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首先通过理论分析提出新的哲学观念即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一切存在都是按照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体的方式存在着;感性形式是以具体而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着它的内在理性形式,而理性形式是以抽象而单纯威严的方式支配着它的外在感性形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接着对常见事物、微观粒子、宏观物体、真空进行考察和分析,得到并展示了整个物理世界的存在方式,同时佐证了世界存在方式基本原理.进而得出物质和精神也是依存体,遵循世界存在方式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2.
首先通过理论分析得出了世界存在的普遍方式,即一切实在都是按照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而成为一体的方式存在着;感性形式是以具体而丰富多彩的方式表达着它的内在理性形式,而理性形式是以抽象而单纯威严的方式支配着它的外在感性形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然后对原始生命、生命的演进过程、微生物、植物、动物、细胞及其构成细胞的蛋白质和核酸的存在方式进行研究,得出了生物世界的存在方式,同时佐证了世界的存在方式.进而简略回答了哲学上的物质属于感性形式、精神属于理性形式,物质与精神是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二者之间不存在何者为第一或第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大千世界尽管表现为无限的多样性、复杂性和系统性,但其基本存在方式是一致的,即一切实在都是具体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且理性形式支配着具体形式,具体形式表达着理性形式,这就是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文章通过对世界复杂性特征的分析和对物理世界、生物世界、人类社会、精神产品和意识领域里典型形态的考察,深入阐明了这一原理的普遍有效性.进而说明了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就是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不存在何者为第一或第二性的问题,而是遵循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性出发,把形式概念分解为具体形式和理性形式,而内容只能通过两种形式来表现和被人把握,进而阐明了一切存在都是具体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同一体,具体形式表达着理性形式,理性形式支配着具体形式,二者之间不存在从属关系,这就是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进而论证了自然规律与意识精神具有同质性、递进性和层次性关系,人类精神是自然规律演进的最高境界.而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就是依存关系,不存在谁先谁后或谁决定谁.  相似文献   

5.
论直觉抽象     
从对抽象概念的分析出发,引出逻辑抽象和直觉抽象两个概念,进而把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关系进一步具体化为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的对立统一关系,同时得出世界存在方式的基本原理,即一切事物都是感性形式与理性形式互为前提相互依存的统一体。由此以新的哲学观念更深刻地解释了两种抽象及其二者之间的根本联系与区别,接着深入讨论和阐明了直觉抽象的本质特征及其心理生理机制,使得直觉抽象的思维形式具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实践范畴是唯物史观的起点和逻辑前提,它深刻揭示了人的真正本质和存在方式,赋予共产主义这一人类理想目标以逻辑和历史的合理性。它的实践活动是理性与价值二重尺度在“此在”意义上是整合的现实表征,因而实践不仅是认识论范围,更具有人类学本体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教学改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丰富了课程的内容,另一方面是丰富了教育的形式。在计算机知识与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课程设置的科学性是不容置疑的,不同的教育形式又是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在变革中存在一些困难、障碍,甚至走入误区是难免的,问题是我们应该正视它、想法破解它。[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的抽象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存在为沉思对象的形而上学可以区分为不同的形态 ,其中 ,抽象与具体之分更具有实质的意义。从追求存在的始基 ,到以观念为存在的本原 ,从预设终极的大全 ,到建构语言层面的世界图景 ,形而上学呈现出传统形态与现代形态、实质与形式等区分 ,但上述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同时存在着某种共同的趋向 ,即对世界的抽象理解。作为存在理论的这种形而上学与作为思维方法的形而上学之间 ,存在着内在的逻辑联系  相似文献   

9.
将建筑设计中的理性思维方式区分为功能理性和形式理性,阐述了项目的形式规定性和形式法则的规定性.认为建筑形式拥有理性思维的支撑才会更有价值,其中的生活品质也会有所增益.  相似文献   

10.
仝云蛟 《潍坊学院学报》2005,5(5):66-67,103
和声作为音乐语言的一种特有方式有着它自己的发展、演进规律.它的每一步发展无不反映着人们文化意识形态、审美观点的转换.和声作为一种纯粹的形式存在渗透着人文主义色彩.本文从美学角度探索西方和声的发展脉络,揭示和声在各个发展阶段所表现的美学特征,从西方美学的发展与和声的发展两条脉络中发掘两者内在联系,从而得出规律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