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早在20世纪90年代最早提出"德育(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这一命题时学术界还很少有人关注这一话题。然而,近20年来,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已逐渐深入人心,加强充满人文关怀的德育(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一项重要的任务,是党和国家领导人赋予教育者的重大责任和使命。然而,如何将德育人文关怀的理念贯彻于、渗透于现实的德育实践活动中,是大家更为关注的问题,也是更加重要的任务。因为德育是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活动,只有在德育实践中很好地落实了人文关怀,才能使其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其应有的建设人本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作用。尽管这些年来德育人文关怀已经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但我们还是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缺少人文关怀精神甚至背离人文关怀精神的德育活动。这些活动不但达不到其应有的效果,反而损害了德育的声誉。离开了人文关怀,德育难以真正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
德育与生活世界的剥离是20世纪道德教育的主要特征。生活是人类道德生成的基础,生活本身是学生道德生成的源泉。因此,现代德育呼唤德育回归生活世界,找回失落的主体。同时还强调,德育回归生活是为了学生过更美好、更善地生活。  相似文献   

3.
传统德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德育需求,该文以学生为中心,运用活动作为促进德育发展的手段,构建适合该校发展的德育模式,使学生在大学三年中全程参与、全方位参与,全面提高学生道德素养。该文针对高职院校学生三年不同时期的特点,分阶段设置不同的德育目标,构建不同的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模式,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4.
主体间性是20世纪西方哲学中凸现的一个范畴,主要关注主体之间的双向互动。师生主体间性是学界把主体间性与师生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新的研究视角,它对交互式平等民主融合的师生关系之描述契合和谐德育的本质应然。因此,基于师生主体间性所提供的话语体系和哲学思维,学校德育工作需转换视角、重构德育师生观,创新思维、营造和谐大德育,优化实践、创造德育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的战略任务。大中小学德育衔接存在纵向衔接和横向贯通两个维度,与大中小学德育一体化、整体构建大中小学德育体系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大中小学德育衔接是否有效,应以是否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德育体系和网络为形式标准,以是否很好地实现了德育目标、对实现培育"四有"新人是否产生合力与合力大小为实质标准。  相似文献   

6.
管红 《科技资讯》2009,(23):163-163
回顾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20年来的发展道路,通过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德育功能的分析,提出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加强大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从而,提出了如何深入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7.
为满足新形势下道德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于 2 0 0 1年 10月颁布了《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 (修订 )》。结合这一新的《课程标准》和浙江版教材 ,分析指出初中《思想政治》教材的改革应以现代德育论为基础 ,体现培养主体性道德素质的现代德育本质、追求“生活化”的现代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突出德育课程的“实践”特性。  相似文献   

8.
我国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特别是现在和今后若干年,高等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二十一世纪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骨干力量。他们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未来中国的发展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能否实现,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为此,高等学校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必须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建立全方位德育格局,形成全员德育意识,增强德育整体效果,提高德育水平,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学校德育体系。 近年来,高等学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和国家教委制定的《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  相似文献   

9.
“德育导师制”强调以德育回归生活、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为理念,通过构建学校教学与德育一体化的管理机制,学生的知识建构与道德成长同步发展。德育导师制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满足国家在新形势下对人才需求的德育创新机制。“德育导师制”在浙江省中小学实施已历时两年,一些学校和地区积极探索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机制和实施途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德育效益、德育效果和德育效率的统一。由于德育环境产生了新的变化、德育对象具有新的特征,德育队伍的力量不强,所以,造成了目前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不高的局面。要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优化德育环境,在深入了解德育对象的基础上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还要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增强德育队伍的力量。  相似文献   

11.
杨玉凤 《科技信息》2010,(24):I0078-I0079
毛泽东的德育观内涵丰富,主要包括德育首位论、德育目标论、德育原则论、德育内容论、德育方法论。梳理和学习毛泽东的德育观对于高校抓紧抓好大学生德育工作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高职德育本身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高职德育问题形成的社会因素和高职德育自身的因素,明确了解决高职德育问题的对策在于从德育观、德育目标和内容、德育方法及德育制度等方面开展德育创新。  相似文献   

13.
德育与现实生活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表现为德育源于生活的需要、德育反映着生活、生活具有德育的作用、德育理论须植根于生活。但是当前学校德育与生活世界相隔离,使德育失去了生活的根基,致使发展人的德性的道德教育成为道德知识、道德形式上的教育。因此德育应该回归生活世界。由此学校德育要以生活为根基,改革德育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培养道德生活主体,加强德育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当前德育创新进行了思考,提出了德育创新的整体模式,认为应从创新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等方面入手,切实改进大学德育,增强大学德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5.
中学网络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网络德育存在观念误区.缺乏有效的网络德育软硬件资源、高素养的网络德育专业师资队伍以及对中学生的适当心理引导,存在传统德育弊病及其现有德育工作机制的影响等问题.树立正确的网络德育观念,加快网络德育软件开发、创设网络德育场景,加强专业师资培训、提高教师网络德育水平,努力克服传统德育弊端,加强对中学生的网络心理辅导,构建一体化的网络德育体系是解决网络德育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德育是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居首位。邓小平正是看到了德育的这种重要性 ,因此 ,他以一个政治家的眼光强调要重视德育 ,并对德育的重要意义、德育的目的和任务、德育的内容、德育的原则、德育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地论述。学习邓小平的德育思想对于我们改进今天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德育本质上是一种情感教育,一种心灵的触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道德情操与情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有集中体现,因此,德育渗透在学校古文教学中作用巨大。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古文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德育渗透的特点,分析了我国当今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现状,提出了古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德育一贯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和德育工作方法等三个方面,浅谈德育创新。提出当前中小学德育,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注意德育目标的发展性,不断优化德育内容以及加强德育工作方法的多样化。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体系建构的核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是现代德育的价值理想和思维原点,是对人主体作用的一种尊重和肯定。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核心在于对人性的充分肯定,对人的潜能和智慧的信任,对人的自由和民主的追求。高等学校要建构以人为本的德育工作体系,就必须在德育观念、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途径、德育目标、德育评价等方面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德育与社会生活紧密相联,德育要增强教育过程的有效性、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与德育对象的实际相结合,就是要做到德育客体对象化,才能不断提高德育的实效性。要在实际生活中针对不同的德育对象、不同的场合,采取有效的调节策略,更多的注重德育内容生活化和德育客体对象化,尽可能的建立一个具有实效的德育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