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李世忠  刘畅 《科技资讯》2011,(14):35-35
本文介绍了20辊轧机液压传动系统现有的不足,同时给出了20辊轧机液压传动系统的污染来源。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轧机上料手液压系统、轧机压紧辊液压系统和轧机导向辊液压系统等进行了相应的改进,使得20辊轧机液压传动系统的性能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同时本文也简单介绍了20辊轧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UCMW冷连轧机组各架中间辊端部辊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UCMW冷带轧机板形控制中存在的两类耦合问题——边降与平坦度的控制耦合以及工作辊弯辊与中间辊弯辊的调控功效耦合,定义了描述耦合度的参数以量化其耦合程度,提出通过设计中间辊端部辊形实现对两类耦合问题的解耦思路,并以某1550UCMW冷连轧机为对象进行了中间辊端部辊形设计.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利用所设计的中间辊端部辊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两类耦合问题的耦合关系,且可以进一步优化改善轧机的板形控制性能,达到提高实物板形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针对二十辊轧机辊间压扁计算误差较大的问题,将轧辊视为有限长度的半无限体,基于边界积分方程法建立1个精确的辊间压扁模型;基于该辊间压扁模型、耦合轧辊弯曲模型,轧件塑性变形模型、建立更精确的二十辊轧机板形控制耦合模型。基于该二十辊轧机板形控制耦合模型,针对极薄带轧制工况,分析二十辊轧机第一中间辊锥度、轴向移动、不同压下量等因素对带钢出口厚度、轧制力分布、辊间压力分布等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实验方法验证该理论模型的正确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中间辊的锥度和轴向移动对板形控制具有较大的影响,而且辊缝形状的微小改变会引起板形产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液压辊缝控制系统是冷连轧机组控制带钢厚度精对某冷轧厂四辊冷带轧机液压压下系统的研究,对工作在位置控制方式下的液压压下系统建立了数学模型,并对系统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分析,掌握了系统的实际动态特性.为以后系统的优化设计和控制系统的性能研究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采用非线性弹塑性有限元法,利用大型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建立了六辊CVC轧机轧制过程三维有限元仿真模型。模型将辊系弹性变形与轧件弹塑性变形耦合在一起,进行统一建模与分析。运用该模型分别改变工作辊弯辊力、中间辊弯辊力、中间辊横移量进行有限元模拟,得到了工作辊弯辊、中间辊弯辊、中间辊横移对六辊CVC轧机轧辊弯曲和压扁变形的影响规律。所建模型与分析结果可为六辊CVC轧机的板形控制研究提供理论数据与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现代液压轧机具有响应速度快,控制精度高,实现轧机负荷保护,简化设计,成本低,轧制产品精度高,产量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500mm四辊液压带材轧机控制过程设计,它对设计新轧机和改造现有旧轧机都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四辊轧机是担负着生产箔带、极薄至中厚板规格制品的最常用精锐轧机,随着生产发展和技术的进步,用户对板厚精度的要求越来越高。液压厚度自动控制系统是保证产品厚度尺寸要求的重要装备。本文对四辊轧机厚度控制系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8.
通过引入一套液压弯辊和液压横移机构成功地改造了普通四辊轧机,使它具有强有力的板形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9.
四辊液压轧机AGC动态分析和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四辊液压轧机自控制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并对数字控制器的数学模型进行设计。这在实际应用中,有助于指导液压轧机的改进。  相似文献   

10.
四辊精密冷轧机具有下列特点: 1.轧机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高,产品精度高。本机用了近年来国际先进的技术,包括液压推上、液压弯辊、液压AGC系统和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压力,张力、厚度和辊缝自动测量等检测仪表;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短应力线轧机是一种新型的高刚度轧机。用拉杆和液压螺母对上、下支承辊轴承座施加强大的预紧力,以组成预应力机架;并采用偏心套式辊缝调整装置。这种轧机同时具有预应力轧机和短应力线轧机的优点,并消除了它们的某些缺点,因此具有更高的刚度,自重也更轻,适于作为板带精轧机。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四辊轧机工作辊和支撑辊之间接触和弯曲耦合问题的一种非线性力学模型,该模型充分考虑轧辊的接触变形和轧辊弯曲变形之间的相互影响,能更好地模拟轧辊在轧制力作用下的力学特性,采用修正迭代法求解,得到了轧辊的弯曲变形、挤压变形、接触压力、接触宽度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等一系列结果,该模型可用于板形控制、轧机振动等问题的研究中。  相似文献   

13.
带有中间辊横移的新型六辊轧机的刚度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板带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对于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是十分重要的,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板厚和板形控制存在着耦合作用,研究轧机不同状态下的刚度变化规律对于实现板厚和板形的精确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采用压靠法和轧制法研究了带有中间辊横移的HC和UC六辊轧机的刚度特性·结果表明,六辊轧机中间辊横移对轧机的纵刚度和横刚度均有影响·给出了刚度值与横移量之间的定量关系,为厚度控制和板形控制量的调整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连轧机的再生颤振机理,首先综合考虑轧制过程中的轧辊弹性压扁和轧件加工硬化效应的影响以及轧机工作辊的振动所造成的轧制辊缝在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变化,建立新的动态轧制过程模型,将该模型与多方向耦合振动的轧机结构模型结合,建立单机架轧机振动模型,而后对机架间的张力耦合和轧件厚波动在机架间的有时滞传递进行表征,建立新的多方向振动耦合的连轧机再生颤振系统模型。以所建立的模型为基础,根据劳斯判据和积分值检验法分别对典型五机架冷连轧机每个单机架系统和多机架耦合的再生颤振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再生颤振模型正确。  相似文献   

15.
鞍钢5000mm宽厚板轧机四辊精轧机是新建的一条独立完整的现代化宽厚板生产线。这条宽厚板轧机四辊精轧机生产线机械设备、液压设备、电气设备及电控系统完整配套为一体,体现了目前国内自主设计制造的宽厚板轧机的最高水平。本文介绍鞍钢5000mm宽厚板轧机结构特点及机架对中检验的方法和精度调整,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装配精度。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高精度位置传感器,现已应用于300mm和500mm四辊液压轧机上,用以测量轧机的辊缝大小,也可以应用到测量尺寸的其它场合。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1220HC六辊冷轧机带钢和支撑辊表面振纹问题进行了连续跟踪测试。在对轧机固有特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支撑辊换辊周期内各阶段振动信号的分析与比较,发现在支撑辊使用早期,轧机以568 Hz的第7阶固有振动为主;在稳定轧制阶段,中间辊对支撑辊的相对运动形成支撑辊表面振纹;在支撑辊使用中后期,辊面振纹反作用于轧机,引起轧机强迫振动,进一步加剧振纹的形成,轧机的振动为共振与强迫振动共存。在振纹形成过程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振纹纹距与振源的关系,找到了引起轧机第7阶固有频率振动的原因,提出了振纹抑制措施。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微电脑控制的500m/m四辊液压轧机厚度前馈和反馈控制系统的原理,硬件和软件框图.  相似文献   

19.
针对热连轧机发生的强烈水平振动现象,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轧机实际结构尺寸及工艺技术参数,提出在辊系轴承座水平方向加侧向液压缸来抑制轧机水平振动的方法。以振动最强烈的F3轧机为例,根据轧机辊系的结构特点,建立轧机上工作辊分段非线性水平振动微分方程。经数值仿真,得出在不同油液压力作用下系统的振动加速度有效值,找到了振动加速度最小情况下的油液压力值。为避免系统再次发生主共振、超谐波共振、亚谐波共振和组合共振等现象,通过增大侧向液压缸油液压力来提高水平方向的刚度和阻尼,抑制轧机水平方向振动。最后将该措施应用于工业现场热连轧机,液压缸油液压力调节到8.1 MPa时,水平振动加速度有效值降低75%。仿真和实践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可有效抑制热连轧机工作辊水平振动,为研究和抑制轧机振动提供了合理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均匀变形理论并考虑轧件加工硬化效应和轧辊弹性压扁效应,先建立轧机动态轧制过程模型,然后将该模型与轧机机架结构模型耦合建立以状态空间表示的轧机单机架颤振模型,再以单机架颤振模型为基础,结合机架间的张力耦合和轧件厚度波动存在的时滞传递效应,建立连轧机耦合颤振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轧机颤振在时域上的动力学特性,解释连轧机颤振过程中机架间的张力耦合效应和轧件厚度波动在机架间存在的时滞传递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动态辊缝的连轧机多参数耦合颤振建模为实际生产过程中连轧机颤振情况的分析以及连轧机系统稳定性的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