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地球上的一切动物都要经过生长、发育、衰老、死亡4个阶段。一般地说,动物的个体死亡并不会引起种族的绝灭,因为动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都能产生基本上与自己相似的新个体,从而使种族得到延续,这就是动物的婚恋与生殖。  相似文献   

2.
狼的神话     
图腾与崇拜 狼,狡诈而凶悍,恶名昭著,然而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与传说里,狼却素负盛名.看来,狼被顶礼膜拜,也不是妄谈. 上古时期,人类不能脱离周围的自然环境,在他们眼里,人和动物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殊差别.原始人相信,同样以捕食动物为生的兽类大概是另外一些种族,并在它们身上发现了为之崇拜的神奇力量.混沌的人类毫不怀疑地把自己的部落看做是这种或那种神奇动物种族的属员,进而把它们奉若自己的祖先加以敬仰.原始人把这种或那种动物作为自己部落的标志,这就是所谓的图腾.在各民族的风俗习惯里至今仍可找到图腾社会的遗迹.  相似文献   

3.
以前科学家认为杂交的个体无法再繁衍后代,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海洋生物学家发现,许多海洋动物都有着奇异的双重生命--它们在幼虫阶段的外形特征和成体时完全不同,这种转变被称为"变态".  相似文献   

4.
寒武纪大爆发中的磷酸盐化胚胎化石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岳昭  ()S. Bengtson 《科学通报》1998,43(17):1858-1862
在扬子地台寒武纪最早期(梅树村期)发现的磷酸盐化保存的后生动物Olivoides具发育的不同阶段,从胚胎细胞分裂的囊胚期经可能的原肠胚期至胚胎的组织分化期最后直至幼体孵化。后生动物胚胎化石的研究为古生物学研究开辟了一个新领域-化石胚胎学,早期后生动物胚胎学研究对了解寒武纪大爆发中的生命的个体及系统发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前学术界对最古老后生动物门类的分支序列及系统演化仍没有共识,但大多数学者都深信海绵动物是最早分支的后生动物.现生海绵部分属种有似辐射对称、少部分有顺轴旋系对称,因此,海绵被认为是在真后生动物发育特征,如有明确的轴性对称出现之前演化的动物.其他早期后生动物门类有两侧对称、四辐射对称(刺胞动物门)、二辐射对称(栉水母门)或是没有对称轴性(扁盘动物门).本研究报道了来自华南寒武系荷塘组具有四辐射对称结构的海绵化石,并且从已报道的柱状海绵化石中鉴别出前人所忽略的四辐射对称结构.本研究指出四辐射对称是海绵的原始特征,并且推测最早的海绵始祖应该是由基因控制、外形规整、细胞结构交织而成的个体.  相似文献   

6.
逆向遗传分析与遗传工程小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傅继梁 《科学》2002,54(1):3-7
遗传学的实验研究往往是从生物体的突变分析入手,通过观察自发的或诱发的突变型个体表型改变来识别突变基因,进而识别与突变基因等位的正常基因的结构与功能.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这种传统思路的局限性慢慢显现出来.譬如,许多能造成致死表型的突变,很可能因阻断重要的发育或代谢途径而导致携有突变基因的个体死亡.而分离和研究这类突变基因对于阐明生长、发育、疾病、衰老乃至进化等基本生物学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7.
动物的战斗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06,28(5):266-270
战斗行为是动物解决个体与个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矛盾和冲突的最终办法。战斗的激烈程度与双方为之争夺的资源价值大小有关。战斗的形式多种多样,依动物的种类而有所不同,很多动物都生有专门的战斗器官,如角和长牙等。为把战斗中负伤和死亡的风险降至最小,动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适应性行为,如进行分阶段和逐步升级的战斗、靠威吓行为取胜、进行仪式化战斗和战前的实力评估等,同时心理因素也是决定战斗胜负的因素之一。本文以多种多样的动物类群阐述了动物战斗行为所遵循的各种规范、法则和原理。  相似文献   

8.
体细胞克隆的效率非常低, 只有低于4%的重组胚胎可以发育成个体, 而且许多的克隆动物在出生后不久死亡并表现出组织器官的发育异常. 为了探讨造成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可能分子机理, 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分析了4个对染色质进行修饰的基因(DNMT1, PCAF, MeCP2, EED)在分别来自两种供体细胞(成年成纤维细胞和胎儿成纤维细胞)的出生死亡克隆牛的6个组织(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大脑)的表达. 结果发现, DNMT1在两种供体细胞的克隆牛心脏(P < 0.05)、肝脏(P < 0.05)和大脑(P < 0.01)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牛; PCAF则在心脏(P < 0.01)和肝脏(P < 0.05)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牛, 而在成年成纤维供体细胞克隆牛的脾脏(P < 0.05)中显著降低; MeCP2EED基因在体细胞克隆牛中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牛中无显著差异. 由于DNMT1PCAF基因在DNA的甲基化以及组蛋白的乙酰化中起重要作用, 其正常表达为供体核后成修饰的精确重编程所必须, 所以DNMT1PCAF的异常表达可能是造成克隆动物出生死亡以及器官发育异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地球上生活着一些剧毒动物,它们单独个体中所含的毒液就足以让一个成年人中毒死亡很多次。  相似文献   

10.
植物叶片的衰老是叶片生长发育的最后阶段.叶片衰老受发育年龄控制,但同时也受内源信号和外部生长环境调节.叶片衰老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细胞解体和死亡现象,  相似文献   

11.
一般而言,动、植物间的差别是明显的,许多方面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了,像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生长在固定的地点,叶子中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等等。而动物则有头、手、足、心、肝、肺等分化,能自由行动,必须依赖现成的有机物质为生,被人们称之为“异养生命”。本文从生理角度来谈谈它们之间的基本区别。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植物个体的寿命有很大伸缩度,和动物迥然有异。大家知道,一般动物只要是同一物种,其个体的生长速度基本一致,它们几乎在同一年龄成熟,生儿育女,然后衰老,并且在度过相当近似的岁月后,共同走向死亡。而植物却不是这样,例…  相似文献   

12.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6,38(5):367-370
与大多数其他哺乳动物相比,灵长动物是社会性极强的动物。从组成群体的每个个体的角度看,结群生活至少有4个好处,即减少被捕食的风险,更容易获得食物,更容易找到配偶,能更好地看护和照顾后代。但每一种潜在好处都必须与可能付出的代价相平衡。对白天活动的灵长动物来说,减少被捕食的风险是选择群体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群体中生活的个体能获得更多的保护。任何个体生殖的成功都取决于它为其子女和自身获得足够食物的能力。决定灵长动物群体大小的最重要因素是食物资源的时空分布。  相似文献   

13.
超级合作     
正世界充满激烈竞争,但人们仍然需要配合、协作和互相帮助。物种的合作精神似乎与达尔文的物竞天择理论相悖。直到最近,科学家的研究才开始揭示其中的奥秘。在群居的社会性动物中,一些个体为了种族的生存和基因的延续甘愿牺牲自己,如像蚁群里的工蚁,它们自己并不生育,却悉心照料它们母亲的后代。人类也是这样——尽管人类拥有更为复杂的社会关系,但在某种程度  相似文献   

14.
世界上所有的生物都含有基因,且越是高级动物,其细胞内所含的基因数目就越多。有的细菌只有几个基因,而一个人体则会拥有大约10万个基因。人的生长、发育、健康以及学习、创造的智能等全部信息,都贮藏在这大约10万个基因中。基因是人类生命的密码,深藏在细胞核内染色体中,控制着人的高矮、肤色、发质及骨骼、神经等器官的生长、发育,记录着所有个体特征的遗传信息。每个人都分别从父母那里得到一半密码。因此,可以说,基因是遗传的血缘关系的最可靠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鲁芮伶  杜莹  晏黎明  夏建阳 《科学通报》2019,64(23):2395-2409
森林覆盖了地球陆地面积的30%左右,约占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储存总量的45%.因此,森林植被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对全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近年来,气候变化与其他干扰因子的耦合作用加剧了树木死亡和森林衰退,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了多方面的影响.目前,从个体、生态系统、区域到全球等不同尺度进行控制实验、长期监测以及计算机建模是研究树木死亡的主要手段.然而,几乎所有对树木死亡的研究都涉及一个基本问题,即如何判定树木是否死亡.考虑到树木死亡的复杂性、特殊性以及调控机理的跨学科性,目前仍未形成对树木死亡的统一定义和判定标准.本文旨在整合表观诊断、遥感监测与模型模拟等研究中采用的树木死亡判定方法,并归纳总结各类方法的优缺点,以期为未来开展树木死亡的观测与预测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狼的神话     
<正>图腾与崇拜狼,狡诈而凶悍,恶名昭著,然而在世界上许多民族的神话与传说里,狼却素负盛名。看来,狼被顶礼膜拜,也不是妄谈。上古时期,人类不能脱离周围的自然环境,在他们眼里,人和动物都差不多,没有什么特殊差别。原始人相信,同样以捕食动物为生的兽类大概是另外一些种族,并在它们身上发现了为之崇拜  相似文献   

17.
一些动物常常将自己装扮成具有防御能力或无法被食用的物体,这种行为就是动物拟态.这是一种巧妙的伪装术,是自然界中一种很有趣的现象,最常见的就是动物的保护色.后来,动物拟态逐步从行为举止进化到发出信号,目的是做到形似. 动物拟态分为3种形态——贝茨型、弥勒型和进攻型.贝茨型比较简单,即伪装成不能被食用的物体,如步行虫装扮成黄峰.弥勒型要复杂一些,具体表现为:好几种具有自我防御能力又形似的动物相互模仿,构成一条“防御链”.这样一来,由于大家色彩都很相似,所以个体便占了便宜.金龟子、椿象和瓢虫的体表都有能吓跑敌人的黑斑.  相似文献   

18.
有些低等动物,如昆虫和个别鱼类,性结合之日也是雄性个体的死亡之时,生物学家将此现象称为"死婚".螳螂、蜜蜂、蜘蛛等,都有这种现象.  相似文献   

19.
尚玉昌 《自然杂志》2016,38(2):116-119
所有的灵长动物都是社会性动物,其社会群体的组成成分依物种不同而有很大不同。它们在群体中进行取食、漫游、休息和睡眠等各种活动。对灵长动物的社会组织进行归纳分类有助于对各个物种进行比较研究,其最终目的是便于研究能够影响社会组织多样性的各种因素。灵长动物的社会分群是多种选择因素作用的结果,其中每一种因素都能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猴群的大小、组成成分和数量动态。虽然大多数灵长动物生活在本物种所特有的社会单位中,但它们并不是终生都生活在同一个社群中。有些种类是雌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而雄猴外迁到另一个社群中;还有一些种类是雄猴留在自己的出生群中而雌猴外迁;吼猴和小狷猴等是雌雄两性都外迁。从个体的视角看,灵长动物的社群并不是一个稳定持久的单位,而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随着个体的出生、成熟、外迁、迁入、迁出、配对、生殖和死亡而不断发生变化。最早关于灵长动物社会行为的知识来自于持续1~2年的短期观察,但现在已经积累了大量的长期野外观察资料,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很多创新。这些资料和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生物学视角并开辟了新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
细胞死亡对于生命体的发育及形态维持具有重要意义并对发育成熟的个体具有保护作用,程序性细胞死亡是机体抵御外部感染和内部病变的重要机制.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发展,对细胞死亡方式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透彻.本文主要结合国内外对细胞死亡方式的最新研究进展,根据形态学分类标准,详细阐述细胞死亡的几种形式,包括主要的细胞死亡形式,即凋亡、坏死、自噬性死亡以及具有鲜明特色的死亡形式——副凋亡、胞质自切和有丝分裂灾难;同时总结概括细胞死亡对各种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疾病治疗的重要意义,阐述细胞死亡是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指出我们应该正确利用细胞死亡形式开启生命和精准医学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