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主体意识是人在社会关系中对自我价值的确认 ,又是对“在世”的精神把握。主体意识的确立是自我需求追求满足与主动承担道德责任的统一。这样 ,自我在自觉的基础上把普遍规范“己化” ,并在道德自由的空间里产生自律 ,因此主体意识的确立是道德自律的前提。“以德治国”标示了道德上的自律 ,与主体意识确立一同倡导了人的解放 ,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土耳其历来不愿人们把它看做是美国的“小伙计”,于是在关键时刻冲着美国人尥了一回蹶子。但美国和土耳其之间毕竟有着特殊关系,特殊关系就是特殊关系,它知道美国真有难时得鼎力相助。  相似文献   

3.
陈海丹 《科技资讯》2011,(6):254-254
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小学图书室管理的实践中去,是时代的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从图书室管理的角度来讲,就是要以师生为本,以图书管理员为本。  相似文献   

4.
在知识经济时代,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彻到高校图书馆管理的实践中去,是高校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目的。从高校图书馆来讲,就是要以读者为本,以馆员为本。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的以民族创新为灵魂的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把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主体能力、塑造学生的主体人格等始终作为各种教育和各科教学活动的目的。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主动学习促进主体性发展,促进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旨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重要方面,体育教育是通过自身的身心活动,发展人的“主体性”,培养坚强意志和健全人格以及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认识和参与人际关系的一种良好方式。体育教育通过自身身体性认知过程中,“是人把自己身体的健康、强壮和优美作为文化  相似文献   

6.
以人为本,就是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诉求,就是坚持人是目的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和群众观点,坚持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观点。  相似文献   

7.
张小梅 《科技信息》2009,(36):I0069-I0070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肯定并强调社会发展依靠人并且为了人的社会发展理念。它是实现社会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贯穿于这一理念的关键就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深刻理解和把握。要明白人是社会中的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社会的不断发展要依靠调动人们的自觉能动性来推动。要清楚人也是社会中的价值主体,社会的发展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我们当前贯彻科学发展观应该切实把人作为主体看待。  相似文献   

8.
魏会民 《科技信息》2010,(7):227-227
“自律”是指人们行为的约束力和驱动力依量理性、信念道德良心,依靠内心自觉,而不是靠外力强制。它尊重人的价值,强调自主,自治和自我教育,重视发挥人的主体意识,智慧、潜在及创造力。自律道德的根本功能是内在制裁,它要主体自我约束、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评价;要求建立良好的内心法庭,对自己的言行进行自我裁决。  相似文献   

9.
波普尔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反对仅仅把人作为实现理想的工具,提出人们应该充分相信一切取决于我们自己,应以人为目的,建造适合于人的新社会,反对以社会整体为目的,对人进行全面改造。他强调社会进步的最终目标是充分满足人的需要,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而要实现他的开放社会的构想,其方法就是"零星社会工程"。  相似文献   

10.
道德内化和人的主体性相辅相成。人的主体性的确立是道德内化的前提条件,是道德内化的原动力,人的主体性决定道德内化机制的动作效果。而人的主体性又在道德内化中不断提升,主要表现为主体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主体能力的不断扩大,主体道德人格的不断完善。道德内化进一步弘扬了人的主体性,维护了人的尊严和权利,使人们更加自由、平等,更具有道德自律精神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认为物化导致了主体与客体、自由与必然的二元对立。异化不仅存在于经济领域中,还深入到人的意识中,物化的解决有赖于阶级意识。卢卡奇的物化观注重彰显人的主体性,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可贵的。但他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他未区分异化、对象化和物化概念,他对于物化的完全否定态度是片面的,同时他把异化的解决途径完全归于无产阶级的自我意识也是有待商榷的。  相似文献   

12.
围绕着"为艺术而艺术"这一中心,王尔德提出了"生活模仿艺术"、"艺术与道德无关"、"艺术即是撒谎"、"形式就是一切"等一系列观点,断然反叛传统和权威.然而他试图建立美的象牙塔却无法割舍对尘世的关注,试图将艺术独立于功利和道德说教却总是功败垂成,宣称艺术的真正目的是撒谎却又把艺术看作绝对真理而顶礼膜拜,高度重视形式却无法否定内容……这些矛盾和冲突反映了一个艺术理论家在艺术探索道路上必然经历的彷徨、反复乃至自我否定.我们只有深入研究其矛盾冲突,才能正确认识其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华兹华斯诗歌的抒情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以抒情诗而闻名,其诗歌虽然时有叙事的因素,但以巧妙而精致的抒情为主。他那样一种特别的直抒胸臆、潜在讲述和反复沉吟的抒情方式,他那样一种注意以意象、想象和沉思而抒情的抒情策略,体现出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相对于古典主义者的新的艺术选择。本文将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其诗歌的抒情方式,以及这种抒情方式给我们中国当代诗歌创作所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著名词人,目前对后村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爱国时政词,对其词风则基本定性为豪放排宕。通过对刘克庄花卉鸟兽词咏物词中“物”、“我”关系以及“我”的感情的分析,说明后村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富兰克林写《富兰克林自传》的写作动因的分析,考察了富兰克林所要表达的思想本意或主张,认为写作动因凸显《富兰克林自传》的教育功能,并以此为出发点从两个方面——自我之"本"和本立之"道"进行分析,表明富兰克林的思想意图或主题。  相似文献   

16.
人之为人、审美之为审美、美学之为美学曾经是一个美丽的神话.在20世纪,这个神话已经破灭,并开始了人性自觉、审美自觉与美学自觉.这意味着美学的生命论的转向.美学开始了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注,并且从对于主客关系的关注转向了对于超主客关系的关注,从知识论的美学转向了智慧型的美学.  相似文献   

17.
由于自幼体弱多病,周作人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亲人的过度关爱,这影响于他的“自我”就是生命意识的凸显和弱者的自我认同的合一。这决定了周作人现实行为的出发点首先是自我保护,而与外界的自觉的呼应和配合则取决于他与社会的具体关系:只有在一个理解轨道和他的内心相通的环境中,周作人的自我的生命力才会被激发起来,其人格走向才是外向、张扬和成长的;如若不然,便是自我封闭,在对外界的决绝拒斥中退回到童年自我的封闭狭隘中去。周作人的“自我”的独特性在其附逆的人生悲剧中也得到了体现。  相似文献   

18.
自我陶冶是教师自我发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教师随着教育实践经验的积累,也伴随着人格特质的提升。在这个过程中,不能没有教师自觉的自我陶冶的教育过程。不管是通过情操的陶冶,美化了心灵;还是通过性情的陶冶,提高了心理素质,都有自我陶冶发展作用的痕迹,或者体现了自我陶冶的发展功能。  相似文献   

19.
在无机化学教学中以及学生为主体,“结构-性能-效应”为主线,元素电势电为主导,总结归纳为基础的教学方法,能量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归纳综合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运用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高校教师的体育休闲动机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健全身心是高校教师体育休闲的主要动机;人际交往、形象塑造、和自我实现等动机,因年龄、工作性质、经济收入、居家形式的不同而呈现不同的变化.青年教师、普通教师和与友同住教师自我实现的动机占有较大比重,月收入2000元以下和独居教师自我实现的动机最为显著,管理者和兼职教师人际交往的动机占有较大比重,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教师具有人际交往或形象塑造动机者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