主义的大旗,进入中东“真空地带”,成为阿  相似文献   

7.
半月述评     
曼谷会议以后在策划侵略战争的曼谷会议闭幕之后,美英侵略者又继续进行阴谋活动。杜勒斯于二月二十六日到三月一日“访问”了缅甸、老挝、柬埔寨、南越;于三月二日主持在马尼拉召开的美国驻远东和西南太平洋地区的外交使节会议;并于三月三日到台湾参加了互换美蒋条约批准书的仪式;发表威协中国人民解放台湾的狂论;三月八日回到华盛顿后,更发出狂妄的战争叫嚣。艾登在参加了在新加坡召开的英国外交官且会议之后,访问了印度和中近东各国,企图为美国长期侵占台湾铺  相似文献   

8.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理事会巴黎会议于1956年12月11日开始,14日结束。会前,这个集团的主要成员美、英、法、三国之间的关系空前紧张。美国在苏伊士运河问题上的两面三刀,引起了大西洋彼岸一片指责声。在英、法,人们公开质问所谓“英美联盟”和“大西洋政策”到底对谁有利。美国对这种情况不能无动于衷。解铃还是系铃人,美国代表杜勒斯行前说将设法“消除分歧,保证团结”。会议结果,杜勒斯为自己规定的这个任务究竟完成了多少? 一面要扩军备战,一面是力不从心杜勒斯这个任务并不轻松。这并非由于杜勒斯缺少才能,或者因为这位美国代表手不辣、心不狠,而是因为美国和它的大西洋“盟友”之间存在着难于调和的矛盾。杜勒斯的第一个任务,是如何阻止这个集团向非军事化方向的发展趋势。换句话说,就是怎样对付这个集  相似文献   

9.
今年4、5月间,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访问了南美八个国家;7月间,艾森豪威尔总统的弟弟密尔顿·艾森豪威尔到中美洲各国去访问;最近,国务卿杜勒斯在中近东形势正紧张的关头,又抽身去巴西进行了三天的访问。这一系列的忙碌活动,表明了美国对拉丁美洲包藏祸心,而杜勒斯的巴西之行,更突出地暴露了美国怀有迫切的不可告人的目的。在“间接侵略”的幌子后面杜勒斯在里约热内卢发表了一篇演说,其中强调所谓“共产主义的威胁”和“问接侵略”的危险性来进行恫吓。杜勒斯说:“间接侵略和为外国利益而煽起内战的技巧已经达到了完善的地步。  相似文献   

10.
国际札记     
听其言而观其行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10月21日启程前往欧洲参加日内瓦四国外长会议以前发表了一篇声明,声明中说:外长会议的目的“是要把日内瓦最高级会议取得的一般协议变为具体协议”,“这是需要真正的和解,需要双方作出一些让步的。美国代表团将本着这种精神行事”。杜勒斯还就外长会议将要讨论的议题表明态度说,美国将设法“寻求德国在一个欧洲安全体系内的重新统一”,美国“将设法推进联合国正在处理的裁军问题”,美国“愿意促进东方和西方间的接触”。不能忘记的是:不过在十一天以前,这同一位美国国务卿在美国退伍军人团年会上发表过另一篇演说。在这篇演说里,杜勒斯攻击和诽谤苏联的和平外交政策,表  相似文献   

11.
最近发生了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拒绝日本外务相重光葵访问美国的事情。重光葵访问美国的要求,是日本政府在四月一日向美国驻日大使艾利逊提出的。日本希望重光葵能在四月上旬到华盛顿和杜勒斯会谈。会谈的内容主要是:一、向美国政府“解释”日本政府对苏联和中国的政策,包括日本希望和中国扩大贸易的意图;二、削减日本对美  相似文献   

12.
英法侵略軍队在埃及沒有占到便宜,却被迫宣布停火了;英国首相艾登在“过度疲劳”的借口下,告假到牙卖加去“休养”了。从埃及宣布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到艾登告假“休养”的將近四个月的时間里,尽管艾登政府會对埃及政府和人民大肆咆哮、恫吓,使尽种种陰謀詭計,以至进行疯狂  相似文献   

13.
外交谋略,事关国家利益,自当力求万全,然而也不能失之谨小慎微,有时适度“履险”,反能“出奇制胜”,达到外交目的。外交上“履险”之策甚多,值得一提的是“边缘政策”。“边缘政策”也者,是指:一方凭借自身的实力,有意将与对手的矛盾和对抗推到危机的边缘,以迫使对手让步和就范,但又注意适可而止,不越过边缘。一说起“边缘政策”,人们很容易同50年代的美国国务卿杜勒斯联系起来。杜勒斯的劣迹是,把“边缘政策”用之于战争冒险,为美国帝国主义利益服务。其实险走“边缘”的大有人在,又何止杜勒斯一人。  相似文献   

14.
孤独的旗手     
艾森豪威尔和杜勒斯真是一对天生的专演悲剧的喜剧演员。前些日子,当他们自吹的“世界最大的”第六舰队在地中海搁浅,另一个“世界最大的”第七舰队又在台湾海峡进退维谷的时候,他们忽然发现,跟着他们的破旗呐喊的只有自己的影子和一二个孤魂野鬼。这一惊,非同小可。一向出谋定计的华尔街讼棍杜勒斯赶快“敦促”艾森豪威尔发表电视演说,希望以美国总统先生的“个人威信”挽回国内国外失去了的人心。电视演说是发表了,但是杜勒斯的打算仍旧落空。他没想到,艾森豪威尔的招牌跟他自己的一样的破烂,一样的恶臭。尽管费尽心机为总统先生起草了整篇的演说,“盟国”的支持依然只是想象中的安慰。谁愿意跟杜勒斯从远东的“战  相似文献   

15.
生病—住医院—辞职,这好像已经成为当代大英帝国首相最终不可免的命运了。七年前,前任首相艾登爵士因苏伊士运河冒险之役,就是这样身败名裂而下场的。现在,他的继承人麦克米伦首相也以同样方式宣布辞职了。早在今年初布鲁塞尔谈判破裂之后,西方报刊即纷纷预测麦克米伦不久即将下台,它们描绘麦克米伦面容憔悴,身衰力竭,同当年艾登下台时的形象相差不多。历史是无情的,七年前悲剧式的结局今天又重演了。读过《艾登回忆录》的人,别的印象也许已经淡薄了,可是他那对英国的“亲密伙伴”美国所倾泄出来的满肚子愤懑之情,却是使人很难遗忘的。像艾登爵士那样矢忠维护“英美联盟”的人,遭  相似文献   

16.
26日,日内瓦会议在国联大厦(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的所在地)隆重开幕。参加会议的很多是当时活跃在国际政治舞台上的赫赫外交家,苏联外长莫洛托夫、英国外相艾登、法国外长皮杜尔、美国国务卿杜勒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外务相南日和南朝鲜、以及参加“联合国军”的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伦比亚、阿比西尼亚(即埃塞俄比亚)、希腊、卢森堡、荷兰、新西兰、菲律宾、泰国、土耳其等国的代表。会议同意在讨论朝鲜问题时,由泰国、苏联、英国三国首席代表逐日顺序轮流任会议主席;在讨论印支问题时,由苏联、美国轮流担任会议主席。日内瓦会议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讨论朝鲜问题,于6月15日结束;第二阶段是6月16日开始的,举行了关于印度支那问题的限制性会议。大会于7月21日结束。  相似文献   

17.
1956年年底,美国国务卿杜勒斯在交给艾森豪威尔的一份秘密备忘录中,担心英法侵埃战争失败后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加强,会形成“对西方的主要威胁”。因此他建议,美国的“主要任务”是要“克服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加强”,否则,美国就无法在中东“填补真空”。“艾森豪威尔主义”就是根据这个“蓝图”设计出来的。人们看到,美国的侵略矛头不是针对某一个阿拉伯国家,而是指向全体阿拉伯民族,目的是要打开阿拉伯民族主义的缺口,从阿拉伯人内部来击溃阿拉伯民族主义。但是,美国的这种企图是肯定地不会成功的。杜勒斯的悲哀正在于:他既不懂得历史,也不懂得时代。去年叙利亚局势的发展再一次表明,阿拉伯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一个怪影在欧洲游荡着——共产主义的怪影。归欧洲所有一切势力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怪影而联合起来了:教皇与沙皇,梅特涅与基佐,法国急进党人与德国警探。”大家知道,这段引文是“共产党宣言”的第一段。过了一百多年,共产主义的怪影已经不只是在欧洲游荡着,而是在全世界游荡着了。全世界所有一切反动势力都为“神圣地”驱除这个怪影而联合起来了。让我们举些最近的例子吧:艾登、摩勒和杜勒斯正在拚命弥补帝国主义阵营的裂痕,并且力求在反苏反共的基础上寻找团结一致。英法帝国主义在埃及的侵略行动肯定地是失败,这是用不着再怀疑的。  相似文献   

19.
尽管美国不要和平而要战争的行径已经非常明显,但是杜勒斯却恬不知恥地为美国的侵略罪行强辩。二月十六日他在外交政策协会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外交政策的演说,竭力掩饰美国所奉行的实力政策的侵略性和好战性。杜勒斯把侵略者的美国说成大慈大悲。他颠倒黑白地说美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使美国人民能够和平地享受自  相似文献   

20.
随手写事     
迟过不如早过杜勒斯自已说是要“促进实现正义和持久和平”的。这自然很好。我们明知这是违心之言,但不妨暂时承认它的表面价值。我“人民日报”社论为此提出美国必须过五关。五关者何?一曰停止“护航”;二曰停止侵犯中国大陆的领海领空;三日停止军事挑衅和战争威胁;四曰停止干涉中国内政;五曰从台澎撤退美国全部武装力量。这五关实在提得好,美国能不能过五关,就是杜勒斯自己的话的最好考验。“人民日报”按日来发展情况,给美国记了一下分数,第一关总算勉强过去了,第二关只过了一半,第三关以下,“且看他们怎样动作”。不用说,自从彭德怀部长发表文告以来,全世界公正人士都非常拥护。而过去把台澎地区美国的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