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素 《科技咨询导报》2010,(21):167-168
中学文言文教学重在让学生在课堂上咀嚼、品会、感悟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感知文言文的温暖平和、朴素可亲。为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打下扎实的文化底蕴,塑造高雅的精神气质。让民族文化薪火相传。文言文课堂教学要分外重视学生的"读诵""说""疑""用"几大环节的学法指导。使学生无形中受到熏陶、感染,丰富阅历情感,提升审美能力,增长人生智慧。  相似文献   

2.
谢伟 《科技咨询导报》2011,(30):173-173
文言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引起我们语文老师的足够重视,文言文教学要实现传承民族文化、观照生命未来的价值取向,就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妥善处理"文""言"关系,做到文言相生,乐在其中。如何引导学生更好的理解吸收这些祖国文化的精华呢?如何处理好文与言的关系?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申少鹤 《科技信息》2007,(27):233-233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并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全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薰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相似文献   

4.
王力明 《科技信息》2011,(33):442-443
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任何一个民族,要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保持其民族精神的先进性,就不仅要弘扬其民族精神,还要培育其民族精神,在高职语文教育和教学的过程中应在深刻了解和体会其重要意义的基础上,自觉地去履行,去承担。让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内心中去,并使之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引导学不断提高自律意识,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和追求卓越的精神状态;使中华民族精神始终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是我们面对的重大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我们祖国文字在经过五千年积淀后形成的宝贵财富,是我们民族灿烂文化的体现。所以语文在我国的素质教育中一直有着不可撼动的重要地位。而在语文学习中,阅读又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哲学家培根曾经说过:“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足以长才。”也可以看出阅读对一个人的人生都有重要的影响,所以教师应该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6.
语文能力的提高在于平时的语言积累.语言积累的方式各不相同:读中积累、背中积累、学中积累、用中积累、生活中积累等.重视诵读,是传统语文教育的宝贵经验;课内的讨论、品析,要求学生不能浅尝辄止,应在好词佳句的鉴赏中,融会贯通,将范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背诵可厚积自身的文化底蕴,是对祖国传统文化最好的继承;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设计灵活的形式,让学生练习说话,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学生的语言丰富了,语文素养也就提高了.  相似文献   

7.
吴蓓芳 《科技信息》2012,(25):278-278,358
文言文经历了上千年的锤炼,载负着璀璨的华夏文明,是我们民族精神内涵的源头活水。然而文言文教学却不尽如人意,课堂模式生硬,学生学习兴趣淡漠。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为改变职校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现状,笔者力图通过角色扮演法在职高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悟中国古代灿烂的文化,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我们祖国的文化丰厚博大,语言文字优美而富有内涵.语文课就应该是品味和感受这一文化和文字的殿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了解祖国,热爱祖国,从而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具备一个人应有的各种能力.那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我认为是要扎扎实实的上好每一节语文课.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新课标、新课改带给我们新启发。通过学习、分析和论证,我们认为,文化是文明的记录,中国文化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范畴,它除了时代差异外,还有着地方与民族间的差异性,它是连绵的几千年地域文化和各民族文化长期的、不断的渗透、竞争和融合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不能脱离先进的民族历史文化,更不能脱离社会实践,而应该把我们的语文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由校内向校外延伸,让语文回归大自然,让语文回归社会,让语文教学活动带上鲜活的历史文化色彩。  相似文献   

10.
正语文是人们进行交际和思维的最重要的工具,语文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它凝聚着民族的思想感情和人文价值,语文教育在培养人才和传播文化、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其根本宗旨就是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与语文能力,这也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与任务。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具备基本的母语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因此,必须树立语文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学习古诗词,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中的这一朵绮丽的奇芭,感受我国悠悠的浓郁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古诗词语言一般极为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  相似文献   

12.
祖国,是每个人心灵的最终归宿,而历史,恰如一条长河,记录着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历史课更是让学生们系统了解祖国的重要机会。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一位历史教师必须的责任。在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中外对比,通过讲述祖国古代科学技术一直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培养学生民族自尊和自信心,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第二,讲述古代文化名人关爱国家命运的事迹和决心救国救民的壮志。培养学业生以天下为已任而贡献青春的报国之志。  相似文献   

13.
爱国主义教育可使学生对祖国产生诚挚的热爱,对祖国的振兴、民族的繁荣产生强烈的责任感,激发出为祖国振兴、为民族繁荣勤奋学习的热情,增强学习自觉性和主动性。在化学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且有必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自觉地主动地为祖国的振兴、民族的繁荣而努力学习化学及其他各门科学知识。  相似文献   

14.
蔡翰晶 《科技信息》2009,(26):304-304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语文课堂成为生动活泼的课堂,让语文真正发挥其传承文化、塑造人格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民族音乐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民族审美观,加强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精神,学习、了解祖国的传统文化都有着潜移默化、积微成著的作用。为此,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全面实施民族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对教育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教育教学中不仅仅要求学生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更要求学生要通过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更是提出了要弘扬与传承我国的传统文化,将传统的经典文化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让学生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小学语文作为小学阶段的主要课程对学生的一生都起着重要的作用,将传统文化引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对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意义。该文针对国学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应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国学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7.
<正>"日积月累"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语文园地"和"回顾拓展"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同时让学生了解、吸收中华优秀文化精髓,丰厚文化的积淀,受到思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吸收民族文化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而小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开始学习古诗词,目的就在于让学生初步认识我国传统的民族文化中的这一朵绮丽的奇芭,感受我国悠悠的浓郁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古诗词语言一般极为含蓄凝练,句子间跳跃性。有的仅是简单的组合,形象若有若无,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创造;有的精炼含蓄,富有哲理,意蕴无穷,需要在教师的点拨下,感受诗的底蕴,进行恰当的联想,受其艺术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王萍 《科技信息》2011,(17):197-197,222
当前日益更新的时尚信息让我们在校的学生对西方服饰盲目的追随,而对近在眼前的民族传统文化却视而不见。本文从民族传统文化在服装设计创作中的重要性入手,对服装教育发达国家传统文化意识培养教育情况和我国当前服装设计教学中中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重在阐述服装设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重要性和培养方法,以引起服装设计教学工作者在教学中对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培养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使他们具有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