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次声及其医学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们平时谈论到的声音,一般只限于人耳可以听得见的,即所谓的“可听声”,频率范围在20~20,000赫兹之间,超过20,000赫兹的声音称为“超声”,低于20赫兹的称“次声”。1973年巴黎召开的国际次声会议,将1~20赫兹的声波明确地规定为次声波。次声定义,即任何物体所产生的交变的超低频的压力变化,均称之为次声。次声又称为亚声,或称低于  相似文献   

2.
张唯诚 《科学之友》2004,(10):20-21
在寂静中倾听。1883年,位于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爆发,人们在听到它强大轰鸣的同时,还隐约感受到了一种隐藏着的力量,这种力量来自一种听不见的声波,它使科学家第一次意识到大自然中还存在着另外一种声音:次声。  相似文献   

3.
正在大自然中,形形色色的声波和信号不绝于耳,充满了整个世界,而其中的大部分信号人类是听不见的,动物却可以听见。究其原因,不得不提到它们的神奇耳朵。可以听到人类听不到的声音科学家研究发现,动物们使用的声音,人类能听到的还不到10%。人类的耳朵能听见频率在20~20 000赫兹的振动波,对于其他频率则是充耳不闻。但是,不同的动物所听到的声音频率的范围也不相同,例如猫科动物能分辨出30~4 500赫兹的  相似文献   

4.
大海中鲸的歌声使海洋科学家和海洋研究爱好者为之沉迷,鲸白勺声音在我们听起来很像是美妙的音乐。但是无论是陆地上的鸟儿,还是深海中庞大的鲸,它们的“歌声”是否也承载着某些情感信息,是否也表达了它们的喜怒哀乐呢?为什么我们管鸟儿、鲸,以及各种昆虫发出的声音称之为它们的“歌声”呢?因为在它们发出的声音里传送着某种信息,让我们感受到音乐之美,我们能感受到它们流畅悦耳的韵律,令我们为之动容。多年来,科学家们谨慎地求证着,试图解开动物的歌声之谜。人类逐渐认识到动物发声中内在的音乐特性,以及动物的“音乐”对动物互相之间的交流沟通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探索》2005,(6):4-4
科学家最近报告说,一头名叫“姆来卡”的被俘非洲象竟然会模仿在远处经过的卡车声音。此前,科学家只发现少数动物具有模仿能力,这些动物包括人类、蝙蝠及一些能模仿声音的海洋哺乳动物。另外,瑞士动物园里有一头和好几头亚洲象共同生活的非洲象,名叫“卡里梅罗”,它能模仿其亚洲“同仁”的叫声,并且模仿得惟妙惟肖。不管是姆来卡还是卡里梅罗,其叫声听起来都与其故乡“兄妹”的叫声大不相同,但是二者的声线图却又非常相似。科学家认为,野生象之所以会模仿其他象的声音,目的是为了搞好社交。下一步,科学家希望查明是否一个象群的所有成员都共有一种独特的声调。  相似文献   

6.
动物利用它们的声音和身体语言进行交流。我们对动物之间进行通讯的情况了解多少呢?下面一组文章将揭示科学家们最新知道的各种动物“交谈”的方法。从大象通过大地发“电报”到树洞蛙利用树洞“调音”。所有这些具体研究事例的汇总,是我们了解动物王国中林林总总的交流方式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科学信息     
American Scientist《美国科学家》NO.2,1990年1.莫扎特的小鸟 1784年5月27日,莫扎特买了一只小鸟.三年后这只小鸟死时,莫扎特还专门为其隆重下葬.就像海豚能用回声定位那样,一些小鸟在声音方面也有特殊的才能.有些鸟能够模仿其它鸟类以及动物发出的声音,科学家对此产生了兴趣.2.猴的世界近期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揭示,人与一种非洲猴极为相近.这方面的各种研究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以及重要价值.然而研究同样表明,如果人类不马上采取保护这些动物与它们栖身地的措施,我们将永远失去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8.
德国和美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表明,研究人员通过改变分析实验结果的方式。可以减少实验动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9.
张永彪  褚嘉祐 《科学》2007,59(3):34-37
人类基因组测序计划完成后,科学家们利用已知的人类基因组序列开始了新一轮的生物学研究热潮,其中的研究热点之一就是揭示调节基因表达的根本原因。同时,随着对实验动物特别是克隆动物生物学性状的了解以及人们对众多疾病的深入研究,科学家发现.除了基因组DNA外.还有基因组之外的大量遗传学信息调控着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正大自然中的各种声音决定了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与其周围环境的互动方式。世界充满了承载着各种信息的声音。湍急流水所发出的声音可以帮助聆听者愉悦情绪、缓解压力;一阵惊雷则会提醒你提防坏天气;一些特别的声音还会勾起人的思乡之情。在声生态学领域,声音如何影响聆听者的行为以及与环境的互动是学者们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科学24小时》2011,(3):52-52
目前,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研究科学家最新汇编了一首乐曲,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将微粒碰撞数据转换成为乐曲。物理学家莉莉·阿斯奎瑟(Lily Asquith)博士使用乐曲模拟软件将微粒碰撞数据转换成为声音,赋予这些数据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人们往往会有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女性的声音听起来较男性的声音更清楚,而男性的声音则会让人出现幻听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近日,英国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原来大脑在对待男性声音和女性声音时,反应的区域是不同的。这个发现也同时解释了为什么人们通常在听男性说话时会产生幻听的现象。女性的声音刺激大脑的听觉区,而男性的声音则刺激大脑后部的逻辑思维区。据英国媒体报道,近日,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科学家对大脑处理男性声音与女性声音的不同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大脑对不同性别的声音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译解。科学家对12位参试者的脑部活…  相似文献   

13.
从表面上看,植物是我们这颗嘈杂行星上惟一沉默无语的生命世界。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植物也会发出各种声音,只不过这些声音不是植物本身发出的,而是许多依赖植物的茎和叶来传递信号的动物如昆虫、蜘蛛,甚至一些蛙类和蜥蜴等所发出的。通过植物传递信息的动物非常之多。科学家认为,仔细聆听这个表面上寂静的世界所包容着的无数的曼妙歌声,会给人们带来许多意外收获。  相似文献   

14.
在所有感觉器官中,眼睛大概是最变化多样的.数百万年的进化已经形成了10种以上的动物视力系统,每一种都要特别适应它们各自的需要. 科学家对各种动物的眼睛进行了观察,这样,当他们设计人造光学系统时,就可以参照不同的动物眼睛来设计.从鸟类到昆虫,从鲸到鱿鱼,科学家从动物王国的所有成员中获得灵感,以设计高性能的人造眼睛.  相似文献   

15.
目前,科学家正在用一种新技术来研究如何控制声音的传播。这项研究的成功,将可能使我们摆脱噪声的烦扰,只听我们想听的声音。  相似文献   

16.
鲸叫之谜     
自然界中最常听到的声音是鸟叫。大家都听到过鸟叫,但却很少有人听到鲸鱼独特的叫声。美国纽约动物协会的科学家潘特对鲸鱼的叫声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鲸叫的声音很长,叫一次可达一个半小时,最短也有10分钟。如果把录下的鲸叫声快速播放,鲸叫声就变得象鸟叫一样。她还发现,在同一区域内的鲸鱼的叫声都是一样的,几个月后叫声才开始缓慢地变化。几年后,叫声就变得大不一  相似文献   

17.
大多数昆虫、鸟类都是借着太阳光确定飞行方向的,但研究人员最近发现,一种非洲甲虫能够借助月亮的偏振光笔直地滚动粪球,这向人们第一次显示,动物把月光作为指南针使用。此前,科学家曾认为月光比太阳光弱得多,其偏振光不可能被动物探测到。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科学家发现很多动物不同程度地都具有使用一侧肢体的偏好性。动物为什么会有这种偏爱性呢?是否它们和人类一样,也具有不同的左右半脑分工?  相似文献   

19.
威力抑或相当于300千吨TNT爆炸能量 《科学美国人》:出现在俄罗斯上空的火球爆炸事件的原因始末,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多少? 玛格丽特:我们已经看到了次声监测台的两次报告.次声是一种频率很低的声波,巨大的爆炸也是产生次声的原因之一.全球范围内的次声监测网由许多次声传感器组成,其目的是探测大气中的核爆炸,也是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一个组成部分.离这次火球爆炸中心最近的两个次声监测站在俄罗斯,都监测到了这次重大的火球爆炸事件.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最快的心率可能是蚊子的心率,每分钟可以博动1200次鲸的心脏电信号比人的要快,更像人的神经系统的电信号海蜥为逃避鲨鱼的捕食可以让心跳停止长达45分钟乔治·雷纳兹是美国生物医学科学家,1958年他帮助设计了世界上第一个心脏起搏器,开始致力于研究人在各种运动状况下心脏和心搏的反应和状况。此后他又转而醉心于动物的心脏和心搏的研究。15年来他和其合作者及学生已经记录了300多种动物心搏声音,包括最小的动物——一蚊子和最大的动物——一鲸。不过他最喜欢研究的还是各种鲸的心搏。去年10月他和助手呆在潜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