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月鳢、乌鳢和斑鳢血液指标、血细胞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月鳢、乌鳢和斑鳢3种鱼的血液指标(血细胞数、血红蛋白值、血细胞比容)、血红细胞大小(红细胞和细胞核的长、短径值)及其外周血红细胞周期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血细胞数量依次为斑鳢>乌鳢>月鳢;血红蛋白含量和血细胞比容依次为月鳢>乌鳢>斑鳢;红细胞大小依次为月鳢>乌鳢>斑鳢。并且这3种鱼外周血细胞都有处于DNA合成期(S)、DNA合成后期(G2)和分裂期(M)的细胞,表明这3种鱼类的外周血红细胞没有失去分裂能力的特化细胞群,表现出了较强的细胞周期现象;在红细胞分裂能力上,其分裂能力依次为乌鳢>斑鳢>月鳢。  相似文献   

2.
本文比较了乌鳢和月鳢的骨骼特征。通过对两种标本的X射线摄影研究,乌鳢具有发育完好的腰带与腹鳍,而月鳢既无腰带也无腹鳍的痕迹,在脊柱和肋骨的形态及数目上也明显不同。对头骨和肩带的整体以及分离骨片所作的解剖观察表明,无论在外形上,犬牙分布上以及许多分离骨片的形态上,都有重要的差异。鳢类各个种通常都是根据鳞片、鳍条以及斑纹等特征来分类的,属的划分主要是根据腹鳍的有无。究竟为两属或为一属,学者意见尚不一致。通过对骨骼系统的研究,乌鳢和月鳢具有许多重要的差异,把它们作为一个属是否合适,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乌鳢消化管的形态学和组织学作了较为详尽的观察,研究结果发现,乌鳢的口咽腔及舌的粘膜层中只有较少的味蕾,其食道肌层的排列方式与眼鳢Ophicephalus marulius恰相反。  相似文献   

4.
1.材料和方法(1)材料来源斑鳢:广东省高要县成鱼饲养塘;月鳢:广州市农贸市场;乌鳢:湖北省沔阳县排湖鱼场;泰国野鲮:广东省新兴县鱼苗场;鲮鱼:广州市农贸市场.每种鱼选择健康活泼、雌雄兼有的个体5—11尾(表1).(2)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全部实验鱼均用肾组织作材料:①取材前二天腹腔注射PHA 2mg/200g 鱼;②取材前二小时腹腔注射秋水仙素6μg/g 鱼,③取材前10分钟断腮  相似文献   

5.
乌鳢的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鳢(Ophiocdphalus argus cantor)属鲈形目、攀鲈亚目、鳢科、鳢属,分布广,产量高,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对不良的水质、水温有较大的耐力,且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的一种名贵经济鱼类,对于它的染色体组型的研究国内外尚未见报导.  相似文献   

6.
陈万青 《大自然》2009,(5):24-25
乌鳢(Ophiocephalus argots)属于鲈形目鳢科鳢属。其身体细长,前部呈圆筒状.后部侧扁;体长一般为25~40厘米.长者可达70厘米.重约5千克;头扁,吻短宽、圆钝,口大,牙尖;体色青褐,具三纵行黑斑,被细鳞;分布极广。  相似文献   

7.
本文整理和详细观察了鸟鳢骨骼系统的结构特征。据研究,乌鳢脑颅的鳃弓和颌弓上有圆锥齿和绒毛状细齿。下颞窝和后颞窝发达。这些构造都与其捕食习性相适应。乌鳢第一鳃弓的咽鳃骨,舌弓的舌颌骨构成鳃上器官。脊椎骨的数目幼鱼和成鱼有所区别。  相似文献   

8.
两种鳢科鱼类声反应特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行为生理的方法,记录鱼鳍对声频的反应。实验表明两种鱼有如下听觉特点:可闻频率下限约20Hz,上限:鸟鳢为1000Hz,月鳢为800Hz;最适刺激频率为50Hz;并存在两个敏感区;50Hz附近和600Hz附近;强度阈值极差:乌鳢为41db,月鳟为28.7db。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鲈形目鱼类乌鳢的性腺进行了H-Y抗原的检测。结果表明,乌鳢雄性个体对H-Y抗体的吸收水平显著高于雌性个体的吸收水平。故认为,在乌鳢这类高位类鱼中,H-Y抗原可能只与异配性别相关联。  相似文献   

10.
对乌鳢鱼苗集群行为发生、发展、集群形式进行了观察,并对集群行为的生态学适应做了较系统的分析。得出结论:乌鳢鱼苗集群行为是在鱼苗具有游泳能力后出现的;随着个体的长大,鱼苗集群形式不断变化;乌鳢鱼苗的集群使鱼苗具有生态学适应上的优越性,对其个体生长和生存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11.
月鳢(Channaasiatica)属鲈形目 ,鳢科 ,月鳢属 ,俗称七星鱼、七星佬、点星鱼。月鳢肉质细嫩 ,味道鲜美 ,有滋补强身、活血生肌、利尿祛风、通气消胀等功效 ,药用价值极高 ,历来被医学界推崇为保健珍品 ,享有“保健生鱼”的美称。但其野生资源极为有限 ,为了满足杭州地区的养殖需要 ,于1999年4月起进行了近1年的人工驯养、苗种繁殖和人工养殖研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实施结果总结如下。1材料与方法亲鱼为1999年4月市场所购得野生月鳢 ,放入水泥池(1×1.25×2m3)驯养 ,定期换水 ,按雌雄比1:1单…  相似文献   

12.
月鳢耗氧率与窒息点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月鳢的耗氧率和窒息点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 1)无论是水呼吸还是气呼吸,月鳢的耗氧率均随试验鱼个体增大而降低,随水温或气温的升高而升高; ( 2) 月鳢夜间的平均耗氧率略高于白天平均耗氧率; ( 3) 月鳢的窒息点也是随鱼体增大而降低,随水温升高而升高; ( 4) 气呼吸在月鳢的呼吸活动中占有较重要的位置.  相似文献   

13.
淮河乌鳢线粒体DNA控制区结构分析及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线粒体DNA控制区(D-loop)序列分析淮河淮滨段、凤台段、蚌埠段、洪泽湖的野生乌鳢(Ophicephalus argus)种群遗传结构及种群历史.结果表明,在790bp的同源序列中,4个种群共检测到变异位点22个,占全部序列的2.78%,84个个体共检测到33种单倍型;4个种群的平均单倍型多样性(h)、核苷酸多样性(Pi)分别为0.956 8、0.0038,表明淮河野生乌鳢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4个种群间的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046 0,仅3.10%的变异来自种群间(AMOVA分析),基因交流值为10.3696,种群间K2-P遗传距离为0.003~0.005,从而显示乌鳢种群间没有发生明显的地理分化.NJ树揭示4个种群的个体组成2个谱系,但这2个谱系与地理分布并不相关.中性检验、错配分析和Network网络亲缘关系分析皆表明乌鳢鱼种群有过种群扩张,扩张时间约在末次冰期早期,距今51.8ka BP~74.6ka BP.  相似文献   

14.
我国淡水养殖乌鳢的类立克次体感染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1~2002年,湖北省某养殖场发生一种导致养殖乌鳢(Ophiocephalus argus C)大规模死亡的突发性传染病.该病发病率为60%~70%,发病死亡率高达100%.病鳢腹部膨大,内脏器官出现"粟粒"样结节,肾脏肿大成5~10个乳白色、灰白色"肉瘤\\"状物或溃烂成"豆渣\\"样.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细胞内出现嗜酸性或嗜碱性内含物,内脏器官出现肉芽肿炎症、细胞大范围的变性和死亡;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内包含物为质膜包绕的类立克次体(RLO).RLO圆形或椭圆形,直径0.5~1.5μm,具中心核区,胞质内含较丰富的核糖体,可见横向二分裂的RLO.组织匀浆分离纯化物的负染观察也表明为RLO.结果证实,养殖乌鳢大规模死亡系类立克次体感染引起.  相似文献   

15.
尖塘鳢属鱼类线粒体16SrRNA基因序列变异及分子系统进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尖塘鳢属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笔者通过PCR法得到云斑尖塘鳢、线纹尖塘鳢和尖头塘鳢的线粒体16SrRNA基因部分序列(569bp),并结合从GenBank中下载的平头沙塘鳢、溪鳢及刺盖塘鳢的16SrRNA基因部分同源序列,分析了6种塘鳢科鱼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运用MAGA4.0软件分析可知,塘鳢鱼类6个种之间存在142个变异位点,其中简约信息位点57个,转换/颠换之比为1.6,表明塘鳢科鱼类16SrRNA基因序列转换/颠换未达饱和;6种塘鳢科鱼类之间的序列差异在0.054~0.147之间,其中平头沙塘鳢和刺盖塘鳢的序列差异最大(0.147),线纹尖塘鳢与云斑尖塘鳢的序列差异最小(0.054),且种间序列差异不大.通过NJ,ME,MP系统树的建立,表明线纹尖塘鳢与云斑尖塘鳢的亲缘关系最近,且尖塘鳢属与塘鳢属鱼类的同源性不高,验证了传统分类学把尖塘鳢独立成属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至9月连续16次对广东省恩平市锦江河上游主要鱼类群落调查。调查共捕获鱼类3 894尾隶属6目18科39属49种。其中未知种3种,Margalef指数D(I)为4.023 9,D(B)为7.601 4,Shannon-Wiener指数H(I′)为3.952 3,H(B′)为2.401 9;Simpson指数C(I)为0.705 1,C(B)为0.914 3;Pielou指数J(I)为0.331 3,J(B)为0.201 4。其中名特优经济鱼类15种,占种类数的30.61%,包括刺鳅、黄颡鱼、月鳢、胡子鲶、翘嘴红鱼白、黄鳝、鲶鱼、乌鳢、翘嘴鳜、斑鳜、加洲鲈、泥鳅等普通经济鱼类8种,占种类数的16.32%,包括鲫鱼、罗非鱼、银鲴、鲤、草鱼、鲢、鳙、青鱼、鲮等;其他非经济鱼类种26种,不知品种3种,占种类数的53.06%。鲤形目中的鲤、银飘鱼为优势种(IRI≥500),鲫、、寡鳞飘鱼、赤眼鳟、油餐、彩石等为常见种;鲈形目中的罗非鱼属鱼类、子陵吻虾虎鱼为优势种(IRI≥500),月鳢、乌鳢、加洲鲈、斗鱼、溪吻虾虎鱼、粘皮鲻虾虎鱼、侧扁黄(鱼幼)等为常见种;鱼将形目中的食蚊鱼和鲶形目的胡子鲶为优势种(IRI≥500),合鳃目的黄鳝以及外来种观赏鱼(吸盘鱼)、鲶鱼为常见种,鱼类品种调查结果可为恩平市锦江河鱼类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利用采自全国各地的68尾普通乌鳢Ophicephabus argus argus Cantor,采自四川嘉陵江的19尾白乌鳢O.a.kinacran(Shih)和东北地区的14尾黑龙江乌鳢O.a.warpachowska Berg作为研究材料,选取3个计数性状和12个比例性状,对其种下分类进行了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自乌鳢与普通乌鳢覆盖率为73%.黑龙对乌鳢与前者完全分开,因此由乌鳢亚种不能成立.乌鳢可分为乌鳢指名亚种和黑龙江乌鳢亚种.两亚种可由侧线鳞和吻长与全长的比例区分开.  相似文献   

18.
月鳢俗称七星鱼、山斑鱼、秤星鱼、星光鱼、麻鱼等。月鳢蛋白质含量高(肌肉干物质粗蛋白含量达79.25%),肉质细嫩,骨刺少,味鲜美。近年来,在广东、广西等地,许多养殖户进行了大量养殖,形成批量生产,经济效益相当显著。  相似文献   

19.
利用RT-PCR技术首次克隆获得了乌鳢(Channa argus)的β-肌动蛋白基因cDNA序列.结果显示,乌鳢β-肌动蛋白的cDNA序列全长1 813bp,包含一个1 125bp的开放阅读框(ORF),共编码375个氨基酸.蛋白序列分析显示,乌鳢β-肌动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1.731kDa,等电点PI为5.16,由20种氨基酸组成(甘氨酸数目占比最高为7.73%,色氨酸数目占比最低为1.07%),含有3个actin信号位点.蛋白同源性分析显示,乌鳢β-肌动蛋白与大西洋鲑、虹鳟、莫桑比克罗非鱼的同源性达99%以上,与非洲爪蟾、鸡和人等脊椎动物的同源性达98%以上,表明β-肌动蛋白基因在不同物种之间具有很高的保守性.基于NJ法的β-actin基因系统发育分析显示,乌鳢处于鲈形目和鲑形目鱼类的基部,并没有与鲈形目鱼类聚类为一支,表明乌鳢β-actin基因的进化速率较其他鲈形目鱼类更慢.组织表达分析显示,乌鳢β-actin在检测的11个组织中均有表达,且表达量比较稳定,表明该基因可作为内参选择时的候选基因,可为乌鳢功能基因研究时的内参选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白洋淀乌鳢线粒体D-Loop区序列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白洋淀野生鸟鳢(Channa argu)群体和养殖乌鳢群体62个样本.运用PCR技术对该62个样本的线粒体D-Loop区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得到的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线粒体D-Loop区片段中,T,C,A和G碱基平均含量分别为28.14%,22.36%,34.38%和15.12%,A+T的含量(62.52%)高于G+C含量(37.48%),具有明显的碱基组成偏向性.共检测到112个变异位点,占全部序列的12.3%,检测到单倍型9种,单倍型多样性(Hd)为0.783,核苷酸多样性(Pi)为0.054 09,2个群体的遗传距离为0~0.12,遗传分化指数(Fst)为0.943 44,基因流(Nm)为0.014 99.基于线粒体D-Loop区序列的研究表明:野生乌鳢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比养殖群体的遗传多样性低,同时2群体间具有明显的遗传分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