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数字岩心建模方法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岩心建模方法是进行岩石物理数值模拟研究的重要内容,建模方法的优劣关系到模拟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阐述了数字岩心技术研究的必要性,介绍了数字岩心建模方法,并对几种有代表性的方法进行了重点讨论,给出了相应的构建实例,指出数字岩心技术可以准确地描述岩石的微观孔隙结构.以数字岩心为基础,提取的孔隙网络结构可以有效地进行岩石的声、电、渗透率和核磁共振响应模拟研究,为岩石微观机理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数字资源整合是图书馆面临的主要任务之一,基于OPAC的资源整合、基于数字资源导航和基于检索平台整合是目前图书馆数字资源整合的主要方式.对这三种方式所涉及的技术,其内涵、特点及功能等进行研究与分析,认为基于数字资源导航是一种资源表层的粗线条整合,无法有效显示资源内容及知识相关性,有很大的局限.基于检索平台整合效果比较理想,但技术复杂,对基于检索平台的整合技术还需进行进一步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3.
"数字城市"应用服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数字城市"是目前人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从数字城市应用服务平台建设的前提入手,研究了数字城市数字服务平台实现的技术和方法,并对数字城市的安全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数字水印技术及其在电子政务信息安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水印作为一种将特定的数字信息嵌入到图像、音频、视频或软件等各种数字产品中,以达到版权保护和信息安全等目的的一种全新的数字产品保护技术,已得到了广泛的研究与应用.本文较系统地分析了数字水印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分类和应用领域,并给出了一个具体的如何利用数字水印技术,确保电子政务系统中机密信息安全的实现方案,最后指出了数字水印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雷达回波环境模拟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雷达回波环境的模拟方法,目的在于能够模拟产生出符合雷达实际工作的环境.通过对雷达工作环境建立数学模型,设计了回波数据算法,并提出了一种随机序列通过数字功率谱处理滤波器产生雷达杂波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冯华平 《科技资讯》2014,12(23):10-10
全数字接收机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本文给出了一种采用全数字接收机技术的航管二次雷达系统方案,对系统中全数字接收机部分进行了重点论述.经实际使用,证明了全数字接收机技术应用于航管二次雷达系统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近年来DDS杂散抑制技术的发展,研究了相位抖动法、混合式频率合成技术和相位内插法的原理与应用.并采用混合式优化法设计出一种性能较优良的频率合成器,其频谱纯度较高并可实现数字扩频.  相似文献   

8.
数字创新作为数字经济时代一种全新的创新范式,受到了高度关注.系统梳理国外数字创新文献,初步构建数字创新理论研究框架,分别评述数字技术、数字创新特征与要素、数字创新过程、数字创新类型以及组织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对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五方面的启示,有助于丰富中国情境下数字创新理论研究成果,为推动我国制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践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计算机技术与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各种数字信息(数字图像、数字音频、数字视频)的传播和交换越来越便捷,随之而来的数字产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数字水印处理技术作为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个有效手段,逐渐发展起来.笔者对数字图像水印技术中的盲水印技术进行研究,重点研究离散余弦变换算法,并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余弦变换的数字图像盲水印算法,并基于Matteb实现.  相似文献   

10.
3D模型数字水印技术是继图像水印、视频水印之后的又一种版权保护的有效手段,为数字博物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安全保证。本文主要研究分析了数字博物馆中3D模型可能经历的各种处理,进行了水印攻击方法的仿真实现,并将其整合到数字博物馆3D模型水印评测工具中,为博物馆3D模型水印技术的研究提供重要的评测依据。  相似文献   

11.
数字核谱仪系统中的脉冲堆积直接影响到信号幅度的有效提取,进而影响到核谱仪的能量分辨率.为了减小脉冲堆积对核谱仪能量分辨率的影响,引入时间比较脉冲堆积识别方法,对识别到的堆积脉冲直接丢弃处理,将降低数字信号处理时间,同时可减小脉冲堆积对能量分辨率的影响,对计数率的影响可以通过简单的校正方法来实现计数率的补偿.采用上述方法对实际的核脉冲堆积信号进行了处理,然后对其进行了计数率校正,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根据脉冲步进频率信号的特征,提出了一种新的宽带数字接收方案.通过对回波脉冲串的分组采样和数字正交混频,实现了宽频带的步进频率脉冲信号的频率搬移,显著降低了信号的采样速率和硬件实现的复杂性.通过多级滤波设计和结构优化,简化了处理结构并提高了滤波性能和实时性.该宽带数字接收处理方法从根本上解决了传统的步进频率混频和相干检波模拟电路中存在的寄生调制和I/Q通道幅相不一致的问题.利用QuartusⅡ软件进行了电路设计和时序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数字接收机的处理性能可以满足实时处理的要求,有很好的仿真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3.
基于异频相位处理的高精度频率测量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基于异频相位处理的高精度频率测量系统的设计方案.在异频鉴相技术的基础上,通过脉宽调整电路减少相位重合点簇中的脉冲个数和附加相位控制电路有效捕捉最佳相位重合点,降低了计数闸门动作的随机性,极大地提高了系统的测量精度.新方案结合现场可编程门阵列片上技术,既保留了相位重合检测技术克服±1个计数误差的优越性,同时也提高了测量速度,简化了测量设备,降低了成本和功耗.实验结果和分析表明了新方案设计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其实际测量精度可达10-13s-1量级,明显优于传统测频方法的测量精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研究数字化核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的幅度提取问题.根据闪烁探测器的电路特性,推导了其脉冲信号理想曲线方程.综合利用三和值法、最小二乘法、试探法等方法,设计了该理想曲线拟合算法.由脉冲信号采样点数据,通过曲线拟合,计算出曲线的极大值,该值即为闪烁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的幅度.正反演数据结果对比表明,采用曲线拟合算法提取闪烁探测器输出脉冲信号幅度,其方案可行,计算结果更准确.相较于数字滤波和数字脉冲成形方法提取核探测器输出脉冲幅度,该算法更简单,对仪器的硬件处理速度要求更低.该方法开辟了核探测器脉冲幅度提取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设计了一种以价格较低的示波器作为A/D转换装置实现数字符合的数据处理方案。该方案利用Matlab中的S-G滤波器对测量到的信号波形进行平滑去噪,用findpeaks函数获取脉冲幅度、峰值位置和阈值下限,筛选幅度低于触发阈值且最接近触发阈值的采样点作为定时结果,并对脉冲堆积进行了堆积判弃,最后进行符合处理。探究了符合测量实验装置的参数设置并与设计好的数据处理软件组成符合测量系统对~(60)Co源进行了活度测量,测量结果与源活度参考值在误差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6.
随着高性能数字信号处理器(DSP)和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的出现,基于软件无线电(SDR)的数字中频技术目前被广泛地应用到3G基站中.本文在分析了数字中频模块原理及结构的基础上,对WCDMA基站中的数字上变频器(DUC)进行了优化设计,提出了一种三级实现方案.仿真结果表明,对比单级实现方案,该方案带来了4 dB的系统性能改善,同时对DSP运算速度的要求是单级方案的1/10,适合硬件实现.  相似文献   

17.
一种新的DCT域图像水印嵌入算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提出了1种新的DCT域静态图像水印嵌入算法,该算法以二次DCT变换为基础,能够将数字水印信息嵌入到DCT域的直流系数中,并可根据人眼视觉系统(HVS)的亮度掩蔽特性,对水印嵌入强度进行动态调节.仿真实验表明,中算法不仅具有较好的透明性,而且对诸如JPEG压缩,低通滤波、几何剪切、叠加噪声等攻击均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一种空域的数字图像盲水印方案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提出了一种鲁棒的空域数字图像讯水印方案,先将要嵌入的二组图像伪随机重排列成新的水印图像,再利用量化策略将它嵌入到原始图像中对比度较大的区域,本方案对各种纹理的图像具有适应性,在水印提取的过程中不需要原始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水印是不可察觉的,经过JPEG有损压缩、低通与中值滤波、剪切等图像处理操作后仍是鲁棒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以89552单片机和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为核心的数字频率计的设计.利用CPLD来实现频率、周期、脉宽和占空比的测量计数;采用单片机完成测试控制、数据处理和显示输出.同时,运用等精度的设计方法,克服了基于传统测频原理的频率计的测量精度随被测信号频率的下降而降低的缺点.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数字频率计性能稳定、测量精度高.  相似文献   

20.
针对二值水印图像, 提出一种基于小波的无损的数字水印系统. 由于没有对载体图像进行任何修改, 因 此解决了水印的不可见性和鲁棒性之间的矛盾. 另外, 通过在系统中引入数字签名技术和时间戳机制, 任何人都可以根据公钥提取水印. 实验结果表明, 此算法对一般的图像处理和几何攻击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