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火源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5):33-36,40
以《洗澡》为例,讨论了杨绛小说中大量的反讽现象:言语反讽、情景反讽这两种常见的反讽形态都有突出表现;杨绛反讽的特点是针对所有人,连作者自己也成为反讽对象的全盘反讽和触及人类两难处境的深层反讽;杨绛小说反讽的特色源于与作者人生观相关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2.
反讽既是小说《石榴树上结樱桃》中运用最娴熟的一种艺术手法,也是这部长篇最为显著的艺术风格.文章从标题反讽、叙事反讽、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等四个方面,分析、探讨了作家是如何娴熟、巧妙地运用反讽手法,在颠倒与错谬中艺术地表现自己对当下乡土中国社会现实的思考和认知的.  相似文献   

3.
90年代小说的反讽意义形态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讽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小说创作实践的一大显征。根据反讽的概念在90年代的演变和反讽艺术在创作实践中的体现,将这一时期的反讽学划分为四种意义形态:言语反讽、情境反讽、结构反讽和戏仿,据此分析90年代小说的反讽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语言中,反讽修辞方法应用范围极为广泛。本文选取了美国著名黑人小说家艾丽斯.沃克的代表作《紫色》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了小说中存在的言语反讽,情景反讽,浪漫反讽,并讨论了其在这部作品中的作用。正是因为反讽的运用才使得这部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主题更加明确,艺术力更强。  相似文献   

5.
反讽是一种重要的小说叙事策略,它在《献给爱米莉的玫瑰》中得到了非常巧妙的运用。反讽手法,尤其是言语反讽和人物反讽在小说中的的得体运用,既深化了美国南方新旧矛盾冲突的内涵,同时为读者提供了新鲜的阅读体验。  相似文献   

6.
中国20世纪末的小说总体上流露出一种反讽的情绪,主要体现在反讽的时代境遇、言语反讽和情景反讽当中。情绪化反讽在语言的狂欢中增添了文学的不确定性,却将小说停留在情绪化的平面,丧失了文学反思的深度。  相似文献   

7.
反讽在西方文论史上被视为召唤真理的一种方式,一直备受推重。对反讽手法的娴熟、成功运用也是孙方友的小小说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陈州笔记》中,孙方友不仅通过反讽大大拓展了其作品的内涵、容量,更重要的是,他能够以一个思想者的姿态对传统文化的种种展开反思和追问,在传统题材的写作中融入了清醒的现代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8.
源自希腊戏剧的反讽艺术,由最初的修辞格发展成为现代文学创作中的一种重要写作技法。它具有讽刺、强化的目的和幽默礼貌的功能,可以分为言语反讽、主题反讽和叙述反讽三大类。在梳理反讽的概念、类型及功能的基础上,选取代表性的文学作品,探讨写作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反讽艺术以提高写作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反讽,是周作人散文中一种独特的诗学命题。通过对《前门遇马队记》的细读,分析作者、读者、叙述者在情感与价值逻辑上的距离,考察反讽产生的诗学途径,并进一步阐释抽绎其内在形态与含蕴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0.
反讽是儿童图画书经常运用的一种重要叙事艺术,其依托于图文配置。反讽既指文字的修辞手段、图画的叙事技巧,也指图文配置的组织结构方法,其通常运用于情节、人物或主题中,与正面描述意义相左,或暗示或对照,反讽在推动故事情节的延展、塑造故事角色形象、深化故事主题三个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当代小说中存在着大量的戏仿和反讽,为小说的多元化发展标明了另一种向度。通过其与讽刺的对比研究,我们能够更好地解读一些小说文本的意义。作为一种修辞方法,戏仿和反讽并不单纯是一种游戏,它们有着自己的严肃正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米甲是《旧约》叙事中扫罗王的女儿,大卫王的妻子。《圣经》文本提及的女性人物并不多,而且几乎不作直接描写,然而对于米甲命运的前因后果还是有所交代的,这说明米甲是一个不应当被忽略的人物。反讽是塑造米甲形象的主要手法,一方面,反讽的运用丰富了米甲的女性形象,使其更为鲜明活脱;另一方面,反讽贯穿于米甲叙事的始终,阐释了米甲悲剧命运的倒转,向读者呈现了一个完整细致的人物形象,体现了圣经文学叙事的生动性和生活化。同时,她对大卫王的讽刺及不孕而终的结局体现了上帝对子民的道德劝诫,是为其意识形态服务的。  相似文献   

13.
罗蒂在《偶然、反讽与团结》一书中集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反讽主义者的形象。这个形象既有别于《哲学和自然之镜》中的教化哲学家,又有别于后哲学文化中的描述者。她不仅致力于反对基础的工作,还透过对语汇和自身的再描述,致力于创造一个最佳的自我。与反讽主义理论家不同,她放弃了统合私人完美和公共正义的努力,而是专注于私人的实现。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必然是残酷的。反讽主义者也可以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反讽主义的诗人、小说家、新闻记者在增强人类的团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反讽是一种常见的语言形式,与文化和语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此,如何正确处理反讽翻译一直以来是翻译中的一大问题。在翻译中,译者在处理反讽时应该透过语言层面,多多关注原语语境和文化内涵,否则,就会导致反讽效果的的削弱甚至缺失。  相似文献   

15.
东西对现实世界有着清醒澄明的洞悉,他善于用委婉幽隐的反讽叙事来冲击悖立的本真生活。他的反讽叙事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言语反讽、结构反讽和情境反讽。他的反讽叙事不仅揭示了生存的艰辛与苦难,颠覆了亲情、友情和爱情等神话,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直指我们的心灵,对中国人当下的人性给予了犀利深刻而又不失诗意的剖析。  相似文献   

16.
罗蒂在<偶然、反讽与团结>一书中集中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反讽主义者的形象.这个形象既有别于<哲学和自然之镜>中的教化哲学家,又有别于后哲学文化中的描述者.她不仅致力于反对基础的工作,还透过对语汇和自身的再描述,致力于创造一个最佳的自我.与反讽主义理论家不同,她放弃了统合私人完美和公共正义的努力,而是专注于私人的实现.但是,这并不代表她必然是残酷的.反讽主义者也可以是一位自由主义者,反讽主义的诗人、小说家、新闻记者在增强人类的团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江漪 《科技信息》2010,(27):234-234,247
反讽既是一种常见的修辞,又是交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反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的关注。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分析反讽,用格赖斯的合作原则和利奇的礼貌原则解释了反讽,并结合实例分析了反讽的讽刺功能、礼貌功能、彰效功能和幽默功能。  相似文献   

18.
反讽,是周作人散文中一种独特的诗学命题.通过对<前门遇马队记>的细读,分析作者、读者、叙述者在情感与价值逻辑上的距离,考察反讽产生的诗学途径,并进一步阐释抽绎其内在形态与含蕴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19.
试论凌叔华小说反讽的文体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凌叔华从小在大家族里长大,对女性卑微的地位以及情感有更深的了解,通过客观冷静的叙事方式建构了她们矛盾的生存状态,形成其小说反讽模式。这种反讽的矛盾不仅体现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西文化的冲突,也体现在两种冲击下人物自身的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20.
修华 《科技信息》2009,(27):150-150
本文通过对简.奥斯汀三部长篇小说中反讽技巧的分析,阐述了反讽技巧如何体现了草根文学中幽默的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