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代数学辞典》一书的翻译出版,在我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比较分析了在日本和中国的出版背景,并对原著者和编译者做了较详细介绍。同时,对辞典内容进行了分类整理,并加以分析,认为《代数学辞典》一书适应了中学教育状况的需求,并对后来教科书的编排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2.
电力系统单相接地故障对线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单相接地故障对线路线损影响的简便分析方法,并就接地故障对线损的影响情况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基于临床的智能化电解质分析仪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介绍一种由单片微机系统控制的临床电解质分析仪 ,提出系统测量原理、单片微机系统组成及软件实施方法 ,并分析了溶液温度对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减少温度影响的有效方法 ,通过温度补偿和校正消除温度对于电极斜率的影响 ,提高整个系统的测量精度 ,并给出了系统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就业难的系统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就业难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工程。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五个影响体的分析,构建了就业影响系统模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5.
刘天能 《科技信息》2009,(12):43-44
大学生就业难受多种因素影响,其成因的复杂性决定了就业难问题的解决是一项长期工程。本文从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通过对影响大学生就业的五个影响体的分析,构建了就业影响系统模型,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6.
马赫所提出的思维经济原则是其实证主义方法论的根本原则。这一原则蕴涵了深厚的还原论思想,并对当时的科学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学心理学深受这一原则的影响,并在这一原则的影响下,在本体论上坚持物理主义,在研究途径上遵循自下而上的还原路线,在理论表述上也主张量化的表述。还原分析作为一种研究方式在心理学中是必要的,但也应该看到人类心理与自然现象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袁泉 《科技资讯》2010,(11):88-88
路面平整度是衡量高速公路使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对影响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8.
基于粗糙集理论的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粗糙集理论是处理知识不精确和不完善的一种归纳学习方法,能在保留关键信息的前提下,对数据进行化简并求得最小的知识表达,同时能识别并评价数据之间的依赖程度。文中针对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复杂性,将粗糙集理论的技术思想应用于大学生学习成绩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中,研究了大学生学习成绩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并确定了影响大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针对耦合型4UPS/UPR少自由度并联机构,分析了其自由度及耦合运动特性,给出了其旋量形式的一、二阶影响系数。借助于虚功原理及旋量形式的一、二阶影响系数,推导了4UPS/UPR并联机构,包括外力、重力及非广义关节驱动力的静力学方程。通过对静力学方程微分,建立了机构完整的柔度模型;并以此为基础推导了其方向刚度模型,给出了方向刚度极值存在的必要条件。分析了机构位姿、铰链点尺度参数及坐标系选择对方向刚度特性的影响;并给出了相应的数值算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分析了我国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并在这一变迁下,对我国企业的影响,在分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对策。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线性粘弹性理论中的弹性回复对应原理 [1 ]和 HRR奇异解 [2 - 3 ] ,提出了求幂率型硬化非线性粘弹性材料裂纹问题在两类不同边界条件下的对应原理 ,并得到了幂率型硬化非线性粘弹性裂纹尖端应力、应变和位移场 ,通过理论分析和计算表明该解答正是幂率型硬化非线性粘弹性裂纹问题的解析解  相似文献   

12.
水的弹性分量困惑和血液粘弹性测量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分析了旋转振动式流变仪内筒和样品的惯性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重新考虑了此类仪器的流变学模型,讨论了用它们测量血液和其他生物流体的粘弹性时出现的一个疑难问题,并在讨论非牛顿流体流场理论结果的基础上,给出计算样品流变学参数的修正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选取了粘弹性Maxwel流体,研究了该种流体在圆管中起动时的流动规律。结果表明,Maxwel流体比牛顿流体先趋于稳定流动,圆管中心处Maxwel流体的速度比牛顿流体大,粘弹性的存在对流体在小直径圆管起动的影响比对大直径的影响程度要大。  相似文献   

14.
以分子结构观点出发,较为系统地定性分析了香豆胶的粘弹性性能,首次定性地提出了下述观点:当香豆粉溶液与交联剂发生作用时,应有一个最佳化学计量比,此时交联凝胶有良好的粘弹性性能和力学强度  相似文献   

15.
The viscoelasticity refers to rheological behavior that paper coatings have viscosity and elasticity at the same time. The viscoelasticity origins from particle-particle intera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ingredients, flocculation of pigment particles and association of latex particles and water-soluble polymers. This kind of viscoelasticity relates to the ingredients of the paper coating, solids content, type of coating process and coating speed. In the low speed coating and low solids content, i…  相似文献   

16.
在模拟大庆主力油藏条件下,研究了浓度和矿化度变化过程中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动态粘弹性,结果表明:浓度和矿化度对其溶液粘弹性的影响与对HPAM溶液的影响相同;HPAM溶液的粘弹性是由分子链间的缠结作用引起的,而缔合聚合物溶液的粘弹性主要是由分子链间的缔合作用引起的,因此缔合聚合物溶液在比较低的浓度下就表现出了明显的弹性;在低而宽的频率范围内,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明显大于HPAM溶液的弹性,说明缔合聚合物溶液在多孔介质中流动时,在比较小的剪切速率下就表现出弹性。这就意味着不需要很高的注入速度,就可以达到利用缔合聚合物溶液的弹性来提高驱油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高矿化度下特殊黏弹性流体的性能评价及驱油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黏度计、流变仪、动态光散射仪和扫描电镜,对交联聚合物凝胶和聚合物溶液的黏度、分子聚集体、分子线团尺寸(Dh)和黏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岩心流动实验和调驱实验装置,评价交联聚合物凝胶的流动性和调剖能力。结果表明:调整溶剂水矿化度、聚合物和交联剂质量浓度可以使聚合物溶液中生成以分子内交联为主的凝胶或以分子间交联为主的凝胶,分子内交联会使交联聚合物凝胶黏弹性大幅度增加,分子间交联对黏弹性影响较小,交联反应先发生分子内交联,然后演变为分子间交联;黏弹性不仅能够提高洗油效率,而且能够提高微观波及系数;与相同质量浓度聚合物溶液相比,分子内交联聚合物凝胶的黏度接近,Dh略大,黏弹性、阻力系数和残余阻力系数明显增大,具有较高的驱油效率。  相似文献   

18.
大量实验表明,不同碱浓度、相同界面张力的三元驱油体系的驱油效果不同。除了体系黏弹性差异之外,影响驱油效果的因素还可能与界面黏弹性有关。针对这一现象,分别使用相同界面张力、不同界面黏弹性的三元复合体系和相同界面黏弹性、不同界面张力的三元复合体系进行微观驱油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油水界面黏弹性、界面张力对驱油效率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界面黏弹性均对驱油效率有影响,降低界面张力和界面黏弹性均有利于残余油乳化及驱油效率的提高;三元体系的界面张力低、界面黏弹性低,驱油效率高;随着界面张力和界面黏弹性的降低,三元复合体系对残余油的乳化作用由乳化油滴向乳化油丝转变。上述规律与贝雷岩心实验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19.
不同催化剂生产的聚丙烯粘弹性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动态应力流变仪(DSR),对分别使用841催化剂和TK催化剂生产的均聚丙烯(PP2401)和共聚丙烯(PP1330)两类聚丙烯四种材料进行动态应力扫描、动态频率扫描和稳态剪切三种测试,从测试结果比较四种材料间的粘弹性差异.  相似文献   

20.
结合某地区的地质特征,对KL(苦苈)植物胶及其添加剂(NaOH与水解聚丙烯酰胺)进行室内试验,配制KL植物胶钻井液,并对KL植物胶钻井液的具备的流变性,粘弹性的变化规律进行探讨,最后对其减振机理进行论述。研究结果表明NaOH与水解聚丙烯酰胺(PHP)对KL植物胶流变特性有较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其动切力及表观粘度的提升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同时实验现象表明KL植物胶钻井液是粘弹性流体,添加剂NaOH与PHP可提高KL植物胶的粘弹性;KL植物胶钻井液的减振与其拥有良好的流变性与粘弹性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粘弹减振,成膜效应与流变循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