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根据1963年3月下旬到4月上旬在沛县城南农場进行的小气候考察,分析了不同土壤类型在(晚霜冻期间)的农田小气候特征和不同土壤类型的农田冬小麦受晚霜冻害差異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利用温斯顿编制的美国NOAA卫星第一批45个月辐射观测资料分析图,包括吸收太阳辐射,反射率及射出长波辐射。而地-气系统辐射平衡是用公式计算的,首次对地-气系统辐射平衡理论各分量从数值上进行逐月的和年内的纬向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年中太阳直射点随时间的推移的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地-气系统辐射平衡,吸收太阳辐射,反射率和射出长波辐射的纬向分布,和理论说明的变化是完全一致的,这45个月正处于太阳黑子数相对少期,该期间的太阳辐射应是偏弱的。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0至12日,河套地区连续发生强霜冻天气,给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危害。文中利用MICAPS气象资料和自动站资料对这次过程形成的天气形势进行了成因分析,最终得到霜冻发生的气候背景和成因,以及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运用时间序列的谐波分析方法,对石河子未来年份的春季晚霜冻进行预测,并建立了拟合模型,结果表明:预报1995年晚霜冻出现在4月21日,与实况4月22日,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通过DRESOR(被边界吸收或介质散射的能量分布)法揭示了一维辐射传递过程中可能存在的温度交点的现象,并对该现象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结果证实其原因是在交点处存在着辐射传递的完整对称性,使得该点处辐射平衡温度不受其他参数变化的影响.空间介质中心两侧光线传递完全对称条件下才可能出现该交点现象,而介质的各向同性散射反照率和梯度折射率分布对交点的位置无影响.若介质两侧壁面发射率相等,则发射率值的大小对交点的位置无影响;若两壁面发射率不等,则交点会向发射率较大的一侧移动.此外,两壁面的温度只影响辐射平衡时交点处的温度,对交点的位置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正>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和历史天气图资料,对1971~2009年石河子地区出现的霜冻地理分布规律、年际变化以及环流特征、影响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给出了霜冻发生的天气学条  相似文献   

7.
晚霜冻对我区果树发展的影响及预防措施张掖地区林果业研究所冯军仁蔡建英张掖地处中纬度地带,远离海洋,受青藏高原的影响,形成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冬季长而寒冷。晚霜冻使处于萌动阶段的果树各器官抗寒性大幅度减弱,特别使得生殖器官的抗寒力更弱,加上粗放的经营方...  相似文献   

8.
9.
晚霜冻对陇南茶树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生华 《甘肃科技》2005,21(10):203-204
晚霜冻是陇南茶叶生产的主要危害,本文对茶树霜冻的成因冻害程度分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折和表述,并提出了防御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0.
晚霜冻对武都花椒的危害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元惠 《甘肃科技》2008,24(3):148-149
晚霜冻是武都花椒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文章对花椒树霜冻的成因、冻害程度分级及影响因子进行分折和表述,并提出了防御及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11.
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辐射平衡特征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区水泥下垫面是城市各种人为下垫面类型中占比重最大的一种且具有典型的城市化特征,其热力性质明显有别于郊区接近自然的下垫面,这必然造成地表辐射平衡和能量交换过程发生改变,对城市气候产生影响。分析城、郊不同下垫面的辐射平衡特征,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城市气候的成因和影响机制。本文利用在南京冬末开展的"城市边界层三维结构研究"实验所取得的城、郊水汽、温度和地表辐射平衡及分量观测资料,分析了南京城、郊下垫面近地层的辐射平衡及各分量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不同天气条件下城、郊辐射平衡及分量特征有一定差异,尤其在天气转折变化时差异更明显,在晴天时差异最大,在下雪天时差异最小,但多云时更接近各辐射分量城、郊差异的平均特征;②净短波辐射在地表辐射平衡城、郊差异日变化中起主导作用;③在冬季多云时的城市"干岛"效应和雪天时的城市"热岛"效应也是影响城市辐射平衡及各分量城、郊对比差异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辐射平衡学说宣称,“整个地-气系统的能量收支相等,辐射平衡为零”.本文根据当代地理耗散结构学说,否定了这一基本观点.作者力图揭示地球表层系统能级跃迁的运行机制,从而阐明地球表层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有机耗散结构,全球辐射平衡不为零.  相似文献   

13.
利用1961—2015年宁夏16个气象站的逐日最低气温资料,根据酿酒葡萄霜冻气候指标统计终霜日、霜冻时间,用统计和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宁夏酿酒葡萄的晚霜冻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近55a宁夏酿酒葡萄的平均终霜日在4月中旬至5月上旬,按90%保证率计算,各站终霜日的界限期在4月底至5月中旬;全区酿酒葡萄晚霜冻平均时间为92d.宁夏酿酒葡萄全区平均终霜日呈提早趋势,2个区域终霜日的年际变化趋势均与全区一致;全区酿酒葡萄霜冻时间呈减少趋势,引黄灌区霜冻时间的线性倾向率与全区接近.20世纪60~80年代,全区平均终霜日偏迟,90年代及以后终霜日偏早,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5a,偏早趋势较为明显;全区轻、中、重霜冻时间与55a平均值相比,在20世纪70年代偏多,60和80年代基本持平,90年代及以后偏少.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5a,偏少较为明显.近55a全区终霜日的突变年在1984年,引黄灌区在1986年,中部干旱带在1983年;霜冻时间的突变在1984年.  相似文献   

14.
在江苏淮北地区土地平整后形成的生土上,对水稻-小麦-水稻、水稻-油菜-水稻、水稻-绿肥-水稻3种种植模式不同施肥条件下的氮、磷、钾产投比及与土壤肥力进行试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季数的增加,氮、磷的产投比有很大的提高。3季种植后,有机质投入量与土壤有机质净增量,总投氮与土壤全氮、碱解氮、总投磷量与土壤速效磷,总投钾量与速效效钾均呈显著正相关,肥料投入对生土壤肥力演变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5.
干旱荒漠区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年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张强  王胜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2):211-216
利用2000年9月1日至2001年8月31日期间“我国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试验”在敦煌荒漠取得的陆面过程观测资料,研究了干旱荒漠地表温度、土壤热量通量、土壤湿度和地表辐射分量、地表反照率等物理量的日循环和年循环特征及其影响机制,分析了地表温度极值特征和冻结时段、土壤热量输出和输入特征及土壤湿度的变化规律,探讨了干旱荒漠区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特征所隐含的气候学意义,揭示了土壤水热特征和地表辐射平衡特征与气候和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霜冻是一种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为了石河子垦区农业生产健康发展,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和布局,有效利用农业气候资源。利用石河子垦区1954~2017年霜冻地面观测资料,应用线性拟合、Molet小波和Mann Kendall检验等方法统计分析了石河子垦区初霜、终霜和无霜日数的变化趋势、周期和突变特征。结果表明:石河子垦区终霜日以4.97d/10a的趋势提前,初霜日以3.48d/10a的趋势推后,无霜日数以8.76d/10a的趋势延长;无霜日数从1954年的准12年周期逐渐减少到2016年的准9年周期,并在1995年发生了突变。根据石河子垦区霜冻气候特征,合理选择农作物品种,选择合适的地形种植农作物,选用正确预防霜冻方法可以大大减少霜冻的危害。  相似文献   

17.
广西异常霜冻天气过程特征指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吴兴国  高安宁  陈业国 《广西科学》2003,10(1):72-74,80
根据1957-2002年45个冬季的广西逐日霜冻天气图资料,按农业区划对气候要素保证率要求原则选择出45个冬季的异常霜冻天气过程共9次,计算它们的寒冷度,冰冻度和持续性指数。对入选过程进行排序分析。确定1954-1955年冬天发生的霜冻天气过程是1950年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异常霜冻天气过程。这一结果与实际影响较一致。设置特征指数以量化的方式综合评判广西异常霜冻天气的气象学特征。具有明晰的物理意义。可操作性强。  相似文献   

18.
运用经典统计物理理论对平衡辐射进行研究,存在着致命的缺陷,主要原因是经典统计物理理论把平衡辐射场看作是由无穷多个单色平面波的叠加,按能量均分定理,每个单色平面波具有一定的能量值,因而平衡辐射场的总能量将趋于无穷大。要正确解决经典统计物理对平衡辐射的缺陷,需要用量子统计物理理论来研究。量子统计理论认为,平衡辐射是由大量光子组成,光子的自旋量子数为1,满足玻色分布,从而能得到与实际完全相符的结论,即普朗克公式。利用普朗克公式还可以得出瑞利-金斯公式以及维恩公式等其他一些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81~2010年福建省67个气象监测站的逐日最低地面温度≤0℃的气候资料,对霜冻天气时空变化特征和初、终霜日及无霜期的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表明:30年来,福建省霜冻天气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特征;霜冻日数总体呈减少趋势;霜冻日12月至次年1月出现最多,以12月上旬最频繁;霜冻天气持续时间比较短.初、终霜日和无霜期的离散程度和年际变化率均较大;平均初霜日呈推迟变化趋势,平均终霜日呈提早变化趋势,平均无霜期呈延长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0.
利用地面最低温度≤0.0℃(以下用T_D≤0.0℃表示)作为霜冻指标,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德州地区近40年霜冻日期变化规律分析得出:该地区初霜冻推迟,气候变化率为0.467d/10a;终霜冻提前,气候变化率为2.06d/10a;霜冻期缩短,气候变化率为3.567d/10a.从年代际变化情况来看:20世纪70-90年代变化不太显著,2000年后变化更为明显,初霜冻推迟2天,终霜冻提前7天,霜冻期缩短11天;研究得出:上年度终霜冻推迟且造成灾害的年份,当年初冬遭受低温冻害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