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6 毫秒
1.
利用化学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教学中,利用化学实验,启迪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不仅能使学生在校期间多得更多知识,取得好成绩,而且将来在生产实践中,也能自觉有效地接收新知识,有所发明创造,受益终身.  相似文献   

2.
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能动性方面有其独特的效用,就化学实验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内容方面做相应的改革,使之更适合于培养学生的能动性,以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优秀化学人才。  相似文献   

3.
化学课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主要是促进学生科学素质的养成。平常教学中强调的能力培养,核心就是思维力的培养。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和概括的反映,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概括、归纳、演绎、推理等能力。思维能力包含的范围很广,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非常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也非常有利于培养他们对事物对比、类比、逻辑推理的能力。在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利用有关化学知识的特点,进行相关思维能力的培养。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相似文献   

4.
在素质教学的今天,如何把握好高中化学教育的素质教学问题是非常必要的。所谓的素质教学无非是提升学生的化学应用素质,保证学生的化学素质与时俱进,这涉及到化学教师的教学应用策略问题,为了更好的提升学生的化学性质,教师需要掌握当下化学教育的关键问题,那就是教师要满足我国当下素质教学的环境需要,让学生更好的获得化学应用能力,这是当下化学教育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5.
李海军 《科技资讯》2013,(14):196-196
学生化学科学素质表现在对化学的态度,对化学现象的认知能力,对化学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辩证的分析问题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内容为依托,教师应围绕以上五个基本要素,结合德育、美育、身心教育以及劳动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6.
21世纪人类面临的资源、信息、环境等问题,都离不开化学,化学知识是大学生所掌握的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用化学知识和化学观点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学生素质全面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本文就如何使分析化学与无机化学紧密结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谈几点看法。1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教学现状要求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必须具备一定的化学知识。目前,各大高校都比较重视化学教育,但在教学工作中存在一些弊病,表现为:无机化学元素部分内容繁杂,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兴趣;二年级上分析化学时,学生对基本的无机化学知识已忘记大半,不能将无机化学知识很好的运用到分析化学中;无机化学实验和分析化学实验相互重复,实验内容陈旧。2分析化学、无机化学两者紧密结合2.1理论教材的统一目前广泛采用的无机化学教材中所叙述的各个元素的性质,几乎都是分析化学定性分析方面的内容,溶液中的各种平衡及平衡的计算又是分析化学中定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理论依据。可见分析化学是以无机化学为基础,将两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是大势所趋。无机化学元素部分的内容与分析化学的定性分析紧密相关。例如:碱土金属元素包括铍、镁、钙、锶、钡、镭。这些元素的存在形式,...  相似文献   

7.
科学知识是发展学生科学素质的基础,科学教育能逐渐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培养良好的科学品质,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形成科学意识.初中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和发展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中心,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化学现象,处理身边的化学问题,破除迷信,崇尚科学,关注环保,造福人类..  相似文献   

8.
在教学中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是相辅相成的,知识的掌握是基础,发展学生的能力是教学的必然要求,只有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才能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成为有用人才。  相似文献   

9.
在对不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高师化学专业(师范类)本科生的职业素质现状,并从职业道德素质、职业身心素质、职业知识素质、职业能力素质四个方面构建了新型高师化学专业(师范类)学生应具备的职业素质结构,为探索提高师化学专业学生职业素质的途径与方法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按照农业院校对学生实验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要求,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在课程体系、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考核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通过编写新体系基础化学实验改革教材,最大限度地提高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化学实验是化学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科学知识真理性的标准;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获取化学经验知识和检验化学知识的重要媒体和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以实验为基础展开化学教学已成为所有化学教学工作者的共识。但在多年教学中,实验教学中已存在许多问题,与众多同事交谈时多有同感,有的问题甚至十分严重,这些问题影响着化学教学健康发展,实验教学若不创新,学生的科学素质已有明显的降低,所以化学创新式教学势在必行,现就几年来对高中化学实验创新式教学研究所得做一个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12.
化学习题教学中,不仅要教会学生解题技巧、解题方法,更重要是培养学生思维方法.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消除学生思维定势影响,培养求异思维;鼓励创新,激发学生创造思维;克服思维呆滞,培养直接思维,提倡一题多解,培养发散思维;防止知识负迁移,培养对比思维.经过多年的试验,发现这样教学,学生灵活迁移知识能力与思维素质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3.
建筑设计基础是建筑学专业的重要启蒙课程。沿着培养学生设计基本能力的主线,课程构建起知识、能力、素质的知识能力框架,以设计表现、思维训练、设计实践为支点串联能力训练模块,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强化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设计基本能力和专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基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实验能力 ,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因此加强实验教学即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 ,也是在化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科学素养极为重要的内容、手段和途径。化学教育家戴安邦先生说 :“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搞好实验教学对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的重要作用已逐渐成为化学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如何在实验教学中实施素质教…  相似文献   

15.
从教育目标和适应市场经济需求出发,提出了改革高师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计划的总体思路以及具体措施:要有新的教学观念,要有新的教学内容,要有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要有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评价的新理念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张国镇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43-143,43
探讨了如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进行STS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挥化学教学中的STS教育优势,渗透着科学技术、生产、社会、生活的化学实验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以培养具有较高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分析化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方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化学》是化学和化工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环节。在理论教学环节,应采用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要精心组织习题讨论,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与职业资格证书考试相结合,使学生将来能够持证上岗;要探索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应正确引导,改变学生重理论轻实验的观念;开展多层次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要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活动,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科研素质。  相似文献   

18.
新化学实验体系下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技能是化学工作者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化学实验教学环节在整个化学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对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验课程体系中,我们改变了以往建立在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4个二级学科基础上的实验课程体系,重点对实验课程体系、实验内容进行了较大力度的改革,提出了在一级学科平台上,实行化学实验模块化的实验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成为现代教育的主题。课堂教学的重心不再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新的教育理念对新时期教师的知识、观念及教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化学课堂教学中新教育理念的体现为出发点,结合2002年湖北省中学化学优质课竞赛,从研究性学习、创新思维培养、开放式教学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化学是中等专业学校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对我们农业学校来说,不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生产实习课都需要一定的无机、有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等。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应该从化学这门学科本身所具有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针对现代教学存在的教学误区,施行一套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案。在知识的探索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和原理,体验探究过程的本质,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应该作为化学教育改革创新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