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进程中留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红色文化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关系十分紧密,红色文化资源属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核心内容,红色文化资源的运用有助于实现该课程的基本宗旨。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过程中,应在选择性、计划性、历史性等原则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红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的应用必须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结合起来,将案例教学、体验式教学、访谈式教学等与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互相融合,切实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上饶拥有非常丰富的红色资源。利用丰富的红色资源,在大学生中积极开展民族精神教育,是上饶老区高校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上饶师范学院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利用红色资源对学生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上,要把红色资源作为进行民族精神教育的第二课堂,培养民族精神的乡土教材。  相似文献   

3.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和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百色红色资源丰富、载体多样、利用方便,是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将百色红色资源引入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教学中,让学生了解百色红色精神、体验百色红色精神、传播百色红色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疑具有强烈的吸引力、感染力、说服力和震撼力,对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增强教学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红色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资源具有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种形态,物质文化形态是载体,精神文化形态才是主体;开发红色资源,具有经济价值和包括政治文化价值、教育文化价值、区域文化力提升的引擎价值等方面的文化价值;可从旅游开发、其他产业开发、教育开发、深度整合开发、红色影视文化开发及红色档案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红色资源的综合开发工作。同时还要注重提升红色文化内涵,创新开发模式,增强保护意识,实现红色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丰富的红色资源承载了忠贞报国、勇赴国难、勇敢顽强、坚贞不屈、团结御侮等红色精神,是高校思政教育的典型代表性素材.如何将历史时期红色精神传递到课堂是当前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课题与内容.本文针对东北地区红色资源丰富而分布广泛特点,提出红色资源信息库建设与地理信息科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耦合的方案,提取其中思政元素融入到地...  相似文献   

6.
百色是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和发动百色起义的地方,是红七军的发源地,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百色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百色学院应充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7.
红色资源蕴涵着丰富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对高校思政课的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要把红色资源转变为高校思政课课程资源,一要做好红色资源"进教材"工作,丰富思政课课程内容;二要做好红色资源"进课堂"工作,转变思政课教学方式;三要推进红色资源"实践基地"建设,强化思政课实践环节。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及反映井冈山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载体,是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拓展红色资源 创新教育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实践中所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红色资源既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又是对党员、干部及当代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教学资源。拓展红色资源应立足本地,向外辐射,形成“点”、“线”、“面”;教育内容应注重历史遗址所包涵的革命精神;教育效果的提高有待讲解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0.
准确界定红色资源的概念,是构建红色资源学科体系的内在要求,也是促进红色资源开发利用的客观需要。纵观学术界现有对红色资源概念界定的理论成果,主要存在对红色资源的内涵主体认识不统一,对红色资源的时间外延有争议,对红色资源的核心词把握不科学以及没有突出转化在红色资源概念界定中应有的地位等问题。通过分析,可以对红色资源的概念作这样的界定:红色资源是指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到改革开放前创造和形成的,可以为我们今天开发利用,且必须经过转化才能够彰显出其当代价值的革命精神及其载体的总和。  相似文献   

11.
"红色精神资源"的实质内容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协作;乐于奉献;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两课"教师必须充分利用"红色精神资源",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发展。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推进"两课"教育教学改革的思想指南;团结协作精神是"两课"教育教学富有生命力的基石;树立"敬业"、"爱岗"、"奉献"的教师职业道德是搞好"两课"教育教学的精神动力;保持"艰苦奋斗"的精神,是促进"两课"教育教学的本质要求;创新精神是"两课"教育教学生命力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先秦文学是中国文学的发轫期,蕴涵着丰富的人文教学资源,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资源,汲取先贤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培养当代大学生强烈的忧患意识,以人为本的仁爱精神,坚韧不屈的斗争精神,炽热的爱国情怀,高洁的人格操守。  相似文献   

13.
井冈山精神中廉洁文化要素源自于客家文化的支撑和哺育,它的内涵深深地扎根于坚定的理想信念、民主平等、艰苦奋斗等理念要素之中。井冈山精神廉洁文化要素带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它是红色廉政文化之源;整合红色廉洁文化资源可以丰富廉政文化建设;民主平等思想可以对治领导干部中的特权现象;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仍然是我们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中须处理好几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资源深度开发中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三组关系的矛盾:一是红色文化与红色经济关系的矛盾;二是红色宣传与红色研究关系的矛盾;三是红色资源的严肃性与活泼性关系的矛盾。只有处理好这三组关系的矛盾,红色资源才能在整个旅游资源中脱颖而出,为地方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才能充分发挥其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社会主义新人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具有重大的价值和独特的优势。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运用的途径,包括开发、整合红色资源,形成时代性的德育成果;挖掘、提炼红色资源,确立适时性的内容体系;推广、应用红色资源开发成果,构建实践性的德育基地。红色资源开发在大学德育中要坚持有效方略,包括构建全方位的教育模式,坚持体验式的教育方法,探索多样化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化社会发展的趋势,网络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多样的认知工具,提供了便捷的交流和互动工具,使学生能够更加便利地利用各种资源进行学习.传统的教学方式必然面临冲击,网络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开辟了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本文从物理化学课程的自身特点出发,分析了网络教学在"物理化学"课程教学中的优势,探讨了网络环境下物理化学互动式教学的问题,提出了"网络环境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想.  相似文献   

17.
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和新型的教学媒体是推动我国教育改革的强有力的工具 .通过信息技术与计算机课程的整合 ,在多媒体演示环境或多媒体师生交互环境下的课堂教学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利用网络教室中资源共享的优势 ,信息化的教学内容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课程资源 ,可以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 .利用多媒体的可视性开展探究性教学 ,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了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精神 .  相似文献   

18.
内科教学中的素质教育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人才。对一个医学生来说,素质培养的目标应当是具有良好的医德医风、执着的敬业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医学生在校期间是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这个阶段也正是学生从单纯幼稚到具有掌握一定知识水平和实际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转变的关键时期;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求知、劳动、生活、审美,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发展。高素质的人才,需要高素质的教育,内科教学当中的素质教育是整个医学教育的重点,作为一名内科教师,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同时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同时也要将素质教育在医学教育改革中进一步探讨、强化。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既掌握了专业知识,又学会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
陈彤 《韶关学院学报》2011,32(1):156-159
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民族精神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大学语文教学中培育学生民族精神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提出相应对策:争取社会、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对大学语文课的重视与支持;改革大学语文教学,引导经典阅读,发掘教材中体现民族精神的育人资源;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能力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内外结合、学用结合,促进学生对民族精神的体验与内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