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土的湿陷性问题是黄土地区工程建设中的热点问题,一直困扰着研究及设计人员。不同区域、不同工况下黄土的结构差异较大,湿陷程度区别大,且受水的影响最敏感。为了进一步研究黄土湿陷的结构水敏性,设计并进行了一系列室内试验,实验结果表明:①黄土的结构强度随其含水率增加而有规律的降低,初始结构强度呈线性变化,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呈非线性变化,含水率在6%~12%区间内对黄土的后期加固结构强度的影响较为强烈;②在低载荷条件下,原状黄土存在"含水率在天然含水率附近时,土样的湿陷性最大"这一现象,重塑黄土和高荷载下的原状黄土的湿陷性皆随着含水率的增加而降低;③原状与重塑黄土的湿陷系数差值的变化趋势与土样后期加固结构强度对含水率变化的敏感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研究结果对于黄土湿陷的结构水敏性的试验研究和工程建设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土孔隙、裂隙及其优先流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黄土孔隙、裂隙与黄土优先流研究对黄土高原农业耕作、饮用地下水安全、水土保持及地质灾害防治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介绍了黄土孔隙、裂隙及优先流研究进展,结合当前研究的不足,对研究思路和应用前景提出展望。认为定量刻画黄土微细观孔隙、裂隙结构模型,水土作用下的黄土颗粒滑移机理,孔隙、裂隙演化特征及其规律,揭示水-土耦合作用下的黄土灾变力学机理等,是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黄土孔隙、裂隙及黄土优先流研究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细胞骨架是真核生物细胞的重要结构,研究细胞骨架的形态对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具有重要意义.以建立一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清晰的人口腔上皮细胞的细胞骨架的实验方法为目的,从实验材料的预处理、 抽提时间、 固定时间三个方面对现有的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和优化.结果表明,以人口腔上皮细胞为实验材料,取材后置于1 mol/L的甘露糖中预...  相似文献   

4.
黄土是一种典型的结构性土,其特殊的结构性直接影响着黄土的力学性质,为了满足黄土地区地下工程的需求,黄土结构性强度的局部弱化对隧道衬砌内力的影响应给予合理的评价。文中综述了黄土结构性与黄土隧道的研究现状,通过弹塑性有限元法分析了黄土结构强度在不同局部弱化的条件下地下结构内力变化规律。数值计算研究表明:地下结构内力不仅随着黄土结构强度弱化而改变,而且结构强度的弱化区域对隧道衬砌内力的分布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殷征  肖明贵  顾展飞  李成庆 《科技信息》2011,(9):I0310-I0310,I0373
湿陷性黄土是指在上覆土层自重应力作用下,或在自重应力和附加应力共同作用下,因浸水后土的结构破坏而发生显著附加变形的黄土。本文阐述了湿陷性黄土湿陷的机理和工程特性以及湿陷性黄土地基的处理方法,并对不同方法的作用效果进行了对比总结,对于类似工程的研究与施工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增湿-冻融劣化原状黄土结构强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土结构强度是由内部颗粒的空间构型而产生的一种胶结性的联结强度。该强度极易受外界环境的扰动,如增湿、冻融等,引起体积和孔隙变化,削弱黄土的结构强度,进而又会影响路堤、边坡、护栏等黄土构筑物的稳定性。本文选取陕西临潼Q_3原状黄土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室内模拟增湿和冻融循环作用,分析不同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数下黄土的体积和孔隙的变化规律。其次,通过侧限压缩试验数据绘制出含水率和冻融循环次的关系曲线,并得出黄土在增湿和冻融情况下的压缩变形特征。最后,依据该关系曲线定义黄土结构强度、剩余结构强度,和劣化因子等概念,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拟合出三者之间的数值表达式,并应用本试验数据计算出所有工程作业对黄土的扰动劣化值,从而得出在增湿和冻融作用下的原状黄土结构强度的劣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一、概述利用国产工业用有机玻璃或自制的乙基纤维薄膜来制作揭片(或称揭皮),是对碳酸盐岩石在显微镜下或双目显微镜下研究的一种有效而简便的方法。这种方法,在取得资料方面,大大地补充了常规薄片研究的不足。它既可以取得岩石的结构、构造(包括缝、洞)方面的定性和定量资料,也可通过岩样染色而对岩石的基本矿物成分或部分自生特殊矿物进行研究。这种方法,用在研究古生物门类、种属的构造特征方面,则比磨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棕榈纤维对黄土剪切强度的影响,以陕西泾阳黄土为试验材料,通过改变棕榈纤维掺量与长度的组合,将长度分别为1.0、1.5、2.0 cm,质量掺量分别为0.2%、0.4%、0.6%、0.8%、1.0%不同组合的棕榈纤维与黄土拌合,然后对加筋黄土进行直剪试验,测试其工程抗剪特性,并运用偏光显微镜,观察纤维加筋黄土的细观结构。试验结果显示:纤维加筋对土体剪切强度有明显增强作用;加筋黄土的黏聚力较非加筋土有明显的提升,随着纤维长度与掺量的增加而增加,内摩擦角普遍高于非加筋土;偏光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棕榈纤维表面粗糙,存在沟槽与独立孔室,土颗粒镶嵌其中,改善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并且纤维相互交织,形成"雀巢"式网状结构。研究成果可为纤维加筋土的应用提供相关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
为对比研究内镜辅助显微镜与单纯显微镜对延颈交界区经枕下极外侧入路解剖的暴露范围及特点。探讨新的神经解剖学方法以及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将10具(20侧)成人带颈头颅标本,采用内镜辅助显微镜按延颈交界区固有的解剖层次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并记录收据。同样的解剖方法,将10具(20侧)成人带颈头颅标本,在显微镜下按延颈交界区固有的解剖层次进行解剖、观察、测量并记录收据。对比两种解剖方法在解剖时间、最大暴露范围及测量所得的重要解剖标志点距离差异,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通过内镜辅助显微镜经枕下极外侧入路的解剖比单纯使用显微镜在解剖时间上明显缩短,使用神经内镜辅助显微镜组平均解剖时间为2.1±0.3 h,单纯使用显微镜组平均解剖时间为3.4±0.5 h(P0.01);在暴露范围上,辅助神经内镜组较单纯显微镜组平均最大暴露视角增加12.76°±0.6°,视野平均增加7.32°±0.4 mm(P0.01);二腹肌沟、枕骨髁、乳突尖、茎乳孔、颈静脉孔是枕下极外侧入路的解剖标志点;面听神经-舌咽神经间隙、舌咽神经-迷走副神经间隙为其重要手术操作间隙。是否应用内镜对重要解剖标志点的确认及距离的测量无统计学差异。由此可知,内镜辅助显微镜可更好的暴露该区的解剖结构、缩短解剖时间以及更精确的辨别重要解剖结构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快速、安全的切除该区病变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苏晓春 《科技信息》2011,(23):I0330-I0330,I0317
本文对黄土的工程地质特征和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从黄土的湿陷性评价方面介绍了判断黄土湿陷性的方法,并从地基处理、防水措施、结构措施三个方面论述了湿陷性黄土的工程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湿陷性黄土微观结构分析的试样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反复试制,确定了适用于湿陷性黄土微结构分析试样浸泡的溶液材料及配比;在不扰动土体结构的前提下,经过风干、浸泡、硬化、切割、研磨、抛光及镀膜等制样工序,获得了理想的黄土微结构分析试样。利用扫描电镜对所得的黄土试样进行观察,取得了一系列清晰、准确的黄土微观图像,为进一步对黄土微观结构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揭示黄土的微观结构特征与其湿陷性的内在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西安黄土显微结构类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黄土的显微结构是在黄土物质堆积、成土作用过程中形成者。对它的研究有助于解决黄土成因、黄土工程地质性质等有关的理论与生产问题。根据扫描电镜和偏光镜下的观察分析,西安不同时代黄土显微结构特征按照碎屑颗粒的结构,粗颗粒的接触关系及胶结类型大致归纳为五种常见的主要类型:①粉砂细粒支架薄膜胶结类型。②粉砂细粒支架—镶嵌孔隙胶结类型,③粉砂细粒镶嵌一支架孔隙—斑状胶结类型,④粉土微粒分散—镶嵌斑状胶结类型及⑤粉土微粒分散基底胶结类型。  相似文献   

13.
兰州黄土显微结构和湿陷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刊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予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研究了兰州黄土的显微结构和粘土矿物成分。对黄土湿陷的各种不同假说进行了讨论,并提出对黄土湿陷机理的意见。  相似文献   

14.
为了明确增湿-减湿作用下重塑黄土的宏观变形特性及微观结构特性,以陕北某填方区黄土为研究对象,利用单杠杆固结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增湿-减湿条件下重塑土体的宏观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宏观方面,侧向压缩应变与增湿-减湿循环次数呈正相关,并且增湿-减湿循环下侧限压缩应变规律可以用幂函数表示,说明长期的水土相互作用使压实土体强度及承载力降低;微观方面,增湿-减湿循环使压实黄土孔隙结构增大、颗粒形态由扁平状变成圆形以及颗粒接触方式由面-面接触变为点-点接触,导致土体结构松散产生裂缝,颗粒间摩擦力及承载力降低。通过对重塑黄土的宏微观分析,为黄土区域的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磁通是第Ⅱ类超导体中的重要量子现象,对磁通物理的研究无论是对非常规超导机理问题还是超导应用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是研究材料表面形貌结构和局域电子态密度的重要手段,在超导研究方面有着重要和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磁通研究方面,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能够直接测量得到磁通芯子的形状和磁通的分布情况.本文针对扫描隧道显微镜/谱仪可以研究的磁通芯子附近态密度分布问题,重点对超导体中拓扑平庸的磁通芯子态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6.
湿陷性黄土是由于黄土在一定的压力作用下受水浸湿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而产生显著的附加下沉,并且强度也随之降低的一种特殊结构。黄土的湿陷性有自重湿陷和非自重湿陷两类。在我国60%以上的黄土地区为湿陷性黄土,而且大多出现在地表浅层,黄土地基的湿陷性特征会给即将修建的结构物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可能会使结构物出现大幅度的沉降、裂缝、倾斜、甚至影响其安全和寿命。因而,必须对其进行处理后方可使用。另外湿陷性黄土隧道多位黄土土质结构疏松,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地基承载力不高,具有湿陷性,在遇水侵蚀或较大荷载的作用下,隧道则产生较大沉降。其基底承载力很难满足要求,通常需对基底进行加固处理,湿陷性黄土隧道基底处理常用的方法有水泥挤密桩和树根桩等。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黄土脆性破坏规律,利用直剪仪对兰州原状Q2黄土进行了不同含水量、不同剪切速率和不同法向压力下直接剪切试验.结果表明同一法向压力下黄土应力脆性指数随含水量的增大而不断减小,随剪切速率的增大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应力脆性指数与法向压力间的关系符合负指数函数关系.研究成果对于认识黄土结构强度和高速远程黄土滑坡滑动机理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鞋底形态特征检验是足迹检验的重要内容,是认定鞋的依据。目前国内对鞋底形态特征 的检验方式仅停留在利用肉眼观察比对分析和检验鉴定的阶段,利用显微镜对鞋底微小形态进行 检验仍是空白。本文将显微镜下观察到的鞋底形态称为鞋底微观形态特征(microscopic characteristics), 并对其形成机理、特性及在检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进行初步分析,为使此项检验方法得 到广泛推广使用,提出了在足迹提取技术方面应达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黄土具有多孔亚稳结构和水敏性,遇水时易发生崩解。黄土的崩解性是促进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作为一种造价低、应用方便的材料,水泥改良黄土(cement improved loess, CIL)在黄土地基、边坡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其抗崩解性研究较少。为此,该文通过原状及不同掺量下的CIL室内崩解试验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试验,分析改良前后黄土的崩解行为,探究水泥对黄土崩解性的改良效果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掺入水泥可大幅提升黄土的抗崩解能力,低掺量下CIL仍具有完整的崩解过程,但水泥能填充粒间孔隙,阻碍水分运移,同时水泥水化物及其与黄土颗粒的作用能增强粒间胶结,从而延缓了黄土崩解进程。随着水泥掺量的增加,抗崩解效果愈明显,累积崩解百分量几乎为0。土样不发生崩解的最小水泥掺量为3%。研究结果对黄土的抗侵蚀性研究和防灾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20年海原地震触发了宁夏固原石碑塬大型黄土滑坡,黄土液化是滑坡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对石碑源滑坡黄土动三轴试验研究,探讨了强震作用下石碑塬滑坡黄土的动力特性,并依据试验成果,从液化的地震强度条件、地层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论述了石碑塬滑坡的形成机制。结果表明:相同围压下滑移区外饱和黄土的初始动弹性模量和达到相同动应变所需的动应力远远大于滑坡后壁和滑移区饱和带黄土,说明在同一地震动作用下滑移区外黄土较不易发生破坏。同时,对黄土的液化判定也表明滑移区外黄土不液化,滑坡后壁和滑移区饱和带黄土可能液化,并且液化的同时抗剪强度衰弱。石碑塬滑坡处于饱和状态的砂质黄土层在强烈的地震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累积增长并伴随着残余变形的不断增大,最终饱和砂质黄土发生液化流滑;液化的同时,抗剪强度降低,结构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