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胤 《青年科学》2009,(10):12-13
黑洞是我们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真空吸尘器,能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不论是大头针还是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都能吞没。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个,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黑洞深处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2.
正核心提示:黑洞是宇宙中最奇怪、最神秘的天体。它们像宇宙中的吸尘器,吞没靠近它们的任何东西,甚至体积是太阳1亿倍的星体,黑洞质量是如此之大,它产生的引力场是如此之强,以至于任何物质和辐射都无法逃逸,就连光也逃逸不出来。由于类似热力学上完全不反射光线的黑体,故名为黑洞。它们没有明确的目的,只是在时空中穿梭。宇宙中人类所认知的星体有2000亿,天文学家相信在宇宙中有无数个黑洞,通过对它们的研究将揭开宇宙形成的奥秘。  相似文献   

3.
在茫茫宇宙中,存在着一些非常奇异的时空区域,象无底的“洞穴”,它能“吞食”任何物质,却不“吐出”任何东西。这些奇异的“洞穴”就是黄洞。黑洞是物理学中最令人难以理解的概念,它象独角怪物一样,似乎应该在幻想家的神话中出现,而不应该存在于宁静的宇宙中,然而,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却预言了黑洞必然存在! (一)什么是黑洞什么叫黑洞、黑洞是怎样形成的呢? 宇宙中有许多星体,每个星体都有确定的大小和质量,星体周围分布着引力场,引力是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着的一种相互作用,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就是关于引力的理论。星体施于它周围物体的引力,总是力图把物体拉向星体,物体要克服引力的约束而飞到自由空间  相似文献   

4.
像喷头的螺旋形星体,黑洞放射出物质和发出“声音”:宇宙继续向我们展示着我们以前不曾知道的现象。宇宙的意外事件使我们揭开宇宙之谜。  相似文献   

5.
空间是一种能够收缩和伸展、密实和疏松的自由粒子,空间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空间具有这些性质能够解释宇宙和物质的形成,及一些物理现象。由于空间粒子的收缩和牛顿万有引力的作用导致宇宙中的星体形成黑洞,黑洞半径的两种不同形式:Schwarzschild半径和相对论半径。  相似文献   

6.
黑洞的核态     
本文认为宇宙的演化与物质的演化是相互联系的。根据黑洞是晚期星体坍缩演化而成,应用微观物理方法来研究黑洞内部的核态,用估算法和量纲法,推导出黑洞是由m_(eff)=0的核子组成原始超密度重核态,和 m_(rest)=0的γ光子和中微子所组成。  相似文献   

7.
华凌 《前沿科学》2015,(1):68-69
在天文学家看来,继宇宙大爆炸之后,最富有活力的事件当属两个各自旋转、具有漩涡的黑洞合并为一个更大的黑洞了。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它们发生这样的巨变呢?以英国剑桥大学为首的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揭示了宇宙中这一壮观事件,解开了数十年来描述在双星系统轨道上的两个各自旋转黑洞螺旋式碰撞的方程式。剑桥团队发表在最新一期《物理评论快报》上的科研结果,不仅影响了之前对黑洞的研究,而且  相似文献   

8.
美国加州劳伦斯·利弗莫尔(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物理学家乔治·卓别林(GeorgeChapline)日前表示,宇宙中并不存在着所谓的"黑洞",并认为人们通常所指的黑洞神秘物质实际上是"黑能(dark-energy)星体"。长期以来,黑洞已经成为了科幻小说中的重要材料之一。不少人认为,天文学家可通过间接方式来观察到黑洞的存在,而巨型恒星死亡后就会形成黑洞。但卓别林认为,恒星死亡只会形成"黑能"物质。  相似文献   

9.
据俄罗斯新闻网5月10日报道。天文学家们成功地观测到了两个密度极大的质子星相撞的事件,而相撞的结果就是在宇宙中诞生一个密度相对较小的黑洞。两星相撞的全过程中释放出了大量的伽马射线。美国航空航天局发言人称。发生星体相撞的地点距离地球220万光年,所以实际上相撞事件发生在22亿年前,而撞击产生的伽马射线直到5月9日才到达地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黑洞(BH)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惩罚系数C及径向基核函数参数σ进行搜索优化,提高LSSVM的预测性能.黑洞算法模拟自然界黑洞,吸引一定范围内的星体向其运行并吸收它们;算法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黑洞为最优解,通过星体的运行搜索整个空间.通过基于黑洞算法的LSSVM和基于粒子群(PSO)算法的LSSVM实现对二维函数的预测,并对二者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实,黑洞算法可以更好地实现LSSVM参数的优化搜索,且基于黑洞算法的LSSVM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黑洞(BH)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惩罚系数C及径向基核函数参数σ进行搜索优化,提高LSSVM的预测性能.黑洞算法模拟自然界黑洞,吸引一定范围内的星体向其运行并吸收它们;算法在运行过程中,始终保持黑洞为最优解,通过星体的运行搜索整个空间.通过基于黑洞算法的LSSVM和基于粒子群(PSO)算法的LSSVM实现对二维函数的预测,并对二者进行了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证实,黑洞算法可以更好地实现LSSVM参数的优化搜索,且基于黑洞算法的LSSVM方法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12.
宇宙中存在各类天体,它们都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平衡状态,才使得宇宙具有一定的结构。星体主要是受引力,电力,热压力,简并压力等4种因素的支配平衡。  相似文献   

13.
《科技潮》2009,(6):6-6
芬兰科学家日前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黑洞,它的质量为太阳的180亿倍,大小相当于整个银河系。在它的旁边有一个质量略小的黑洞,科学家通过测量小黑洞的轨道,用较强的重力场作用现象证实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相似文献   

14.
正宇宙中最黑暗的地方是哪里?黑洞!此外黑洞还被公认为宇宙中最神秘的天体之一。因为难以被探测,它也一度被认为是仅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天体。然而,随着科学家的深入探索,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黑洞的确存在于宇宙中。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首次颁发给了研究黑同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罗杰·彭罗斯和德国天文学家赖因哈德·根策尔、美国天文学家安德烈娅·盖兹。  相似文献   

15.
《杭州科技》2002,(4):7-7
圣经说:上帝创造了宇宙。 当代物理学家说:宇宙从大爆炸中诞生。 梵蒂冈说:大爆炸理论符合圣经。 史蒂芬·霍金说:大爆炸和黑洞是不可避免的宇宙奇点。 史蒂芬·霍金说:黑洞并不黑,它不仅看得见,而且是白炽的。 史蒂芬·霍金说:在经典物理框架中,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框架中,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 史蒂芬·霍金说:大爆炸到黑洞的周而复始,便是宇宙创生与毁灭并再创生的过程。因而上帝对宇宙的贡献消失殆尽。 有人说史蒂芬·霍金是继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天才,也有人说他是疯子。 史蒂芬·霍金是谁?  相似文献   

16.
 13 亿年前的地球充其量还只有低等生命的存在,然而那时候遥远外太空里一颗质量为29 倍太阳质量的黑洞与另外一颗36 倍太阳质量的黑洞缓慢地靠近了,它们相互绕转,最后碰撞并合在一起,拨动了宇宙的琴弦--发出引力波。引力波以光速传播,在走了漫长的13 亿年后,如今正强烈地拨动着2016 年地球人的心弦。  相似文献   

17.
《潍坊学院学报》2015,(6):109-110
大爆炸理论和佛教经典都认为宇宙是无中生有,是由一个点(奇点)或自性变现而来的;宇宙大爆炸之前和佛教认为的宇宙起源前的"常寂光"阶段是相同的,是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整个宇宙一片空寂;大爆炸理论认为宇宙各星体,暗物质、黑洞等都来自于同一个"奇点",所以化学成分相同。佛教认为一切众生、植物、矿物、山河、大地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有情无情同园种智,因为他们来自同一个自性;量子纠缠现象与佛教认为物质是有意念波组成的理论是相通的。  相似文献   

18.
浩瀚的宇宙中也有类似的"回收站"。这就是被人们称为"黑洞"的天体,它们是由超大恒星演变而来的。它们静静地潜伏在幽暗的太空里,将一不留神踏入禁区的天体一口咬住,撕得粉碎,吞进肚子。在一般情况下,从回收站中删  相似文献   

19.
书评     
<正>《137亿光年的宇宙论》是日本最受欢迎的普及读物"多懂一点"系列中的一本。作者跨越时间的界限,向被宇宙的不可思议和美丽所吸引的读者,展现遥远的宇宙尽头的神秘。从在地球上对宇宙进行观测开始,依次拓展视角从地球到太阳、行星、银河系、乃至银河系外,直到宇宙的尽头。开始一段跨越时空的旅程,也一并了解黑洞以及暗物质等神秘的存在。《137亿光年的宇宙论》也  相似文献   

20.
<正>贝肯斯坦的名字可能在物理学界之外没有几个人听说过,但他所从事的主要领域,却可能是现代物理学创造的最广为人知的概念之一——黑洞。而在黑洞领域,他的贡献举足轻重贝肯斯坦:(1947~2015),以色列物理学家、希伯来大学教授、以色列科学院院士。他开创性地运用信息论分析黑洞熵,对黑洞理论有显著贡献,2012年获沃尔夫奖。1972年,贝肯斯坦提出黑洞"无毛定理":星体坍缩成黑洞后,只剩下质量、角动量、电荷三个基本守恒量继续起作用,其他一切因素("毛发")都在进入黑洞后消失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