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秀骥 《科学通报》2011,56(25):2041-2041
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已成为当代科学的前沿. 对近百年来现代气候变暖问题的讨论与争议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其争议的焦点是人类活动温室效应是否是现代气候变暖的主要因子, 以及未来气候是否持续变暖.  相似文献   

2.
80年代全球气温明显上升,温室效应日趋严重,不少人估计下一世纪将继续变暖。但影响气候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特别是80年代异常强盛的太阳活动看来对气温上升也起着相当的作用,何况长期气候预报历来存在着一系列不确定性。这启示我们还应作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在哥本哈根召开的全球气候大会,于当地时间2009年12月19日闭幕。大会通过的协议指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是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2摄氏度内。多数科学家认为.目前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主要是由人类产生的“温室效应”不断扩大造成的,地球发出的热量在进入太空的过程中被地球大气层捕获,就会引起全球温度上升。  相似文献   

4.
译者按全球变暖现已成为举世关注的严重问题.联合国环境规划管理署警告说,地球表面温度在不断上升,其上升幅度是近1万年来所未有的.本世纪80年代的平均气温比19世纪80年代高出了0.7摄氏度.去年是100多年来最热的一年,地球平均气温达15.5摄氏.世界气象组织预言,全球变暖趋势将继续下去,下世纪将是5万年来最热的100年.专家们认为,如果人类不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任凭全球变暖趋势发展下去,势必带来至少以下几种可预见的危害:①海平面上升.许多岛国将因此从地球上消失,而位于大陆上的一些国家的部分沿海地区也将被海水淹没.②粮食减产.全球变暖会导致干旱和土地沙漠化并使农田耕作条件恶化.第三世界国家绝大多数是农业国,因此它们是全球变暖的最大受害者.③疾病蔓延,气候变暖可能会使由昆虫传播的几种主要疾病(包括疟疾)蔓延.造成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是温室效应,而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走CO_2、甲烷和氯氟碳等,其中尤以CO_2的危害最大.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量最大,因此反对全球变暖负主要责任,理应率先采取措施降低CO_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但要想全面解决全球变暖问题需要全球合作,这就是为什么将今年的世界环境日的主题定为"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合作"的原因.但是,减缓全球变暖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极其复杂的问题,它涉及不同国家的、民族的、政治经济利益集团的不同利益,而且与它们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密切相关,不断变化.因此,要想达成一项关于气候变化的全球性的总协定是很难做到的.本文针对这一举世关注的难题,提出了制订气候变化总协定必须符合的两种基本标准,即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和长期的灵活性;并提出了制订这一协定可以考虑的五种不同的结构类型,从而为制订这一协定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方向.争论  相似文献   

5.
东亚35 kaBP气候模拟及变化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革  郑益群  柯贤坤 《科学通报》2004,49(21):2211-2219
预测全球变暖下的东亚气候变化, 由于难以对未来气候进行验证, 古气候模拟便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而古气候模拟是否具有现实性, 须经过区域性地质资料的检验. 中国大部分地区显示了35000 ± 3000 aBP具有间冰阶暖湿气候特征, 是一个能够为未来温室效应引起气候变化提供历史参照的重要气候期; 同时由于中国积累了大量MSI3阶段晚期的地质研究成果, 为检验35 ka气候模拟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历史标尺. 文中采用不同强迫因子对35 ka典型阶段进行气候模拟试验, 并采用地质资料验证模拟输出, 从而充实了模拟试验的边界条件, 使古气候模拟更逼近现实. 模拟结果显示35 ka东亚地区中低纬度温度增加和降水带北移, 同时模拟了高纬温度降低和水汽南北输移加强的气候特征. 35 kaBP距离北半球发展到LGM (21 kaBP)盛冰期气候仅万余年时间, 这些模拟也为认识全球变暖的极限、气候自然发展的趋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由于人类活动使大气层二氧化碳和其他一些微量气体含量增高,通过“温室效应”使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愈来愈引起人们关注。但是,这种气候变暖是否已经成为现实,在科学家们中间并未完全取得一致意见。最近,英国的科学家们找到了新的证据,说明全球气候确实在变暖。他们首先分析了赤道以南和以北从1850年到1985年的气温变化趋势,发现南北两个半球的气温都大约升高了0.5℃,其中  相似文献   

7.
20世纪后期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减弱的自然属性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姜大膀  王会军 《科学通报》2005,50(20):2256-2262
文中使用1948~2002年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大气研究中心的再分析资料, 通过计算呈现了始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的东亚夏季风年代际尺度减弱事实、以及东亚夏季风系统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后期发生的两次年代际突变事件. 而后, 基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资料分发中心提供的SRES A2温室气体和气溶胶排放情景下六套全球海气耦合气候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 从定性的角度上揭示了此次东亚夏季风年代际衰减过程与20世纪后期人类活动引发的全球变暖之间没有明显的联系, 应该为一次自然的气候变化过程. 模式结果还显示, 如果21世纪温室效应在20世纪后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剧, 东亚夏季风系统可能会受此影响而趋于增强.  相似文献   

8.
地球气候正在悄悄地变暖,这是已为科学家断定的事实。这样发展下去,我们的地球是否会变得不能居住?80年代末期以来,全世界的气象学家、生态学家、环境学家乃至政界人士都在为此奔走呼号: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温室效应!  相似文献   

9.
我们感受到冬天越来越暖和,而且冬季也越来越短;而夏季越来越炎热,而且比较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就是全球变暖的缘故。全球变暖被看成是环境污染导致的人祸,而新的科学研究则发现全球变暖七分是天灾,只有三分人祸的因素。我们常常说热带地区的气候“温暖湿润”,而说寒带地区的气候“寒冷干燥”。最新研究也验证了这样的说法,不但温暖可以导致湿润,湿润反过来让气候更温暖。这项新研究最重要的意义是弄清了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科学家指出,温室效应的祸首是太阳对地球辐射的加剧,而导致了水蒸气浓度的上升,而不是我们常常议论的二氧…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毫无争议 IPCC(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在2008年2月2日发表的第四份气候变化评估报告梗概中指出,对全球大气平均温度、海洋平均温度、冰川和积雪融化的观测,以及对全球海平面的测量等已证实,全球气候正在变暖.  相似文献   

11.
钱志春 《世界科学》1991,13(7):28-31
从前二年开始,国内外学术界围绕全球变暖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论争,争议的问题涉及全球气候是否在变暖?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等)的人为排放是否会使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温室气体浓度增加是否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目前用什么手段来预测未来的气候变化?预测未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程度如何?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暖是指全球气温升高。近100多年来,全球平均气温经历了冷-暖-冷-暖两次波动,总的来说为上升趋势。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全球气温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3.
魏军晓  岑况 《自然杂志》2018,40(6):451-458
为了客观评价当前全球变暖的原因和不确定性因素,厘清影响全球变暖的主要因素,分析了"深时"(前第四纪)时期的古大气成分、古温度等气候参数和极端气候事件,同时还总结出当前全球变暖中7个不确定性因素。分析指出,研究第四纪以来的气候变化尤其是当前全球变暖,首先应该与"深时"古气候有机结合为一体;其次应该考虑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耦合和反馈,而太阳活动、地球轨道变化等地外因素也不能忽略;再次,在不否认人类活动对当前气候造成重大影响的同时,也需正视当前全球变暖过程中存在的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最后,对中国二氧化碳减排和应对全球变暖提出对策建议,指出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国际谈判原则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绍武 《科学通报》2010,55(16):1529-1531
<正>全球气候变暖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当前国内外科学研究及全球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在2009年12月"哥本哈根气候大会"前后达到了一个高峰.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于2007年2  相似文献   

15.
吕吉尔 《世界科学》2007,(10):17-18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记录显示,美国历史上最暖的10年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而否认气候变化的人因此认为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担心实属是杞人忧天——美国历史上最热的年份真的就像大多数报道所认为的在1998  相似文献   

16.
对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学祥 《自然杂志》2000,22(6):358-362
本文综述了影响冰期和小冰期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不同观点争论的焦点和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全球变暖问题作进一步讨论.科学的研究方法不仅需要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而且需要相关机制的能量计算.海洋锅炉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和臭氧洞漏能效应比温室效应有更显著的增温效果.历史记录表明,全球变冷导致干旱、沙漠化、瘟疫、粮食减产、民族大迁移和战争动乱,人类必须作好防范气候变冷的准备.  相似文献   

17.
王润 《世界科学》2008,(6):16-17
一场关于如何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争论越来越复杂.过去几年,大部分争论的重点集中在强制规定温室效应气体的排放上限、促使能源使用者埋存温室效应气体或者将其转化为不会形成污染的技术上.  相似文献   

18.
在全球变化特别是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极端天气现象增多,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严重.文章根据山西省20年的降水和粮食总产量的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山西粮食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20年来,山西省气候增温和降水下降趋势明显,粮食产量随着降水量的波动而发生变化.因此,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支章提出了提高山西粮食总产量的农业措施.  相似文献   

19.
气候变化及其应对是不久前结束的八国集团首脑峰会的突出议题。面对全球变暖这一不争事实,如何积极应对和探索在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调整和重构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正成为国内外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和研究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气候研究学者罗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建设气候变化适应型社会”的观点,希望这一观点能引起更多读者的关注和讨论。——编者  相似文献   

20.
新生代陆桥的动物迁移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涛 《大自然探索》1995,14(4):76-81
各大陆的动物区系既有差别又有联系,构造运动曾是大陆联接和分离的原动力,动物通过“陆桥”的迁移实现了各大陆之间的交流。但在新生代大幅度的气候变化中,海平面升降是造成陆桥时断时合的重要原因,古生物证据显示了陆桥的动物迁移与气候变化有着严格一致的对应关系。在温室效应日益严重的今天,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海平面上升必然迫使许多物种去试图改变它们的分布范围,最后的受害者也包括人类自己。因此,认识动物迁移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