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战国策》记载,苏秦游说燕文候时说“燕国南有碑石雁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田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者也”。作为燕赵儿女,秦岭正是一位活跃在板栗研究领域、志在为山区栗农致富做出突出贡献的果树专家。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古代足球的起源和用途我国古代人称足球为“蹴鞠”或“蹋踘”。据汉《刘向别录》的记载:“蹴鞠者,传言黄帝所作,或曰起于战国之时。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其次,《战国策·齐策》、《史记·苏秦传》也有记载:“临淄(今山东)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这里的蹴和蹋都是用脚踢物之意,鞠和踘是指用皮做的球,从字面上就说明了是用脚踢皮球。  相似文献   

3.
明郑藩郑世子妃任氏墓志详细记载了其家世、婚配及子嗣情况,不仅印证了《明史》《国榷》《大明会典》等关于宗室王妃及世子妃丧葬制度的记载,还补充了《明史》等史书关于郑世子妃任氏的生卒年月、册封时间、葬时、葬地等记载之缺,也对研究明代宗室丧葬习俗、郑藩家族及其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苏秦、苏代、苏历三兄弟是战国时期的三位纵横家。三人虽然在各种史料记载中都是兄弟的关系,但是由于可供考证的史料缺乏等种种原因,很少有著作对三人的生平和辩辞进行比较研究。实际上结合现存的史料可以了解出三人之间可能存在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他们的辩辞反映出了当时战国士人的精神面貌,并且有很多辩辞还具有了文学的色彩,对现今社会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苏秦作为代表人物以他不可一世的辩才更加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5.
《天城石壁记》是研究宋元方州之战最原始、最详细、最可靠的珍贵史料,有些记载可以补正《宋史》、《元史》之缺失,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6.
《氾胜之书》是中国古代农学经典著作之一,据传为西汉农学家兼农官氾胜之所著,记载了北方旱地农作物栽培的原则、技术和种类。此书唐宋之前一直有记载,但宋之后此书散佚,后经人整理才编辑成册,流传至今。《氾胜之书》是对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继承与发展,详细记载了当时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齐民要术》是现存最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农学巨著之一,主要记载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日常生产实践中所积累的经验.对《齐民要术》所记载的酿造(酿酒、酿醋、作鼓、作酱)过程中所使用的植物资源(主要为酿造用植物原料、特殊的添加物、酿造过程的物候指示植物)和传统知识进行了整理,从而为进一步研究《齐民要术》的科学价值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8.
战国时代的辩士中像苏秦、苏代、苏厉三兄弟与燕国几代君主之间的主从关系是罕见的。当年苏秦首倡合纵之说,最初受到燕文侯的赏识,由于燕文侯资助财物和大力推荐,苏秦才得以  相似文献   

9.
《外台秘要》是我国唐代一部重要方书。本书收集和整理的资料概括了唐代以前各家方书。因而,它除了具有临床价值,并有保存失传古医书的历史意义。如书中的《小品》、《深师》、《崔氏》、《许仁则》、《张文仲》等方书,据记载在南宋时代已佚散。然而,  相似文献   

10.
《山海经》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海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区域地理著作,《山经》各列山系中记载的疾病、药物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疾病和药物的地理分布情况.大体而言,传染病主要流行于黄河中下游地区;精神与神经性疾病在豫西山地及南粤山地较为集中;地甲病和皮肤病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黄土高原外围的贺兰山、阴山、秦岭山脉分布着痈、疽、瘘、疣、痤等肿瘤、疮疡;湿病则主要分布在岭南地区和渭河南岸地区.《山海经》记载的药物和疾病,数量上可与《神农本草经》和《皇帝内经》相媲美,具有重要的医学地理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是《史记》的重要史料来源,从把握《史记》与《战国策》中苏秦、张仪的形象异同可以见出司马迁受辱不馁的人生观、尊重史实公平公正的史官精神及其在材料的增删改写方面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2.
周秦诸子作为密切关注现实的思想家,以现实为思想的立足点与出发点,以历史为智慧的源泉与立论的依据。他们立足今天而反思过去,古今联系而相互比照,换位思考而得出结论,以史为据而抨击时弊。周秦诸子之书虽然成书年代不同,语言风格各异,政治主张有别,论述内容各有侧重;但多为论议时政而发,“博古”与“通今”紧密结合,于现实的批判中隐含对历史的批判,于历史的批判中贯穿对现实的批判,把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融为一体。我们探讨周秦诸子的现实批判与历史批判,把握其思想大义与理论精髓,对于认识社会现实与体察历史大势,有着重要启示与鉴戒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朱国伟 《菏泽学院学报》2003,25(3):63-66,48
周、淳之争是焚书坑儒的前奏,本文通过大量的历史资料和历史事实,比较充分地揭示了周、淳之争发生的真正缘由,进而对秦政府发动焚书坑儒事件的原因作进一步探寻,以期弥补历来学者对这一问题论述的不足.  相似文献   

14.
自元好问《论诗》绝句中对秦观发出“始知渠是女郎诗”的说法后,前人对秦观的诗颇有贬意,以为过于柔弱。本文通过对秦观七绝诗的评析,认为苏轼“以诗入词”受到赞扬,扩大了词的境界,而秦观“以词入诗”亦未尝不可,在宋诗中独树一帜,丰富了宋诗的艺术风格。故此文一反传统习见,借评价秦观七绝诗的同时,对其“以词入诗”从积极的意义上进行了肯定。  相似文献   

15.
叶兆言的新历史小说"夜泊秦淮"系列以其浓郁的地域色彩和饱满的人物形象而引人注目。《状元境》是这一系列小说的代表作,其中的小人物张二胡颇具典型性。作家通过他软弱、惰性、反抗的心路历程,表达他对"历史人物"的新理解。  相似文献   

16.
以淮河上游地区为研究范围,运用实地考察、历史文献和GIS技术,分析从秦代至今2200多年来城市与河流的关系,揭示城市与河流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第一,城市选址多在河流沿岸或干支流交汇处;第二,历史上城市分布呈现从北往南发展,北部城市数量多,城市分布密度大,南部数量少,分布密度小;第三,秦至西汉时期城市数量增长速度快,东汉至魏晋时期城市稳定发展,至南北朝时期城市数量达到顶峰,之后一直到元代,城市数量整体处于下降趋势.明朝城市数量有所恢复,呈现出现代城市的分布形态.清代以后城市数量有所上升.  相似文献   

17.
北宋时期,潘阆首先在词中写意城市风光,柳永则真正开拓了以词描摹城市风情的新境域,张先对此也有贡献;韩琦、苏轼、仲殊、秦观、周邦彦等词人则继续把城市风情词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8.
秦俊先生创作的《汉武大帝》在咏唱古代帝王将相的众多作品中有独到之处,以他惯有的写实风格,大量的历史事实和故事,还原了那段历史,还原了那段历史的众多人物,还原了汉武帝。本篇系读后感,作者通过仔细阅读并结合历史知识,以实事求是的、科学的历史观,与大家共同体会对历史的感悟:那段历史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9.
春申君黄歇《上秦王书》是一篇重要的历史文献。上书"说秦善楚",主张以仁义兼并天下,并具有纵横家术的特点。《上秦王书》是春申君获取高位的基础和历史起点,也是他能在此后作出杰出贡献的历史起点。晚楚时期,春申君利用《上秦王书》及秦实行"远交近攻"战略的持续效应,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楚国的国力;他经营寿春和推动楚国迁都寿春;并推动了晚楚文化的东渐。春申君在晚楚时期的历史贡献,是其以《上秦王书》为起点的历史活动的归宿。  相似文献   

20.
元祐体是指苏轼文人集团于元祐年间以京城为主的唱和活动所形成的诗歌风格,突出表现出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等特征。受此风气影响,秦观元祐诗也有较明显的元祐体特征,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内容,也残留着元祐体的一些弊端。但总体而言,秦观此期具有明显元祐体特征的诗歌并不多,成就上也无法与苏黄比肩,故世人谓其诗不似宋诗,但秦诗也规避了宋诗过于追求奇字、险韵、僻典等缺点,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