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羽 《奇闻怪事》2007,(3):34-35
泰戈尔说过:“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递生命的气息。”教育要着眼于学生的人生,着眼于学生的成长和终生发展,这是叶圣陶先生一贯的教育思想。我们通潭路小学正是信守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提出“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成长;以德治校,促进和谐发展”的办学宗旨,并以此构建了我校“为生命之树浇灌,为生命成长奠基‘3+1’育人工程”。  相似文献   

2.
田芳 《科技咨询导报》2013,(18):201-202
高校辅导员培训是关乎辅导员“生命”从而致力于提升学生“生命”的重要环节.该文以生命哲学为视角、以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生命”之需为基点,探索出高校辅导员培训应有的“生命”之维在于:引导辅导员理解学生、教育内容的“生命”,服务辅导员自我“生命”的创造,滋养辅导员“生命”的职业情感.  相似文献   

3.
苏海燕 《科技资讯》2013,(32):177-178
教育的真谛是发现学生的价值,发现学生的潜能、发现学生的个性。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用生命的眼光看待小学数学教学,突出学生生命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现学生的生命活动,切实提高学生课堂生命活动的质量,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的兴趣和向往、生活和理想、生命和创遣在课堂上充满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4.
王绒 《当代地方科技》2011,(20):179-180
从生命的理论视域出发,教育在实践层面应该展现出新的形态。学校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港湾、是体现生命灵动的地方;班级应该是直接促进学生生命成长和可能性不断发展的寓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主体间”的“用生命来点燃生命”。  相似文献   

5.
教育家陶行知谈到培养目标时说:“千教万教,教人学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认为“真人”就是人格高尚的人。“先成人,后成才;既成人,又成才”,是教育的宗旨,而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担负起这一重任。语文教学是老师和学生之间活生生的人的关系,是用智慧培育智慧,用生命呵护生命,用创造栽培创造的事业。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学生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代表新时期职业道德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关系到高校校风、学风和教风建设;应坚持以为学生服务为重点,进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以育人为根本、以社会公德为基础、以‘时代精神为生命的原则,通过“自律,,和“他律”结合,“德治”与“法治“结合”,“扬善”与“惩恶”相结合,扎实有效推进。  相似文献   

7.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危险时期”。在中学阶段既要注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又要注重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视角,唤醒生命意识,珍视人的生命存在,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8.
绿色教育与高校学生管理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绿色教育提倡以学生发展为本,即以服务促进学生发展,目标是培养能够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目前高校学生管理亟待用绿色教育的理念来引领,这要求高校学生管理者放弃“保姆式”的角色,减少行政色彩,加强服务意识,关注学生发展,追求“学生管理”向“学生服务”和“学生发展”的转向。  相似文献   

9.
中学阶段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黄金时期”,也是“危险时期”。在中学阶段既要注重学生心理和行为的辅导。又要注重对学生生命体验的培养。心理健康教育要从生命意义视角,唤醒生命意识,珍视生命存在,关注生命成长,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并实现对生命价值深层理解和对生命意义的追寻。  相似文献   

10.
关敬才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1):72-72,74
语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极富弹性和张力,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应承担生命教育的重任。我们认为,实现生命教育,要让学生感知生命的存在,培养学生生命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敬畏生命的理念,深挖课本的生命教育资源,在语文教学中进行生命教育,点燃生命的火花,释放生命的光彩。  相似文献   

11.
不同于现代德育,传统儒家“人本主义”教育是一种“回归生活世界”的教学理念,其实质是回归生命本身,关注生命和谐。面对以道德困境为代表的人类现代危机,传统儒家“人本主义”教育理念可为现世提供一条如何消解困境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哲学的性质规定了哲学通识教育必然遵循一些共同的基本原则。对未经哲学专业训练的学生而言,哲学通识教育首先应遵循“去魅”原则,揭开哲学的神秘面纱,让它易于近人;其次,在哲学内容的讲授上要遵循“引介”原则,以对哲学描述和引导为主,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再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遵循“交互性”原则,把哲学放于教师和学生的辩论中,提高教育实效性;最后,在教育目的上要遵循“生命”原则,展现哲学的生命气象,培养学生自觉的生命意识。  相似文献   

13.
冯宁琼 《科技信息》2009,(4):139-140
笔者通过在高校担任班主任以及体育舞蹈(拉丁舞)教师的教学活动,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引出了利用“流行元素”与社会传播对学生的发展方向实施诱导并发展为强势介入的观点。借助“传播学”理论与“信息控制理论”,笔者第一次揭示了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诱控式教育”。笔者首次定义了“诱控式教育”,并建立了一个闭合式的“行为模型”,以揭示“诱控式教育”的可行性。以拉丁舞为研究工具,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研究对象,针对“如何开展诱控式教育的教学工作”,笔者展开了一系列教学科研与实践活动,从案例分析到介入式实验法,到问卷调查等,以给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作为具有主动性生命形式的人,学生与无生命的物和有生命的植物、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正是这种主动性,使人能够不断地“创新”,不断地超越自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渗透审美情感教育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作为教师也要注重充分挖掘教学实践中的美育素材,不断激发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  相似文献   

15.
中学语文教学应该教育和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热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进而爱周围所有的人,最后能够尊重和敬畏一切生命形式。通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完善的人格,让学生懂得去呵护生命,懂得生命,超越生命,更好地体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是新课改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纬度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6.
聂炳福 《奇闻怪事》2007,(11):44-45
教育专家张文质老师把教育理念提升到人性化、生命化的高度来认识,的确令人耳目一新。我们教师面对的是一群生命的活体,是一个个对世界充满新奇的心灵世界,如何把人性中最善良、最美好、最纯真的东西植入孩子的心田,让孩子在渐渐成长的过程中凝聚“人情味”,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这是教师走出“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峡谷,柳暗花明迎来“教会学生做人”的教育新途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即是直面生命和人的生死问题的教育,其目标在于使人们学会尊重生命、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及生命与天人物我之间的关系,学会积极的生存、健康的生活与独立的发展,并通过彼此间对生命的呵护、记录、感恩和分享,由此获得身体心灵的和谐,事业成功,生活幸福,从而实现自我生命的最大价值。也就是说生命教育就是以生命为核心,以教育为手段,帮助学生认识、尊重、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创造生命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这就是说,学校教育,包括学校的课堂与课外教育,都必须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在大力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让课堂回归生活”、“课堂教学生活化”应当成为改革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传统数学课堂教学“重教轻学”,过分强调教师的主体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重视如何教而忽视了学生如何学,严重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产生了巨大的阻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层层推进,生命课堂的诞生,唤醒了传统教育中沉睡的主体性。生命化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以生命发展为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孙勇 《科技信息》2009,(24):216-216
生本教育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教师、知识、学生生命在生态课堂教学环境中的共振共生,整体提升。在普通高校篮球教学中贯彻“生本教育”理念,既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又可以促进学生生命质量的整体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