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采用偶极子源项和转移矩阵来描述结构内外的光电场分布,并通过Matlab编程,建立了符合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实际器件的光学模型。利用该光学模型进行模拟计算具有NPB/Alq3结构的OLED,得到了电致发光(EL)光谱与器件中光出射角之间的关系并结合人眼视觉函数,得到器件亮度与角度的关系,当出射角度逐渐增大时,亮度逐渐减小。另外,制备了不同8-羟基喹啉铝(Alq3)电子传输层厚度的器件,并测量其电致发光光谱,发现模拟计算的理论光谱与测量结果相吻合。并且还发现随着Alq3有机层厚度增加,OLED电致发光光谱的峰位会发生一定的红移。 相似文献
2.
功率型发光二极管芯片的温度场与应力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发光二极管(LED)的结点温度和应力分布对它的发光效率、可靠性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优化器件的性能,该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功率型LED芯片在不同输入功率、基板材料、换热条件下的温度和热应力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apphire基板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减小晶格不匹配的影响,采用硅基板是较好的选择。当基板导热系数、换热系数大于一定值后,单纯的改进基板的导热系数或强化基板换热,对提高器件的性能已经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发光二极管(LED)的结点温度和应力分布对它的发光效率、可靠性和寿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优化器件的性能,该文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功率型LED芯片在不同输入功率、基板材料、换热条件下的温度和热应力进行了模拟与分析。结果表明,目前广泛应用的Sapphire基板效果不是很好,如果能减小晶格不匹配的影响,采用硅基板是较好的选择。当基板导热系数、换热系数大于一定值后,单纯的改进基板的导热系数或强化基板换热,对提高器件的性能已经没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显示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通过对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实验的可行性分析、工艺流程、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对器件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确定了合理的技术路线,提高白光电致发光器件中各成分的发光效率,从而得到了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机白光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单层 (有机发光二极管 )中载流子注入、输运和复合的理论模型 ,通过求解非线性Painleve方程得到了电场强度随坐标变化的解析函数关系式 ,计算并讨论了载流子迁移率对电场强度、载流子密度等的影响。结果表明 :空间电荷分布不均匀造成了电场强度的不均匀分布。当在器件中占主导地位的载流子具有较低的迁移率或少数载流子具有较高的迁移率时 ,有利于载流子的输运与复合 ,发光性能可得到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6.
采用湿法旋涂技术制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QD-LEDs)。PEDOT作为空穴注入层,TFB作为空穴传输层,量子点作为发光层,采用无机二氧化钛(TiO2)作为电子传输层,在相同的工艺条件下调节量子点层旋涂转速(800~1100 r/min),制备不同厚度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发光器件(QD-LEDs)。实验结果表明,当量子点层的旋涂转速为900 r/min时,此时的量子点层厚度为30 nm,所制备的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器件(QD-LEDs)的发光性能最好,开启电压最低,只有5.5 V。 相似文献
7.
石弘颖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7(1):31-36
为满足大面积固态照明与全彩显示的需求,实现色度稳定的高效率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采用仿真和实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模拟基于光学传输矩阵法和电磁场理论进行计算,用真空蒸镀法制备器件并测试其光电性能。确定传输层材料、厚度和结构,优化发光效率,逐步改进发光层结构,以改善器件的效率和颜色质量。结果表明,基于电学平衡的P-I-N传输结构和蓝/红/蓝三明治型发光结构,能实现色度稳定的高效率顶发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器件复合发光区附近插入空穴阻挡层BCP,制备了一种具有非平衡传输性能的荧光染料掺杂型发光二极管,其结构为ITO/CuPc/NPB/NPB:DCM(5wt%)/BCP/Alq3/LiF/Al,并在不同温度和电压下测量了器件的注入电流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即磁电导效应).实验结果表现为:当磁场处在0~40mT时,该非平衡发光器件的磁电导随磁场的增加而迅速增大(即表现为快变的正磁电导效应).这一实验现象与具有相对平衡传输性能的发光器件中所观测到的磁电导效应一致;当磁场大于40mT时,非平衡发光器件的磁电导随磁场的进一步增加表现为缓慢下降(即缓变的负磁电导效应成分),而平衡器件的磁电导则变为继续缓慢增加(即为缓变的正磁电导效应).本文对非平衡传输掺杂型发光器件的体系特征进行了讨论,并基于三重态激子-电荷(T-Q)反应受外加磁场的影响对上述实验现象进行了定性解释. 相似文献
9.
使用真空热蒸发方法,制备了结构为ITO/TPD/Alq3/LiF/Al的有机发光二极管,其中LiF用作阴极注入层,LiF超薄层的加入,增强了电子注入,降低了启亮电压,提高了器件的发光效率和亮度. 实验结果表明:当加入LiF层的厚度为0.5 nm时,器件性能的改善最好,和不含LiF的器件相比,启亮电压由原来的9 V降低到5 V,效率由1.5 cd/A增加到3.3 cd/A,提高了近1倍,然而随着加入LiF层厚度的增加,器件性能的改善效果降低. 相似文献
10.
XU XiaoWei ZHU EnWei BIAN LinYi WANG ZiXuan WANG Jin ZHUO ZuLiang WANG Jian ZHANG FuJun TANG WeiHua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2,57(9):970-975
We studied the luminescent and photovoltaic properties of poly(9,9-dioctylfluorene-co-bithiophene)(F8T2) based on ITO/PEDOT:PSS/F8T2/Bphen/LiF(0 or 1 nm)/Al and ITO/PEDOT:PSS/F8T2:PCBM/Bphen/Al.A stable and bright yellow emission was obtained from polymer F8T2,and the electroluminescence power reached 45 ?W at a 15 V driving voltage.Polymer F8T2 shows a broad absorption band from 400 to 500 nm,and has a shorter absorption edge at about 560 nm compared to that of the typical electron donor P3HT(650 nm).The photoluminescence quenching of F8T2 occurs with only a small fraction of blended PCBM due to the effective exciton dissociation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F8T2 and PCBM.Polymer solar cells(PSCs) using F8T2:PCBM as the active layer show a low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PCE) of 0.10% with an open circuit voltage(Voc) of 0.91 V and short circuit current density(Jsc) of 0.23 mA/cm2.The PSCs using F8T2:P3HT:PCBM as the active layer have a Voc of 0.85 V and Jsc of 3.02 mA/cm2,improving the PCE by about 0.90%.We attribute the improved cell performance to the higher number of photons harvested by P3HT molecules. 相似文献
11.
用Na+做电荷补偿剂,Sm3+做敏化剂,采用高温固相法制备了Ca0.5MoO4:Eu3+0.25-x,Sm3+x,Na+0.25(x=0,0.001,0.003,0.005,0.008,0.01,0.02,0.03,0.05,0.07,0.09)系列红色荧光粉,实验结果表明:Sm3+的加入没有改变CaMoO4:Eu3+,Na+的晶体结构,也没有改变粉体发射光谱的形状和发射峰的位置,而是加宽了荧光粉CaMoO4:Eu3+,Na+激发光谱在400 nm左右的吸收峰,有利于样品的激发峰和近紫外LED芯片相匹配,并且提高了荧光粉在615 nm处发射光谱的发光强度.本文主要对Sm3+提高荧光粉的发光强度的原理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证明在CaMoO4基质中存在Sm3+-Eu3+之间能量传递,此外得出Sm3+的最佳掺杂浓度是0.5 at.%. 相似文献
12.
马书懿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2):47-50
对发射蓝光的多孔硅和氧化硅样品分别作了光致和光致发光激发光谱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当氧化温度达到1150℃时,多孔硅中的纳米硅粒完全消失,此时的光致发光激发谱与发射蓝光的氧化硅的光致发光激发谱有相似的结构和峰位。 相似文献
13.
讨论如何利用隧道效应,应用ITO做电极来减薄发光二极管(LED)窗口层。同时解决了电流扩展问题,并对器件的稳定性作了一定讨论。 相似文献
14.
采用喷雾热解两步法、高温固相法分别制备了纯相的α’-Sr2SiO4:Eu2 和β-Sr2SiO4:Eu2 荧光体.利用高斯函数拟合,首次确定了每个物相荧光发射谱的具体峰位,即α’-Sr2SiO4:Eu2 的发射峰为489.1 nm/555.1 nm,β-Sr2SiO4:Eu2 的发射峰位为468.8 nm/539.7 nm/593.2 nm.发现β-Sr2SiO4:Eu2 中存在两个反常的发射峰,一个峰位随激发波长的变化而在局部出现振荡,另一个对于β-Sr2SiO4:Eu2 晶格而言是一个额外的发射峰.对于前者我们提出了一个简化的能级图来说明,后者我们确定其为磷光.解析物相与荧光光谱的对应关系,对于荧光体的改进和发光学理论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A multi-quantum barrier structure is employed as the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to enhance their performance.Using the non-isothermal multi-physics-field coupling model,the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internal heat source characteristics,spectrum characteristics,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are analyzed systematically.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introducing multi-quantum barrier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structu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the 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 and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and the intensity of spectrum,and strongly ensures the thermal and light output stability of light-emitting diodes.These results are attributed to the modified energy band diagrams of the electron blocking layer which are responsible for the decreased electron leakage and enhanced carrier concentration in the active region. 相似文献
16.
17.
有机发光器件ITO阳极表面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测量TIO接触角的基础上,应用调和平均法计算了不同表面处理ITO阳极的表面能和极性度。结果表明:ITO的表面能和极性度随其表面处理方式而变化,并且表面能的变化主要来源于极性分量的增减;经氧等离子体处理后的ITO具有最大的表面能和极性度,这一结果对于优化ITO阳极/有机层界面的性质,改善有机发光器件的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白鹡鸰(Motacilla alba alboides)在拉萨地区的繁殖生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拉萨地区,白雌雄共同筑巢,巢的平均内径为7.87±1.65cm(n=4)、外径16.5±2.38cm(n=4)、巢高12.75±5.62cm(n=4)、巢深7.3±0.96cm(n=4)、平均离地高为0.35±0.64m(n=4)、巢重61.75±8.34g(n=4)。每窝产4~6枚卵,平均长径为21.3 ,短径为15.8 ,卵平均重2.3g。孵卵期为11~12天,双亲共同育雏,平均育雏期为15天,幼鸟离巢后仍靠亲鸟为生,雏鸟主要以鳞翅目的幼虫、蚯蚓、蜘蛛以及鞘翅目昆虫为食。 相似文献
19.
采用具有单重态激子裂变(Singlet Exciton Fission,即STT过程)的红荧烯(Rubrene)作为发光层制备了有机发光器件,并在不同温度下(15KT300K)研究了器件发光随外加磁场的变化(即Magneto-Electro Luminescence,MEL).实验发现,与不具有STT过程的参考器件相比,Rubrene器件的MEL无论是在线型还是在幅度方面都表现出了新现象:室温下参考器件的MEL主要表现为低磁场下的快速上升和高磁场下缓慢增加直至逐渐饱和的特点,但Rubrene器件MEL的低磁场部分受到很大抑制且其高磁场部分一直增加而没有表现出饱和迹象,其线型也有很大不同;另外,这些特性受温度的影响较大,其光谱随温度的降低还出现了红移.通过对磁场作用下器件的超精细相互作用、STT过程和三重态激子湮灭过程(Triplet-Triplet Annihilation,TTA)以及这些微观过程温度效应的综合分析,认为室温300K下器件的MEL可用超精细相互作用和STT过程来解释,低温15K下器件的MEL则是超精细相互作用与TTA作用叠加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不同光质及药剂处理对菊花水培插枝生根及生理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菊花茎段分别用NCT、NAA、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处理,在红、蓝、黄、自然光四种不同光质下进行水培,研究不同光质对菊花茎段根的发生及某些生理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红光下茎段发根比其它光质及药剂均有效:生根早、生根率高、根数最多、最长.而且,红光处理与其它光质处理相比,苗长得壮,叶绿素含量高;从酶活性测定结果来看,蓝光处理NR活性最大.在不同光质下不同的化学药剂处理中,NCT、氨苄青霉素的根壮根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