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Pt/Al2O3催化剂上,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异丁醇内扩散对异丁醇完全氧化动力学的影响。用0.45~0.60mm催化剂,反应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异丁醇完全氧化的动力学用-0.6级速度方程描述。当催化剂颗粒增大到4mm时,反应受内扩散控制,在内扩散区域异丁醇反应级数变为-0.01级。测定了催化剂有效因子η,其值在0.21~0.61之间。它表明孔扩散阻力严重。在温度恒定时,ηexp值随异丁醇分压的升高而增加。在异丁醇分压固定时,ηexp值随反应温度升高而下降。反应在动力学区域时,异丁醇完全氧化的活化能为26.0kJ/mol,而在内扩散区域时,反应活化能为23.7kJ/mol。  相似文献   

2.
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内扩散对异丁醇完全氧化动力学的影响。当催化剂颗粒在30~40目时反应在动力学区域进行。异丁醇完全氧化的动力学方程服从异丁醇及O_2吸附,CO_2吸附阻碍的L-H模型。当催化剂颗粒增大到4mm时,异丁醇完全氧化发生在内扩散区域。催化剂有效因子在0.47~0.75之间。它表明反应受内扩散控制。内扩散区域的表观活化能为动力学表观活化能及O_2分子扩散活化能之和的一半。用常微分方程的试射法及梯形法标出O_2在催化剂孔内的压力分布。  相似文献   

3.
用外循环流动玻璃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CeO_2/SiO_2催化剂上丁烯-1异构化动力学的内扩散影响。当用30~40目催化剂时丁烯-1异构化在动力学区域。当催化剂厚度增大到4mm时反应在内扩散区域进行。催化剂有效因子在0.058~0.12之间,说明内扩散影响严重。丁烯-1异构成c-2-丁烯的催化剂有效因子比丁烯-1异构成t-2-丁烯的要小。用Runge-Kutta方法计算了丁烯-1在催化剂孔内的分压分布。  相似文献   

4.
在高压磁力搅拌间歇反应釜中研究了粗对苯二甲酸在不同反应温度下,两种粒径的Pd/C催化剂上加氢精制反应的规律。按照该反应对于对羟基苯甲醛(4-CBA)是拟一级反应估算了催化剂的内扩散有效因子η值。本试验估算的η值与动力学研究拟合得到的η值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5.
利用I ̄-、SCN ̄-都对Ce(Ⅳ)与As(Ⅲ)的氧化还原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特点,动力学荧光法测定I ̄-、SCN ̄-含量。又利用SCN ̄-时上述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活性在一定条件下会失去的特点,选择性测定I ̄-,进尔计算出SCN ̄-的含量,测定I ̄-、SCN ̄-的线性范围分别为6.0×10 ̄(-4)~6.0×10 ̄(-3)、6.9×10 ̄(-2)~1.4mg/L.水样回收率分别为85%~110%和88%~117%。  相似文献   

6.
常压下,采用内循环无梯度反应器在160~200℃温度范围内考察了钙钛矿型复合氧化物催化剂La0.4Sr0.6Mn0.6Co0.4O3上一氧化碳氧化动力学。实验数据经多元线性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其结果为一氧化碳氧化速率对CO和氧分压分别呈0.49级和0.48级的动力学行为。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64.0kJ/mol。并根据动力学行为讨论了该催化剂上CO氧化的可能机理。  相似文献   

7.
用玻璃流动外循环无梯度反应器研究了Fe-Zn-Mg尖晶石催化剂上丁烯-1氧化脱氢的内扩散影响。测定了双分子强吸附L-H(Langmuir Hinshelwood)速度方程的催化剂的有效因子,在等温条件下催化剂的有效因子可大于1。 在内扩散区域的丁烯-1氧化脱氢活化能为丁烯-1扩散活化能及动力学区域的反应活化能的算术平均值。  相似文献   

8.
在温度180 ̄235℃、质量空速5000 ̄12000L·h^-1·kg^-1、压力2.1MPa条件下,于三相鼓泡淤浆床中采用80 ̄120目银催化剂、高沸点抗氧化溶剂作热载体,研究了乙烯直接氧化合成环氧乙烷的宏观反应动力学,对实验测定的宏观动力学数据进行了参数估值,获得了宏观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Pd-Bi/C催化剂的合成,Pd-Bi/C催化氧化氧化葡萄糖的性能。结果表明:Pd-Bi/C催化剂催化葡萄糖的痃可达97%以上,选择中达99%,且重复使用7次后,其产率及选择性基本不足,另外发现:Pd-Bi/C催化剂中,最佳Bi/Pd(mol/mol) 比为0.300 ̄0.325。  相似文献   

10.
采用离子交换技术合成了过渡元素取代型Keggin结构杂多阴离子柱撑层柱化合物Zn_2Al-SiW_9Z_3(Z=Co ̄(2+)、Cu ̄(2+0)与Zn_2Al-BW_11Z(Z=Co ̄(2+)、Cu ̄(2+)和Ni ̄(2+));XRD与IR测试表明,它们具有0.98±0.01nm的通道高度,层间杂多阴离子保持Keggin结构骨架;在液-固相体系中,它们对苯甲醛的H_2O_2氧化反应具有显著高的催化活性,是性能优秀的固一液相氧化型催化剂.  相似文献   

11.
丙二醇甲醚醋酸酯合成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了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丙二醇甲醚和醋酸酯化合成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的过程,考察了醚和酸比例、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并选择甲苯为水萃取剂,当丙二醇甲醚与醋酸和甲苯配比分别为1.0:1.1和1.0:0.6(mol:mol),催化剂浓硫酸用量ω=0.005 ̄0.01时,丙二醇甲醚醋酸酯的收率大于96%,通过对该反应的动力学研究得到了反应的活化能及反应速率常数。  相似文献   

12.
朱琰  余守志 《河南科学》1995,13(4):328-331
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研究了以有机锡和叔胺类混合物为催化剂,以三羟甲基丙烷为交联剂的聚酯型聚氨酯体系的非等温催化交联反应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各反应特征温度和反应动力学参数与催化剂的浓度呈非线性关系。催化剂的适宜浓度为0.05 ̄0.075mol。它可使交联反庆温度降低84.58度,反应区间缩短90.47度,固化率提高11.76%,反应活化能降低48.4%,反应速率提高3倍多。  相似文献   

13.
噻吩在Mo—Ni—Co/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微型催化反应-色谱装置,在总压1 ̄2MPa,温度473 ̄573K,氢油体积比500、质量空速1 ̄30h^-1的范围内,研究了噻吩在Mo-Ni-Co/Al2O3催化剂上的加氢脱硫动力学。根据加氢脱硫反应具有极限转化率的特点,用类二级反应的数学模型描述噻吩脱硫的动力学行为,求得活化能为76.21kJ/mol,频率因子为3.67×10^8。  相似文献   

14.
选择了四川典型的3种紫色水稻土有机无机复合体,并用液流法研究其对磷酸盐的吸附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在反应的2h内,灰棕紫泥低肥力水稻土和红紫泥低肥力水稻土的有机无机复合体磷吸附过程以复一级反应为特征.反应开始20min内存在理想的线性关系(r=-0.999,n=10;r=-0.999,n=9),20min至2h间存在另一线性关系(r=-0.997,n=11;r=-0.996,n=12).红棕紫泥高肥力水稻土复合体的磷吸附过程以单一级反应动力学为特征(r=-0.998,n=21),并在40min左右内抛物扩散律拟合较好(r=-0.997,n=15).它们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33.04,9.36和6.41kJ/mol.磷吸附过程表现为吸热反应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以2,6-二氯甲苯为原料,催化氨氧化合成2,6-二氟苯甲腈,制备和筛选了性能优良的 P-V-Mo-Cr-K-O/γ-Al2O3氨氧化反应催化剂。经过 240 h催化剂寿命的初步实验,催化剂活性、选择性不降低。在 φ32 mm×3 mm单管反应器中进行了氨氧化反应条件优化研究,反应温度 360 C,接触时间 10 S,氧气对 2,6-二氯甲苯物质的量比为3时,2,6-二氯甲苯转化率92.2%,2,6-二氯苯甲腈收率77.6%,纯度为98.7%。  相似文献   

16.
催化动力学方法测定自来水中的痕量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锰离子对高碘酸钾氧化结晶紫退色反应的催化动力学条件,从而建立了痕量锰的催化光度分析方法,锰量在0 ̄0.5μg/25ml范围内符合郎伯-比耳定律。最大吸收波长580nm。检测限为4.0×10^-10g/ml。用本法测定自来水中的痕量锰有较高的灵敏度,从而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痕量铁的化学发光法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痕量Fe(3+)离子对溶解氧在碱性介质中氧化鲁米诺的反应具有催化作用,提出一种测定药物和饮用水中铁的化学发光法。铜试剂可作为增敏剂和Cu ̄(2+)离子的掩蔽剂.Fe ̄(3+)离子的含量在1.0~10.0ng·ml ̄(-1)内与化学发光强度成正比关系。本方法简便易行,检测限为1.4×10 ̄(-10)g·ml ̄(-1),相对标准偏差为1.6%和2.8%,回收率为94.0%和96.5%。  相似文献   

18.
在μ=0.10mol·1 ̄(-1)(LiClO_4)、pH=8.0对不同温度下[Fe(CN)_5H_2O]和[(NH_3)_5Co(OOCC_5H_4N)] ̄(2+)的内配位界电子转移反应进行了动力学研究。在25℃,双核配合物[(NH_3]_5Co(OOCC_5H_4N)Fe(CN)_5] ̄-的分子内电子转移速率常数为3.9×10 ̄(-1),分子内电子转移过程的活化焓和活化熵分别为89.5kJ·mol ̄(-1)和6.0J·mol ̄(-1)·K ̄(-1)最后对该反应的机理、速率常数和绝热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铜离子浮选的动力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现铜离子的浮选符合零级反应动力学,并求出其速度常数k0。当pH一定时,k0与流量Qa成正比,即k0=mQa。在pH=2~5的范围内,符合m=1.370×10^-5ln(pH/1.222)的关系。pH=5时m最大,pH>5则下降,从而得出了k0=1.370×10^-5Qaln(pH/1.222)。从单泡吸附模型出发,从理论上提出了浮选效率(ηf)关系式,可用以评价表面活性剂的浮选效果及工艺条件如流  相似文献   

20.
采用“扰动-响应”技术,在内径0.05m,床层高度0.65m,硅胶球填料当量直径分别为7.5mm和2.5mm的滴流床内进行了催化剂润湿分率的实验研究。提出了阶跃输入,两点检测,以传递函数法估算床层内填料外润湿分率的参数估计方法,并着重分析了实验误差及误差传递方式,研究了气体流率,液体流率及填料直径对润湿分率的影响,给出了计算滴流床反应内润湿分率的经验关联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