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中国农村20年的制度变迁及改革创造的巨大绩效,以家庭联产承包制、乡镇企业和村民自治为主线,可以寻见其改革的存在路径,即:扩大农民自主权。从经济社会系统的“复杂性”理论角度看,“扩大自主权”这一基是化的经验经由系统的作用形成了自下而上的组织创新,有助于组织群体的系统转换,具有路径依赖性,并以路径效应--政府与农民的互动(自下而上的自发创造与自上而下的自觉选择的互动发展)--拓展积聚了由农民个体自  相似文献   

2.
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逼税效应”在税费改革中不减反增,折射出国家、官员和公民在税费改革中“三方博弈”目标的矛盾和冲突,是税费改革没有摆脱对计划体制“路径依赖”的反映。更是税费改革的制度变迁成本无法分摊的直接结果。  相似文献   

3.
我国农村生产的组织形式决定了农业、农村、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有着强烈的依赖性。农村改革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是国家和集体。农村改革后,这种供给机制不复存在,而新的供给机制又未完全建立,形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制约了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负担过重。收入难以增加。党和政府一再强调把: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客观要求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这是农村进行第二次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简称“三农”)问题既是一个历史话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也成为党中央和国务院关注的焦点。随着改革的日益深入,农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民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然而农村还存在大量素质低、收入低的弱势群体,其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已经直接关系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制度创新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变迁,势必要求新时期的农村政治进行民主化改革。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关键在于基层社会政治制度创新,即要重新调整乡村社会的权力配置,明确权责关系。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政府同农民群众之间沟通协商的机制,依法行政,提高效率,推进农村民主化的向前发展,从而达到对农村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6.
见闻 《临沧科技》2004,(4):19-20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国,面对新时期农村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变化,要围绕土地这一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核心问题,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民成为现代农业的“东家”,相应调整生产关系,使之不断适当新的生产发展要求,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十五”期间,临沧市农村科普工作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目标,以科技培训和科普示范为主要手段,以科普宣传及科技下乡为重点内容,广泛开展了面向“三农”的各项科技服务活动,并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8.
以一起农村雇凶杀人棠为切入点,在解析了涉案人员的个人情况后,又调查了他们及当地部分农民的法律、权利和责任意识状况。认为他们的现状,源于当前农村处于发展转型期和管理服务效能低下。从预防和减少农村“自救式犯罪”、推进农民现代社会意识培养和国家农村现代化管理水平的目标出发,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农民在农村改革中的创造精神因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对待,使我国农村改革表现出不同的结果,为了充分的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农村改革中一定要尊重农民从实践中得出的经验,尊重农民的创造精神,惟有如此,农村改革才会取得顺利进展。  相似文献   

10.
让科技进步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支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粱伟 《榆林科技》2006,(3):9-10
中央1号文件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历史任务,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促进粮食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相似文献   

11.
李恤 《遵义科技》2007,35(1):15-16
农村信用社根植农村,服务于“三农”,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与农民唇齿相依,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通。离开了“三农”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社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没有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支持,就没有“三农”经济的健康发展。可见,农村信用社与“三农”经济是一个矛盾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江苏省农业,农村经济农民增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虽然江苏农业整体相对先进,但是制约“三农”发展的因素还很多,具体分析,主要因素有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收入又是农民问题的关键。在现阶段农业发展中,由于受一系列制度性因素的约束,农民收入水平低、增长速度缓慢。应通过对农业制度的变迁和创新,消除妨碍农民收入水平和收入增长速度提高的制度约束,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虽然我国农村经济建设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长期以来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都相对落后,制约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在今年召开的两会中,农民就业、农村土地流转、稳定农产品价格等问题再次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极大成就的同时,也存在诸多制约“三农”发展的种种因素,只有逐步解决这些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始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其根源在于农村人口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过多,人均占有的土地资源过少?解决“三农”问题需要从农业内部、外部采取综合措施来加于解决,在当前,要大力发展中小企业,为“三农”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农业内部来讲,改革农村税费制度,是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农村信息化要做到"三贴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组成以来,从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执政理念出发,对于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并从资金,市场,物资,教育,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出台行之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形成了全国人民关心“三农”,全社会资源聚焦“三农”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7.
村改居社区是城市化发展的产物。“村改居”不仅仅是称谓上的变化和地理空间层面的简单调整,更重要的是建立起一种适应农村社区发展的社区管理体制。构建良好的制度体系是政府社区管理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村改居”社区管理在组织结构、制度供给、制度实施等层面存在困境,国家宏观的制度结构和社区微观的制度需求之间存在脱节现象。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社区及相关管理部门应该理性设计和选择“村改居”社区制度变迁路径。  相似文献   

18.
农村信息化依靠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为农民提供综合信息服务、提高农民整体素质的同时,帮助农民提升生产技术水平、拓展市场需求、改善民生,对于转变农村经济发展方式、改变农村贫穷落后的面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自2005年以来,连续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村信息化给予了高度关注。当前,以信息化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促进农民增收,不仅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宁夏回族自治区地处西北高原,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乡差别的进一步扩大“,三农”问题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出来。从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生产力、普遍提高农民素质、坚持和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等3方面论述了农业工业化、农民市民化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村问题长久以来都是中国一个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问题。虽然中国的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但是发展至今,在我国农村仍然有许多问题亟须解决。而农村医疗保障制度是其中之一,也是整个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生命质量的提高及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