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解决越来越多的体型复杂、布局多样、规模庞大的建筑群兴建后所带来的建筑风环境问题,文章选取3种典型建筑布局(行列式、错列式及围合式)下的建筑群,利用雷诺平均法及Realizable κ-ε湍流模型对各布局下北风及西风下的建筑风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对建筑群风环境进行了评估。研究结果表明,西风比北风风向下的建筑群风环境好;综合对比分析2种风向下3种布局的风环境,行列式建筑群风环境较好。  相似文献   

2.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中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对平潭综合实验区金并组团如意路建设后沿线交通噪声影响进行预测,重点分析交通噪声水平距离衰减及垂向分布规律,并从土地利用规划及建筑物布局等方面提出交通噪声的防治对策措施,为平潭综合实验区金并组团土地利用及交通噪声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人流活动与商业文化建筑群布局的关系。建筑群空间尺度、吸引人流点的相互位置及空间中的引导、分隔物的布局与人流活动均有一定关系,研究以上诸关系有利于进行建筑群布局。城市人流汇集的方向影响着市中心建筑群的位置和发展方向。人流往往汇集于道路交义口,调查证明旧商业建筑群往有由交叉口开始发展的现象。利用步行交叉口,特别是丁字交叉口布置商业建筑群是良好的处理方法之一。调查资料证明城市现状的商业、文化建筑群中往往呈现人流活动不均衡的现象,它由于多种因素而造成,人流活动均衡与不均衡的现象影响着建筑群的布局。本文中用调查资料证明影剧院等场和疏散人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和强度,文中列举了现状的三种影剧院布置的形式,阐述其中人流活动的特点,提出影剧院后退红线布置或与次要吸引点结合布置等均是合适的布置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究单体建筑物高度及并列建筑物高差及并列建筑物间距等因素对并列建筑物周围风场的影响.建立了10组不同的并列建筑群布局,计算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得到各种布局下建筑群周围风场,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单体建筑物高度与并列建筑物高差、并列建筑物间距与单体建筑物高度差共同对并列建筑物周围风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分析了小城镇过境公路穿城布局的成因及正负效应,对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做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基于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s Dynamics,CFD)研究高层建筑形状及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采用最大风速比和归一化加速面积比,定量研究五种高层建筑形状及四类建筑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确定全风向下的最优建筑形状以及布局,结合CFD数值模拟获得的全域流场信息,揭示建筑形状和布局对于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保持建筑高度和街区容积率一致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群周边最大风速比不会随着建筑形状和建筑布局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但建筑形状和建筑布局会改变建筑群周边高风速区域的面积大小,全风向下的最优建筑形状和布局分别是Y字形和错列式布局,而最不利形状和布局分别是H字形和围合式布局.不同布局下的方形、H字形及X字形高层建筑群的最不利风向均位于斜风向,而十字形及Y字形则为正风向.高层建筑群在行人高度处的风加速现象主要是由狭管效应和角部分离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7.
海口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和道路交通噪声的10年平均值分别为59.0dB(A)和69.5dB(A).两者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受道路交通噪声的影响较大,主要原因是道路密度较高,城市纵深度较低,交通布局不合理.预测结果表明,未来5年海口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综合预测结果在57.6~57.8dB(A)之间,道路交通噪声在68.2~68.6dB(A)之间,均稍有反弹.海口市噪声管理重心应是控制机动车噪声对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从小城镇现状布局与交通问题入手,时小城镇交通问题特征、交通方式特征作出初步研究,并分析了小城镇布局以及交通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太原市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为研究对象,以某条城市快速路为例,通过监测这条快速路段交通噪声现状,分析了交通噪声对周边居民小区的影响以及声环境保护目标的噪声影响程度和超标情况,探讨了减轻和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0.
杨明  陈善群  廖斌 《科技资讯》2014,(30):33-34
建立了6组不同的串列建筑群排列形式,研究了串列建筑物间距、高差等因素对串列建筑物周边风场的影响。计算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数值计算得到各种布局下建筑群周边风场,并对它们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串列建筑物间距、串列建筑物高差均会对串列建筑物周边风场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康健  金虹  邵腾 《科技导报(北京)》2016,34(18):106-112
 室外物理环境是严寒地区村镇建设中的薄弱环节,交通噪声凸显、传统声景消失、风环境恶劣是村镇物理环境建设中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村镇噪声控制、乡村声景营造和村镇风环境改善等方面,概述“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进展,并从村镇用地形态、规划布局模式、主干路等级及形式、住宅院落设计、绿化植物配置、保护利用自然声等方面,提出相关的改善技术及策略。  相似文献   

12.
以惠州市房产交易大厦为例,介绍了项目的基本概况及设计理念、规划布局、交通组织等,探讨了办公建筑的节能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交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许多城市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本文阐述了轻轨交通的优势以及我国大城市发展轻轨交通的迫切性和现实性,说明通过发展城市轻轨交通,可以达到优化调整城市布局、缓解城市压力、改善城市生活质量的目的,对我国城市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城市环境噪声污染问题,基于城市噪声类型与分布的相关理论,研究得出车流量和车速是影响交通噪声的重要因素.通过分析不同噪声模型的差异,选择合适的噪声模型,利用南京市栖霞大道和玄武大道沿线几个区域安装的观测点实时监测的噪声数据,绘制测点区域的交通噪声地图.选取地图中一点,从全天来看,03:00~04:00时噪声大小处于...  相似文献   

15.
为了了解城市交通主干道周边高校声环境受交通影响的状况,以位于北京市北四环附近的北京联合大学本部校区为例,对校园开放空间整体声环境、校园内不同功能区声环境进行了全面测量,并对交通要素对校园室内外声环境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测量结果表明,北京联合大学北四环校区校园开放空间整体声环境污染较为严重,距离主干道越近的建筑物内噪声超标越严重,而距离主干道较远位置的室内噪声状况相对良好。校园内不同功能建筑物内的噪声频谱评价曲线NR值均未达到国际标准建议。测量还证明了校园声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来自于交通噪声。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临汾市区主要道路的环境噪声的实地监测,采用等效声级模型,对所得数据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各监测点等效连续A声级均超过昼间70dB(A),夜间55dB(A).按照交通噪声污染分级,其中有27%监测点的道路交通昼间噪声污染属于恶化等级,73%属于坏等级.同时分析了造成交通噪声污染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治理噪声污染的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17.
绿化带对交通噪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本通过对有绿化带区域国道交通噪声的测试和调查表明,绿化带对噪声引起的烦恼度心理影响有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住宅小区的声环境是关系人们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问题,需要从防噪规划、建筑布局和景观设计等多角度进行设计.对于城郊小区而言,噪声预测是进行声环境规划和设计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小区环境噪声的模拟,可以得到小区噪声分布状况,为小区规划和防噪提供较好的方案;结合建筑环境设计的声屏障设计可以达到景观和功能相结合的效果;而有意识地结合当地生态环境营造声景观更是和谐人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周成  李悦铮  江海旭 《河南科学》2012,30(11):1676-1679
运用最近邻点指数、基尼系数定量分析方法,以山西省国家A级旅游景区(点)为例,分析得出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类型、特征;利用区域增长极理论和点轴理论,论证了山西省旅游资源分布形态及与省内道路交通的联系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旅游资源在省内分布类型为集聚型,主要集中于晋北、中部、临运(临汾、运城)和晋东南四大区域,在11个地级市中呈集中分布;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与省内道路交通布局联系密切.整合区域旅游资源,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完善旅游网络体系将是山西省旅游资源空间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20.
根据对华北地区、西北地区、西藏地区3个典型区域公路的交通量、车型及车速等的数据监测,应用HJ 2.4-2009推荐噪声预测模式,选择3个区域内3条公路在不同工况、条件下进行噪声预测评价,并提出合理的降噪措施,为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更好地控制3个不同区域公路交通噪声污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