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谢毅 《咸宁学院学报》2004,23(4):92-92,124
从中国书法艺术传统要素入手,简要说明书法的发展及其演变,以及现代书法艺术的变革,力求探寻书法艺术之根本。  相似文献   

2.
启功书法艺术继承传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存在技法单调、境界狭隘等不足。当今“启功体”泛滥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多方面的问题,如启功书法的简单易学,大众书法审美鉴赏能力的退化,现代文明的审美感官化以及当今学术批评态度等。表明了中国书法传统审美能力的退化,现代社会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3.
郭文志  郭世娴 《科技信息》2009,(21):129-129,142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书法教育对于大学生知识面的拓展、能力的培养以及个性化的发展能起到很好的作用。我校的书法教育以课程为基点,以社团活动为中心,以竞赛为推动,推广、普及书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书法教育在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中应当占有一席之地,书法艺术与人格,情绪和心理健康密切相关,通过书法教育可以完善学生的人格,调节学生的情绪,促进学生的心理向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形式的高度抽象性决定了精神情感的象征性表现方式。在中国古代书法审美论中,有两大基本体系,一是自然物象说,一是人格象征论。本文试图从形而下书法的点画技法到形面上书法的风格品位及书品与人品的内在联系上,探讨人格象征意识在书法艺术精神构成中的意义,同时对人格化书法的情感内容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6.
“唯美”是中围传统书法发展的主流,实用性和艺术性完美的统一。书法艺术发展到清代.书坛形成了一股强劲的与“唯美”传统书法主流背道而驰的反叛潮流。掀起这股反叛潮流的中坚力量是一批不满于黑暗社会现状、不满于官场腐败的文人。反叛潮流的形成有两个特别值得注意的原因。反叛潮流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日实践派.一日理论派。清代书坛出现了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官场文人书法和在野文人书法分道扬镳并驾齐驱的的局面。反叛潮流的探索开拓兴旺发达,使中国书法艺术突破了自古以来实用性和艺术性密不可分的唯一模式.为中国书法艺术开辟了一条崭新的不受实用性桎梏的纯粹的艺术之路。  相似文献   

7.
从中国书法艺术传统要素入手,简要说明书法的发展及其演变,以及现代书法艺术的变革,力求探寻书法艺术之根本.  相似文献   

8.
书法作为中国典型的、本土的艺术形态,承载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而在中国现代美学的发展中,书法作为艺术的合法性在其他现代艺术的对比中曾受到质疑。朱光潜从哲学、美学、艺术学、心理学四个维度勾勒出书法艺术在现代的发展线索,明晰了书法艺术的地位、特征、价值和意义所在,对于书法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方法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9.
书法是一门以汉字结构为造型依据的艺术。它最基本的造型手段是线,所以人们又称书法艺术是线的艺术。当今许多人在学习或欣赏书法这门艺术时,总感到抓不住要领,似乎书法是一门很难懂的艺术。这是由于书法研究领域里,人们常常忽视了对书法艺术的形式语言中“线”这个最基本因素的研究所带来的结果。 本文拟就书法艺术的基本语言——线的最初意义作一个分析,解开书法的神秘面纱,以便更好地指导书法学习和欣赏。  相似文献   

10.
从书法艺术的欣赏、作品文本、书品与人品等不同的角度论述书法艺术在欣赏层面上产生的模糊性以及产生这些模糊性的根源。认为书法的艺术价值就在于它的模糊意味,不可测的审美价值取向必然带来审美的多元化和不确定性,从而导致从古至今对同一书家、同一作品的不同甚至极端的褒贬。书法这一独特的批评现象在其他艺术门类中也不无存在,从而揭示了书法这一“模糊”意味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11.
薛峰 《洛阳大学学报》2005,20(1):103-105
论述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唐朝书法家及书法艺术的形成特点;唐书尚法在理论和实践的表现。  相似文献   

12.
中国书法艺术的形成和发展,直接影响了中国人的审美意识和化心理。书法本身已不仅是“写字的方法”或“写字的艺术”,而是一门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它已超越大众而走向自我,超越实在而深蕴理想,超越本而化为意识。而这些皆因于汉字的意象性、毛笔独特性和情感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3.
随着大众旅游的兴起,人们文化素养和审美品位的提高,旅游活动也从单一的观光游览向综合旅游、文化旅游方向发展。书画,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也愈来愈受到众多游客的喜爱,从而成为一项特殊的旅游资源。本文以"书画艺术之乡"安徽萧县为例,在对萧县书画旅游资源进行SWOT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萧县旅游主打"书画牌",走产业化、合作化道路等书画旅游开发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是一部书和刻的艺术发展史,书法艺术和汉字艺术是两个并不矛盾的概念,书法艺术包括于汉字艺术之中.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墨艺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具特色的艺术之一,是中华文明的独创,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随着现代艺术的发展,不同艺术门类之间的相互渗透影响和交叉融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的今天,水墨艺术运用到包装设计中越来越常见,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本文通过对水墨画艺术、书法艺术中所包含的传统视觉艺术元素在包装设计中运用的阐述,进一步讨论了二者相融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重要美学命题,同样也是以汉字为载体的书法艺术审美标准之一。古典文论及书论中涉及大量意象、意境的论述,使之形成了文论与书论在意象审美观中的契合,这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是极为特殊的现象。将意象置于传统文论与书论的边缘语境中,融汇文论与书论的共通之处,能够理清意象审美在传统文论与书论中的契合点及其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7.
从佛教的传入发展期、鼎盛期、衰落期三个历史时期探究佛教对中国书法艺术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集诗、书、碑于一体的四川邻水县太和乡中学"诗碑廊"是一枝校园文化奇葩。碑廊富有地域特色,刻石的18首传统诗为著名诗人唐世政先生撰。其中的诗歌内容丰富,技巧高超,声韵流转,文采风流;书法形神俱美,格高韵古,风格多样,精彩纷呈。因其在传播和弘扬巴蜀文化方面所具有的艺术学意义、教育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而闻名遐迩,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9.
当代学院中国画的教育基本上是照搬西方教育模式:以素描作为美术训练的基础课,而忽视书法作为中国画教育的特殊,从而排除了书法在中国画教学课程设置中的专业地位,使当代中国画相比于传统中国画缺少了许多文化内涵和形式意味.因此以书法代替素描成为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