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雨巷》一诗的推出,标志着戴望舒在新月派的影响之下由浪漫式抒情转向了象征式表现,这种定位在创造了一个经典神话的同时,却多少掩盖了诗作的新鲜异质,而《雨巷》的推陈出新正是这新质-叙事品质所为,以此来观照《雨巷》,我们得到了一个欲望的故事,在本文中笔者将尽力阐述之 。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群星璀璨的中国现代诗坛赫然闪耀着一颗新星,他就是戴望舒.一首绝唱──《雨巷》奠定了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坚实地位,使他从此济具现代诗坛,成为名噪一时的“雨巷诗人”.《雨巷》的发表,引起了中国现代评论界的注意,叶圣陶称赞戴望舒“开了中国新诗音节的新纪元”,在新诗韵律、节奏的建构上做了开创性的探索.但是,关于《两番》的思想内容,却莫衷一是,各持一端,这种争论局面形成了《而巷》诗义的两大异说:一些人认为,《而售》是一首准政治诗,是减包田政治受挫后的国废借给的反映,它停留在对现实生活的消…  相似文献   

3.
《陌生人》是曼斯菲尔德艺术成熟期的力作,其间接式的人物性格描述、带有悲剧色彩的深刻主题寓意、以及意象和象征等诸多现代主义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体现了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并赋予了曼斯菲尔德的短篇小说独有的艺术风貌和永久的鉴赏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从三个角度评述了《红楼梦》研究新《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价值:该书对《红楼梦》艺术精神的探讨溯及庄子,开辟了一条认识《红楼梦》艺术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新途径;该书从多角度进行的艺术形式个案研究揭示了《红楼梦》的特殊艺术魅力;该书对研究和普通读的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5.
戴望舒的成名作《雨巷》是中西合璧的结晶,它继承了中国古代诗词的传统,又受到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通过《雨巷》与波德莱尔《给一位交臂而过的妇女》的比较研究,发现这两首诗在意象营造与主题追求上有着某种惊人的相似,前者受过后者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论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象征主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象征是一种艺术或修辞手段,又是一种重要的人类思维方式,以具体可感形象指代某种内涵更加抽象或广泛的事物或概念,并因为这种意义的超越性指向而与宗教追求相契合。象征主义是中世纪基督教美学的一大特征,分别表现为《圣经》语义象征、自然的象征、艺术的象征和宗教仪式的象征等形式。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角度评述了《红楼梦》研究新著《红楼梦艺术精神》的价值:该书对《红楼梦》艺术精神的探讨溯及庄子,开辟了一条认识《红楼梦》艺术精神和终极价值的新途径;该书从多角度进行的艺术形式个案研究揭示了《红楼梦》的特殊艺术魅力;该书对研究者和普通读者的其他价值。  相似文献   

8.
随着信息技术与文艺形式日渐融合,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先后被改编为同名电影《活着》以及电视剧《富贵》。这三种不同的文艺形式(小说文本、电影和电视剧)在细节处理和主题关注上都有各自的特色。论文从宏观方面探索和分析改编后的电影、电视剧与原著的巨大差异,提出不同的艺术形式各有新意,这是因为三种艺术形式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所要传达的情感、观念侧重点不同,影视艺术形式在对小说原著进行改编时存在一定程度的删汰繁芜、去粗取精。  相似文献   

9.
都达夫以别出心裁的形式结构着他的小说,《迟桂花》以事件和情感的双重线索和以迟桂花作为象征的首尾呼应的章法结构所制造的出奇制胜的艺术效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相似文献   

10.
《尤利西斯》中的象征主义艺术手法体现了小说以微观见宏观的艺术原则。通过整体象征、人物象征、景物象征、文体象征和动物象征,《尤利西斯》描绘了普遍家庭中的婚姻关系和人际关系,反映出西方资本主义的宏观世界,使都柏林成为整个欧洲大陆的精神危机和严酷现实的缩影。象征主义手法的运用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扩大了小说的张力,丰富了读者的想象空间。  相似文献   

11.
《茶馆》对传统久远的亚里斯多德戏剧观念予以了大胆突破,它不推崇情节(行动),而是以人物(叙述)取胜。在表现方式和艺术技巧上,《茶馆》则以“面式”叙事结构、充满历史感的宏大艺术构思、叙事诗般的讲述方式,以及“陌生化”技巧和象征手法等的运用,表现出与世界文艺的相通融合。老舍先生以其立足中国、面向世界的现代意识和不拘一格、扬弃整合的创造性劳动,赋予了《茶馆》以开放性、多元化为特征的现代艺术品格。  相似文献   

12.
命运、历史与真实——读余华《活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先锋派的一员,余华一直沉湎于对暴力、血腥、死亡的描述,他一直是冷漠、严峻的作家。然而在《活着》中,余华则更多展示了主人公福贵屡遭磨难而始终乐观生活、超然面世的生活经历。叙述中充满了个人“现在”的感受、对历史的消解和对“真实”的理解。《活着》大胆地采用了艺术领域的另一种艺术形式——音乐中的重复手段,即在作品中重复死亡。余华的小说从物质世界变成了一种精神现象,认为真实的本质是自己精神的象征,真实存在的只能是精神。这是对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真实观的悖逆。  相似文献   

13.
《父亲和她们》以家族史的形式,追忆了马文昌坎坷曲折的一生以及他与肖芝兰、林春如、刘英三位女性的情感纠葛。小说人物的身份充满了隐喻,整体写实中不乏象征,艺术地展示了传统、现代、革命文化在现当代中国的复杂纠葛。  相似文献   

14.
浅析《雨中的猫》的主题思想和创作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明威的短篇小说《雨中的猫》因其视角和主题的独特性而具有不可忽视的学价值。《雨中的猫》体现了海明威如何从女性视角深层地关注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象;同时,海明成的“冰山原则”创作理论及其少有的女性主题在这部小说中也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5.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象征是一种广泛使用的表现手法。在宗教艺术中,象征这一表现手法也焕发出迷人的光彩。本文拟就从宗教艺术中象征的功能性即审美价值方面来探讨宗教艺术中的象征手法。在探讨之前,首先对“宗教艺术”和“象征”这两个重要的概念进行解说,以使确定讨论范围。  相似文献   

16.
梅洪琼 《科技信息》2009,(27):132-132
本文立足于白居易的文学修养和音乐造诣,试图从音乐与文学的契合点与共通性来解读他所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音乐描写。以探求其作为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背后艺术感染力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红字》使美国作家霍桑誉满全球,也是整个美国浪漫主义小说中最有声望的权威作品之一。作者在作品中采用的象征手法贯穿始终、无处不在,加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用象征的手法描写了女主人公的性格,使压迫下的真、善、美更加动人。本文从红字的多种象征意义、主要人物的人名寓意以及景物寓意等方面入手,研究《红字》中的象征手法。  相似文献   

18.
本从隐藏与缺失、对比与对照、隐喻与象征三个方面论述了《圣殿〈的艺术技巧,认为《圣殿》是福克纳精心构思、创作,有很高艺术技巧的杰作。  相似文献   

19.
楚文化物化形象的区域文化特征与民族心理探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从楚文化典型艺术造型研究出发,透过具有代表意义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形象,浅析楚文化物化表层的地域文化特征,探寻楚文明兴盛背后的民族心理和精神象征。  相似文献   

20.
茅盾的小说《追求》对国民革命失败后一批青年的时代苦闷与追求作了书写,悲观和颓丧是其基调,青年们一个个在追求,但一个个都失败了,凄绝之情弥漫纸上。青年们的苦闷是有时代政治背景的,与戴望舒的诗歌《雨巷》、胡也频的诗歌《欲雨的天色》、蒋光慈的小说《冲出云围的月亮》等具有互文性。革命阵营对《追求》的批评是以宣传革命的有效性为标准的,但这并不是衡量小说的可靠标准。《追求》反映了当时青年较普遍的苦闷,并真实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声,这本身就是有价值的。《追求》的创作是有更具体背景的,《追求》的颓丧叙事有作者当时苦闷、颓丧心绪的投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