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探讨环境条件对单宁生产的影响,该文选择木麻黄低效林三个不同发育阶段的小枝进行单宁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发育阶段,总酚含量表现为幼嫩>成熟>衰老小枝,缩合单宁中除纤维素结合缩合单宁外,均表现为随小枝成熟而下降,随小枝衰老而升高;在低效林中的各单宁组分均高于对照.对环境条件比较敏感的幼嫩小枝和受环境胁迫较重的低效林比对照小枝中单宁含量高,表明不良的环境条件促进了单宁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在固定样地采用凋落物收集器收集并定期回收凋落物的方法,研究了海南岛北部海岸木麻黄防护林2008—2009年的凋落物产量及N、P、K养分归还动态. 结果表明:(1)木麻黄林年凋落物量为5.9844t/hm2,其中小枝凋落物量在年凋落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88.99%;其次是杂物,为6.63%;最小是皮+枝,为4.38%. 木麻黄林总凋落物量和小枝凋落物量的月变化格局十分相似,皮+枝、杂物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则比较平缓.(2)小枝中N、P、K 3种主要养分年归还总量为94.69kg/hm2,其中N归还量在年归还量中占有最大比例,为78.86%;其次是K,为18.71%;最小是P,为2.43%. N归还量月动态与总凋落物量月动态变化极其相似,P、K归还量月动态则比较平缓.  相似文献   

3.
不同抚育技术对油松低效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松优良绿化树种,由于面积大效益低,成了经营抚育的中的障碍。实践表明,修枝割灌同步运用抚育效果最好,5年后平均高比修枝、割灌高出0.35m,胸径分别高出0.6cm、1.3cm,蓄积量高出4.1m3、8m3,年蓄积生长量分别高出0.15m3、1.6m3。天然幼苗分别高出11株、64株;公顷株数达2500以上林分抚育时,选择每公顷1000株作为保留木密度,5年后平均高增长1.6m、胸径增长2.9cm、公顷蓄积增加17m3,公顷蓄积年生长量达3.4m3,天然幼苗增加90株/公顷。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东宁县低效林现状,认真分析了低效林产生的原因,指出从转变林业的增长方式要求出发,低效林改造刻不容缓,并对适合东宁县低效林改造的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对厦门40年生辣木植物各器官发育过程中的热值和灰分质量分数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辣木各器官的灰分质量分数在3.50%~17.52%之间,干重热值在15.00~26.32kJ/g之间,去灰分热值在17.65~27.28kJ/g之间.各器官平均灰分质量分数的高低顺序是叶〉根〉果〉枝〉花〉种子,平均干重热值是种子〉花〉叶〉果〉枝〉根,平均去灰分热值是种子〉叶〉花〉果〉枝〉根;2)随着器官发育,灰分质量分数下降,但叶片例外,老叶为最高.干重热值是粗根〉细根,幼枝〉多年生枝〉二年生枝,幼叶〉成熟叶〉老叶,花蕾〉花朵,果实则随其发育而增加.去灰分热值变化有所不同,随叶片发育而升高,两种热值都是细根最低,种子最高;3)果实发育中的干重热值与灰分质量分数具有极显著的负相关(P〈0.01),根、叶器官中有显著的负相关(P〈0.05),而枝和花中的相关性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6.
低产低效林改造是通过改善树种结构、提升林分质量、提高林地生产力、改善林木生长状况,使林分结构逐步趋向合理,生态系统更加完善.该文浅述了低产低效林改造的意义,并提出了改造措施,与林业工作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7.
根据生态恢复理论和长白山近自然林经营理念,通过"封护、营造、改造、抚育"等"低效林"优化培育技术措施,探索了适合长白山区改善林分质量差、生长缓慢、效益低现状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海岸林的防风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海岸木麻黄林分的风速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从2006年11月到2007年3月在福建东山岛测定了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林分内外多点的风速.应用等值线图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木麻黄林分各测点风速呈开口向上的抛物线,从空旷地到林分内10h之间风速呈下降趋势,在10h之后风速呈增长趋势:空间分布呈向上的V形曲面,其中有部分凸出和下凹区域;等值线分布疏密相间,有部分闭合区域.  相似文献   

9.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林生态系统的碳贮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乔木层不同器官和凋落物层、土壤层样品含碳率和碳贮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不同器官碳密度表现为:中龄林最大、成熟林次之、幼龄林最小,凋落物层含碳率表现出与乔木层平均含碳率相似的规律:土壤含碳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且成熟林>中龄林>幼龄林.木麻黄人工林年净固碳量差异主要体现在乔木层,凋落物年固碳量亦存在显著差别,但比重小于乔木层.  相似文献   

10.
以苏南山丘区铜山林场低质低效杉木林为研究对象,对其生长过程、形成原因和功能特征进行分析。通过建立综合等级判别函数,将低质低效杉木林分划分为3个等级:第Ⅰ类为生长较好的正常林分,第Ⅲ类为极低质低效型林分,第Ⅱ类介于上述两者之间。低质杉木林以低质型、生长潜力型和综合低质低效型为主。在分析质效因子各等级林分生长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划分杉木低质低效林的技术参数标准,在Arcview支持下使低质低效林的分类结果可视化,时空特征清晰可见,克服了传统分类方法的空间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1.
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分解过程中的养分释放及能量归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1月到2006年1月在福建沿海惠安赤湖林场利用分解袋法对18 a生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分解过程中营养元素的变化及养分归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分解过程中,C、Ca含量呈上升与下降交替进行的倒“S”型,且波动幅度越来越小,N、P的浓度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K的浓度在分解前3个月急剧下降此后变化平缓,Mg则在分解过程中有升有降.木麻黄细根分解过程中养分浓度的变化与地上部分相似.分解一年之后,细根分解都表现为养分释放,K的损失率最高,达91.41%,其次是Mg和Ca,再次是C和N,P的损失百分率最低.18 a生木麻黄人工林每年通过细根枯死向土壤归还的N、P、K、Ca、Mg养分分别为4.911、-0.017、4.933、2.160、0.416 kg/hm2.木麻黄人工林细根年能量归还量、年能量净生产量、年细根能量归还比分别为33.4×106kJ/hm2、91.35×106kJ/hm2和36.56%,细根年能量分解损失量可达56.94%.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木麻黄人工林的凋落物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不同发育阶段木麻黄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凋落物各组分含量的月动态和季节动态.结果表明: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向林地输入的凋落物量分别为4.84t·hm-2、9.25t·hm-2和13.33t·hm-2.不同发育阶段各组分所占比例及凋落量变化较大,成熟林分别是中龄林和幼龄林的1.44倍和2.75倍.凋落物的碳素含量季节变化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  相似文献   

13.
在福建惠安选择不同发育阶段(幼林、中林和成熟林)的木麻黄防护林作为研究对象,用LICOR-8100 Autcomated Soil CO2 Flux System法测定其土壤温度、水分及土壤呼吸的季节动态.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木麻黄纯林土壤呼吸、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季节动态都呈单峰曲线,最大值在6或7月,最小值在11或12月.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了解木麻黄凋落物分解过程中的养分变化以及微生物碳源的利用特征,明确凋落物微生物多样性与养分之间的关系。【方法】在海南省海口市桂林洋海滨选取10~15年生木麻黄林,按照“S”形五点取样法,分别采集0~5 cm、≥5~10 cm、≥10~15 cm 等3种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样品,测定其理化性质,并利用Biolog微孔板法测定凋落物外生菌和内生菌的群落功能多样性,对其进行主成分PCA分析和冗余RDA分析。【结果】①凋落物的分解程度越高,其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越低。②不同分解程度木麻黄凋落物中外生菌和内生菌功能多样性差异显著,外生菌平均颜色变化率(AWCD)随分解程度增加而增大,而内生菌AWCD则降低。③凋落物分解程度越高,外生菌的Shannon、Simpson指数明显升高,McIntosh指数无显著差异;内生菌的Shannon、Simpson指数也随之增加,而McIntosh指数则明显降低。④外生菌和内生菌对6大类碳源利用强度存在差异,优势碳源分别为糖类和多聚物,分解后期胺类和酚类的利用率均有提高。⑤主成分PCA分析表明,不同分解程度的凋落物外生菌和内生菌对31种碳源的利用均有显著差异;RDA分析表明,碳、氮含量与凋落物外生菌微生物功能多样性指数呈最大相关。【结论】木麻黄凋落物分解程度越大,外生菌碳代谢强度和多样性越高,而内生菌碳代谢强度越低,其多样性越高;凋落物的氮、碳含量是影响凋落物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外生菌和内生菌在木麻黄凋落物的分解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低效次生林改造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天然次生低效林功能较低的情况,通过试验,提出了对天然次生低效林进行改造利用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不同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生物量及养分积累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福建漳平五一国有林场7年生马尾松无性系测定林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参试40个马尾松无性系不同器官生物量及N、P、K含量的测定,进行不同无性系生物量及养分积累量的比较,结果表明:参试无性系全株生物积累量平均为15.94 kg.株-1,其中M7号无性系的生物量最大,但养分消耗量也较大。M18号无性系的生物产量较高,而N积累量小于平均值的20%,初步判断为N营养利用效率较高基因型。M4、M5、M7、M9、M13、M14、M18、M22、M23、M26和M30无性系的干材生物量大于平均值20%,但P和K营养积累量均小于平均值的20%,属于对林地养分消耗较小的高产无性系。  相似文献   

17.
速生阶段第2代杉木林养分循环的动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第2代杉木人工林小集水区径流场定位观测的数据资料,利用分室法建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数学模型,并对15%和30%两种间伐强度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第2代杉木林生态系统中除土壤分室外,其余各分室养分的贮存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与对照相比,两种经营措施对地下部分养分库影响不大,对地上部分养分库影响较大.15%和30%的强度间伐后,生态系统内地上部分养分积累量恢复到间伐前的水平,分别需要6a和9a的时间。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不同发育阶段早胜牛阉牛牛肉品质差异,随机选取12头健康无病、发育正常的6、12、18、24月龄早胜牛阉牛(犊牛早期阉割处理),屠宰后采集背最长肌进行测定,检测各发育阶段早胜牛阉牛牛肉样本的蒸煮损失、滴水损失、剪切力、鲜肉剪切力、pH、亮度(L*)、红度(a*)、黄度(b*)、系水力等物理指标,水分、粗脂肪、粗蛋白、灰分等常规养分,以及氨基酸组分。结果表明:随着月龄增大,早胜牛阉牛牛肉的蒸煮损失、滴水损失显著减小(P<0.05),但剪切力、系水力显著增大(P<0.05);随着月龄增大,肉色亮度显著降低、红度显著提高(P<0.05)。18月龄和24月龄早胜牛阉牛的鲜肉剪切力显著高于6月龄和12月龄(P<0.05);随着月龄增大,早胜牛阉牛牛肉的粗脂肪、粗蛋白含量显著增加、水分显著降低(P<0.05);18月龄早胜牛阉牛牛肉肉色表现较好;24月龄早胜牛阉牛牛肉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阶段(P<0.05);18月龄以上早胜牛阉牛牛肉氨基酸组成较为均衡,其中24月龄早胜牛阉牛牛肉的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6月龄(P<0.05)。因...  相似文献   

19.
对福建东山赤山林场8龄短枝木麻黄纯林小枝衰老过程中K、Ca和Mg元素的含量及其内吸收率的季节动态进行研究.短枝木麻黄成熟小枝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KMg,而衰老小枝中元素含量大小顺序为CaMgK.随着小枝的衰老,K和Mg含量下降(Mg在冬季除外),而Ca含量显著上升.K的内吸收率达60%以上,Mg的内吸收率较低(在冬季累积),而Ca在不同季节累积达90%以上.K的内吸收率在夏、秋季要高于冬、春季;Mg的内吸收率在夏季达到最高值;而Ca的内吸收率在各个季节并无显著差异.成熟小枝中不同的元素含量与其内吸收率之间的关系不尽相同,其中K、Ca含量与其内吸收率不相关;Mg含量与其内吸收率存在显著正相关(r=0.811,p=0.001).小枝衰老过程中较高的K的内吸收率反映了K是木麻黄林生长的关键元素之一,高的K的内吸收率是其重要的营养保存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20.
海南岛西部不同林龄橡胶林土壤养分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研究热带人工林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生态系统不同林龄土壤养分的特征,对热带地区种植橡胶及其更新进行了生态效益评估,并研究了海南儋州地区幼林早期(2龄)、幼林晚期(7龄)、开割树(16龄)和老龄即将更新树(30龄)4种不同林龄的橡胶林土壤养分含量的分布特征,结果如下:(1)不同林龄橡胶林胶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