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雅乐涉及文化心理及历史政治的多重理论结构,其理论体系以及实践中的自下而上以及自上而下的音乐政治互动方式的提出,揭示了雅乐在周代礼乐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与作用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宫廷雅乐体系,雅乐作为西周宫廷乐舞的主体部分,首先强调的是它作为礼的一部分所发挥的政治作用,因此,雅乐的艺术形式是遵照礼的规范性而建立起来的。文章通过对西周时期雅乐的代表作品"六大舞",结合相关文献,对雅乐的综艺形态、结构形态、类型特征等艺术形式进行全方位的阐述。  相似文献   

3.
日本的雅乐     
日本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它不仅忠实于自身的传统,而且一向善于向外部世界学习,借以滋养自己的文化。在当今日本的艺坛上,雅乐就是一个生动的例证。雅乐是日本的古典音乐。从它的产生到现在,已历经一千二百多年。作为宫庭艺术,长期以来,它与广大人民之间隔着一道宫墙。明治六年(一八七三年)大政官的布告中规定:雅乐的神乐歌等也和一般乐舞一样,允许在平民百姓中流传。这项宫禁的废除,使它在日本民族的文化天地里呈现出新风貌。本世纪初,“雅乐同志协会”在日本出现,开始了雅乐的普及活动;六十年代又创立“日本雅乐会”,进一步把雅乐  相似文献   

4.
雅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礼乐形式。以传统雅乐的构建与呈现为载体,是平顶山学院探索当代中国音乐根文化、创新学科建设的践行举措。通过文献整理、乐器复制,特别是艺术实践,对创新音乐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雅乐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礼乐形式。以传统雅乐的构建与呈现为载体,是平顶山学院探索当代中国音乐根文化、创新学科建设的践行举措。通过文献整理、乐器复制,特别是艺术实践,对创新音乐学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雅乐--特定时代和文化的象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雅乐是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书写了中国古代历史的难忘的一页。深入分析和探究它的历史和文化特征是具有现实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田耀农 《韶关学院学报》2003,24(11):134-136
汉以后,雅乐多次失传,以至人们认为它只是一个假古董。韶关学院音乐系江帆、艾春华教授的专《中国历代孔庙雅乐》用无可辩驳的事实阐述了一种活的雅乐——中国孔庙雅乐。  相似文献   

8.
从宋代音乐史料看“雅乐”的神秘主义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正史中有关音乐史料的记载主要是《雅乐》,在历代统治阶段的《雅乐》中几乎都蕴含着极其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尤其以宋代的《雅乐》特别突出。本文从宋代音乐史料撷取有关史料,论述了《雅乐》应用的场合及内容,乐律制度,乐器制造和表演形式。  相似文献   

9.
网络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分析网络文化的发展现状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任务,初步探讨了网络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如何应对网络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于令东 《科技信息》2012,(35):I0457-I0458
在分析新华书店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关系的基础上,明确党组织的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并提出在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举措。  相似文献   

11.
浅谈满族萨满跳神所呈现的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萨满跳神一直保持着比较原始的“似喊似唱的说着唱、唱着说,乐中舞、舞中歌”的活动及表演形态。所谓跳神,实际给我们感受的是萨满神鼓和西沙(腰铃)等响(乐)器的声音、舞蹈的各个姿态、神歌的各类神调。满族萨满跳神是歌、舞、乐的综合体,是宗教、民俗和艺术的综合体。  相似文献   

12.
国外音乐对我国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以康有为等为代表的"维新派"提出了学习西方文明、办新学、开设乐歌课的主张,我国的音乐教育逐渐在学校开展起来,在以后的一个多世纪里,日本、欧美等国外音乐一直影响和推动着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国外音乐教育和我国民族音乐教育科学地结合起来将对未来音乐教育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王夫之有着深厚的礼乐教化理念,在道德文明的教化方面他力主返本:即以礼乐教化为本,认为礼乐之教不立则无以移民之志。具体言之,礼教能化民成俗之大、以礼约民则莫之禁而自禁;乐教以移易人之性情。因之,立礼乐为教之本则推广无难。王夫之以礼乐之教为本,实现了道德教化的返本与开新。  相似文献   

14.
抛开音乐与文学的具体表现方式和材质,从整体的感情组织和美学原则上分析,它们有着许多共同属性。本文通过对音乐与文学共同属性的比较研究,以音乐与文学的结合形式为切入点,说明在艺术范畴内它们的可结合性是以人类艺术文明的发展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5.
贾湖骨笛和河姆渡骨哨等史前乐器的出土将中华民族的音乐史提升到了七千多年前,同时也引发了我们对史前音乐文明的一系列思考,诸如:最早出现的笛是骨笛还是竹笛;为何在早期史前文明的考古中少有发现竹笛,而在后期文明的考古中却没有再发现骨笛等.文章通过笛子的选材、制造工艺、本身承载的社会信息等角度对骨笛和竹笛作了对比分析,指出在音乐史的发展历程中,从骨笛到竹笛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近代华人著述中关于英国音乐的史料梳理,力求真实地展现中国人走出国门,亲历英国并置身于英国社会文化环境之中对英国音乐的体味,以及对英国音乐在社会文明中的作用和地位等所引发的感触。这些体味和感触不仅再现了中英音乐交流的历史面貌,而且为我们研究当时中国人接受英国等西方音乐的一般心态提供了难得的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17.
《坛经》中的偈语既是《坛经》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坛经》思想内容精华的聚焦。这些偈语,一般都置于相对完整独立的篇章或段落末尾之处,或感悟,或括要,或释疑:或补遗,或寄望,或赠勉,或明志,或遗嘱,殊途而同’归:都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其思想内容虽受统于佛理之魂,但博大精深。灵活丰富,勉为梳理,可以归整为感悟,释禅,教诲、勉励,自分和谶语五类。  相似文献   

18.
服装设计中的色彩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色彩的美感是一种天性,人们的穿戴不仅仅只是为了卸寒和遮阳,更要考虑其装饰和美观。服装设计和文学、音乐、美术等文化艺术一样,是人类社会精神文明的一种体现。当人类物质生产得到高度发展时,服装色彩审美意识就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出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应着眼于现代化建设全局,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进程;推进物质文明建设,增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发展,奠定政治文明建设的基础;创新中国行政管理体制,提高政治文明建设的实效;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把握政治文明建设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